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CJ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良贷款成因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18:30
  现在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中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CJ县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但产业开发还处于低端水平;在农村市场,农民多是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缺少资金支持,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建设都相对滞后。CJ县农村信用社是该县域内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一直居于首位,但是该社近几年来却深受不良贷款增加的困扰,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以该社不良贷款为研究对象按照贷款品种、客户类型、行业和贷款期限等分类方式,全面分析了CJ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现状,并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研究不良贷款的成因,其中外部原因包括: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四方面;内部原因包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信贷政策支持不足、贷款流程审核不严、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和信息系统建设有待提高等六方面。提出该社只有对外通过加大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和加大信用环境建设措施;对内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调整信贷策略、加强贷款流程管理、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加强信息系统化建设等措施才...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J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良贷款成因和对策研究


013年CJ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存款结构

存款结构,票据融资,农村信用社,信用卡


图 2-2 2017 年 CJ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存款结构2.3 CJ 县农村信用社贷款情况和回收概况2.3.1 CJ 县农村信用社贷款情况2013 年至 2017 年,CJ 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从 135784 万元,增长到 287856万元,增长 152072 万元,上升 111.99%。主要原因就是信用卡及账户透支以及票据融资的增长。五年内,信用卡及账户透支、票据融资均从无到有,分别增长到 2780 万元和 80573 万元。信用卡及账户透支以及票据融资的增长占到所有贷款增长额的 54.81%,说明这两类业务增长直接拉动了该社贷款规模的增长。从贷款结构来看,2017 年 12 月末,CJ 县农村信用社共有贷款 287856 万元。其中:个人贷款 104225 万元,占 36.21%;单位贷款 100278 万元,占 34.84%;票据融资占 80573 万元,占 27.99%;信用卡及账户透支 2780 万,占 0.97%(详见图 2-3)。说明该社贷款发放的重点是个人贷款,这也符合农村信用社信贷客

占比,贷款结构,个人贷款,人类


图 2-3 2017 年 CJ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类贷款占比图 2-4 CJ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近五年贷款结构2017年贷款中主要贷款是个人类贷款104225万元,占到所有贷款的36.21%。图 2-4 说明了五年来信用社贷款结构变化的情况,总体上看,2017 年个人贷款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诉讼管理的几点建议[J]. 祝仁燕.  时代金融. 2017(26)
[2]农村金融风险现状及防控[J]. 王京辉.  河北金融. 2017(09)
[3]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以固始农商行为例[J]. 王文莉,杨柳.  未来与发展. 2017(09)
[4]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核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刘科,王爱琴.  北方金融. 2017(09)
[5]SXXH信贷业务分析与风险防范对策[J]. 初卫东.  经济师. 2017(09)
[6]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研究——风险因素、现实约束与实证检验[J]. 李文森,王少杰,褚文,张晋伟,戴万龙,曹冶,扈照轼,宋建伟,杜伟.  华北金融. 2017(07)
[7]目前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工作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 李有银.  中外企业家. 2017(19)
[8]化解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浅议[J]. 申巧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1)
[9]包头市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与处置的调查与分析[J]. 王悦之,李韦.  北方金融. 2017(03)
[10]规范发展社团贷款的思考——以陵水县农村信用社为例[J]. 周靖华.  时代金融. 2017(05)

硕士论文
[1]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处置与防范[D]. 谈雅萍.湘潭大学 2015
[2]不良贷款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研究[D]. 程铭.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47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3247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d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