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通过公司市值判断投资空间的14条规律

发布时间:2015-03-11 13:19

       


       规律6:创业板公司资金实力更强,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创业板溢价高

       我们的研究显示,创业板公司平均资金实力远超市场整体。2013 年创业板公司整体现金占总资产比重为29%,显著高于A 股非金融企业总体水平(12%),而创业板公司带息债务占总资产比重(13%)亦大幅低于市场整体(32%)。


       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创业板标的债务压力更小,且拥有充足的现金来整合行业资源,故应当享有更高的溢价。


       创业板设立以来的数据表明,创业板综指相对上证综指的涨跌幅与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关性近80%。


       

通过公司市值判断投资空间的14条规律


       

通过公司市值判断投资空间的14条规律


       规律7:小市值公司(50亿以下)重个股,中大市值公司重行业

       当公司市值低于50亿时,公司在所属行业中市占率相对较低,此时公司自身的产品质量、商业模式、治理水平是决定股价的关键因素,行业属性对公司的影响尚不显著。


       从统计数据上看,该阶段不同板块业绩和估值差异都相对较小。而当市值超过50亿后,公司一般而言就已经跻身行业重要竞争者,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行业属性。


       相应的,不同板块间大中盘股的业绩和估值都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例如,近3年市值处于100-200亿间的TMT标的PE均值是地产的2.1倍;而同一时期0-25亿市值TMT标的PE均值仅是地产的1.5倍。


       对应到投资上,对待小市值公司可以自下而上研究为主,适当放松对行业属性的要求;但一旦投资对象目标市值超过50亿,投资者需要认真考虑行业层面的风险。


       规律8:必需消费、TMT市值“天花板”高

       从历史数据看,必需消费、TMT 成长期相对较长,在200亿市值前基本不用担心估值大幅下降的风险,而地产等板块市值“天花板”相对较低。


       具体来看,各板块按估值大幅下滑时对应的市值阈值可分为三组:


       阈值较高的板块:TMT(400 亿)、必需消费(200 亿)、中游设备(200 亿)


       阈值较低的板块:上游(50 亿)、中游材料(50 亿)


       阈值最低的板块:地产(25 亿)、公用事业(25 亿)


       显然,按照统计规律,当公司目标市值接近所属行业阈值时,由于估值下行的概率较高,公司市值提升难度大幅提升,这要求投资者对投资要件进行更为细致的检验。


       规律9:与美国市场主要板块市值分布的横向对比显示,我国消费类上市公司的成长空间最为广阔

       美股25亿市值以上公司约2500家,这部分公司与A股可比性较强。其中,必需消费、可选消费及公用事业中大市值公司占比显著超过A股;我们认为消费类行业契合经济转型的前景,市场空间较大,值得重点关注。


       规律10:当市值突破25亿元后,上市公司可能迎来一轮业绩爆发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25亿市值以下标的业绩表现参差不齐,成长性在各市值区间中垫底;当市值突破25亿时,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出现了显著改善。


       如近3年中,市值在25-50亿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均值为14%,远高于25亿以下市值标的(8%)。


       当公司市值进入200-400 亿区间后,其业绩增速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减小;上文提到,在此阶段公司估值水平将有较为明显的下降,除非出现重大的商业模式创新,,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需适当放低预期。


       规律11:主板整体业绩不低,可从中发掘价值型标的


       与投资者直观感受不同,主板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与中小板/创业板相差无几。


       近3年中,主板标的平均业绩增速为13%,而中小/创业板标的分别为12%/13%。考虑到主板标的在估值上较中小板/创业板有一定的优势,投资者可从中寻找安全边际充裕、基本面确定性强的价值型标的。


       规律12:50-200亿市值创业板/中小板公司业绩和股价表现极为抢眼


       虽然创业板/中小板整体成长性较为平淡,但上述市场中的中盘股却录得极佳的业绩表现。


       以2013年为例,市值在100-200 亿的中小/创业板标的平均业绩增速为19%/28%,在各市场各市值区间中遥遥领先。


       而从估值角度看,50-200亿市值创业板/中小板公司恰恰是相对主板溢价最为明显的标的。


       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我们认为中等市值创业板/中小板标的仍然是成长股的沃土,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值接近上述区间的上市公司。


       如果考虑市值结构的因素,创业板/中小板相对主板的估值溢价有一定合理性。


       第一,创业板/中小板小市值标的(25 亿以下)成长性偏弱,拉低了板块整体业绩增速,但相关标的相对同市值主板股票的估值溢价并不明显,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估值低于主板对应标的。


       第二,创业板/中小板中50-200 亿市值标的估值溢价最为显著,这部分标的有足够的业绩支撑,高估值名至实归。


       第三,主板中大市值标的业绩增速较快,推动了主板整体基本面表现,但由于相关标的想象空间较为有限,故估值水平不可能太高。


       规律13:大企业业绩表现优于小企业


       无论是从A股上市公司总体的层面看,还是从各板块内部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市值规模都与基本面成长性呈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大公司业绩增速大概率超过小公司。


       这意味着在投资领域,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朴素逻辑胜率较大,而投资者对于弯道超车、竞争格局反转等投资假设需进行更多验证。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现象与西方经典生命周期理论并不完全一致。在总量的层面,其原因可能包括:


       (1)我国大企业拥有政策和金融资源方面的优势;


       (2)我国大部分行业尚处于成长阶段,行业内存在大量兼并重组机会,大企业能够借助外延扩张实现更快的增长;


       (3)我国相当部分行业的规模经济还未发挥到极致。


       从产业的层面观察:


       (1)消费类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品牌和渠道的竞争,强者恒强的属性较强,行业龙头只要不犯战略错误,领先地位很难被颠覆;


       (2)TMT 行业存在大量“小而美”的细分市场,收购兼并的机会众多,强者恒强的特性也较为明显;


       (3)周期性行业中大企业拥有规模效应和成本、技术优势,但小企业业绩弹性更高,故强者恒强属性稍弱一些。


       规律14:必需消费、TMT 成长的持续期较长


       我们选定的8个板块中,除地产由于项目结算原因导致业绩滞后于股价,其余板块的基本面表现和估值排序大体一致。


       其中,必需消费、TMT 不但业绩平均增速较快,且从市值角度看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从业绩平均增速的角度看,必需消费、地产、TMT 基本面历史表现靓丽,而上游成长性落后于其他7个板块。


       以近3年为例,必需消费、地产、TMT业绩增速分别为16%、15%、14%,而上游增速仅为5%。


       此外,按照业绩增速明显趋缓时对应的市值阈值,主要板块可分为三组:


       阈值较高的板块:必需消费、可选消费、TMT、中游设备在市值分别达到800、800、400、400 亿后,平均业绩增速才有趋缓的征兆;


       阈值较低的板块:上游、地产业绩快速增长的阶段大致能持续到50亿市值附近;


       用事业、中游材料增长趋缓的市值阈值居中,在200亿左右。

       

       

通过公司市值判断投资空间的14条规律


       来源: 雪球 作者:跟我读研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经管之家立场



本文编号:17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7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