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基于风险能量分析的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能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01:33
  在支撑着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金融难以避免地承担了相应的高风险。一旦风险爆发,将飞速波及到我国整个金融系统乃至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甚至是稳定。因此,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应用了系统动力学理论、风险能量理论结合实证研究对房地产金融风险进行了识别、分析和对策研究。首先,着眼于房地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建立了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因素图。并且结合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建立了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因果反馈机制和动力模型。最后通过改变房地产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模拟其对商品房市场的影响,进而分析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因素。并且得出结论:组合调整首付比例、允许贷款年限、贷款利率等几方面影响宏观调控政策都是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只能从短期刺激或抑制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的发生。所以,我们还要综合考虑房地产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和自身的规律,采取有效积极的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或者是进一步控制房地产投资及投机性需求等。其次,本文从系统的运行目标出发,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风险分析,并且从外部风险、实体协作风险、实体内部风险三方面建立了房地产市场供需网风险视图。并基于风险能量理论分阶段...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风险能量分析的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能量研究


论文框架图

商品房价格,利率变化,房价收入比,商品住宅价格


图 3.3 利率变化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Figure 3.3 Influence rate of interest rates on real estate price图 3.4 利率变化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Figure 3.4 Influence rate of interest rates on real estate price-to-income ratios.3 和图 3.4 所示,在调整利率作用下,2012 年购房者购房成本降低,导致商品房品住宅交易价格快速上升。到 2014 年上调利率,商品住宅价格降低,但整体上

房价收入比,利率变化


图 3.4 利率变化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Figure 3.4 Influence rate of interest rates on real estate price-to-income ratios和图 3.4 所示,在调整利率作用下,2012 年购房者购房成本降低,导致商品住宅交易价格快速上升。到 2014 年上调利率,商品住宅价格降低,但整体限的最长贷款年限为 30 年,现将影响商品住宅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允许贷款形进行仿真实验,来观察商品房价格和房价收入比的变化情况。对商品房势如图 3.5 和 2.6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手房对商品房市场的影响机理及调控政策研究——以厦门市为实证[J]. 祁神军,张云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2]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研究——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的思考[J]. 冯庆,曹晶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2)
[3]柔性供应链仿真系统的参考架构[J]. 韩洋,柴跃廷.  系统仿真学报. 2011(04)
[4]试论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J]. 顾鹏.  当代经济. 2011(06)
[5]货运代理企业财务风险构成及传导路径研究[J]. 石友蓉.  武汉金融. 2011(01)
[6]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及对策探析[J]. 路君平,糜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6)
[7]房地产市场发展与房地产金融风险关系研究——以江西省房地产市场为例[J].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刘居照,张婷婷.  武汉金融. 2010(07)
[8]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供给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陶雪良,刘洪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03)
[9]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 于新花.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02)
[10]我国房地产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研究[J]. 袁萌萌,贾秀娥.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01)

博士论文
[1]基于风险能量分析的经济系统风险管理研究[D]. 朱鲲.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研究[D]. 蒋怀深.浙江大学 2011
[2]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研究[D]. 刘潇.新疆财经大学 2011
[3]货币政策视野中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D]. 周岩.河南大学 2008
[4]房地产市场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袁翠华.东南大学 2005
[5]房地产金融预警系统模型研究[D]. 胡珍梅.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6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3226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d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