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动态配置探究——基于夹层融资契约模型

发布时间:2021-06-27 13:27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部分属于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原创科研成果为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融资约束是创业企业的通病,创始资金承担的风险较大,技术创业团队与原始出资人之间的股权配置问题成为制约企业顺利发展的一大瓶颈。为解决"患不均"问题,稳固技术创业团队与原始出资人"技术+资本"的持久稳固合作,文章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夹层融资契约理论进行股权动态配置模型的设计与构建,在可分配收益与剩余可分配收益之间确定合理的分配比例,体现企业在不同阶段各参与主体的专有性贡献变化,促进技术创业发展经济和民进资本稳态升值的双赢。 

【文章来源】:财会通讯. 2020,(2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动态配置探究——基于夹层融资契约模型


正常发展速率下创业企业的股权动态配置

创业企业,股权,动态配置,团队


?剩余可分配收益假设为25万元,可以得到正常发展速率下创业企业的股权动态配置过程如图1所示,企业100万剩余可分配收益目标会在第4-7年实现。处于缓慢发展期的创业企业按照每年15%的速度实现可分配收益的增长,按照行业水平技术创业团队需要12年才能达到绝对控股,则各年度的驻C与驻"C计算如下:通过表8分析发现,与创业企业创始资金(100万)相比,在缓慢发展至第12年即技术创业团队取得绝对控股时的剩余可分配收益累积创造额微高(103.04万)。创业板上市公司剩余可分配收益积累造成的股权配置动态变化如图2所示:在快速发展情况下,创业企业可分配收益的增长倍率可以达到1-3倍,其可分配收益与剩余可分配收益在不同年度的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由创业企业快速发展期可分配收益倍率增长下的剩余可分配收益计算结果可知,技术创业团队实现绝对控股时,剩余可分配收益累积高于100万元,从数据可知实现这这一标准为第6年,该状态下其股权动态配置具体趋势如图3所示:随着累积剩余可分配收益的变化,创始资金的收益以及技术创业团队的持股比例也在发生浮动,技术创业团队表9快速发展期可分配收益倍率增长下的剩余可分配收益年份14驻C020驻"C010年份25驻C060驻"C050年份36驻"C0230驻C10240表8缓慢发展期可分配收益按15%速率增长下的剩余可分配收益年份14710累计总额驻C011.517.4926.6--驻"C01.57.4916.6103.04年份25811驻C013.2320.1130.59驻"C03.2310.1120.59年份36912驻"C05.2113.1325.17驻C1015.2123.1335.17--图1正常发展速率下创业企业的股权?

创业企业,股权,动态配置,创业板


刂迫ㄗ?频挠跋煅芯课南鬃凼?[J].经济师,2018(12):86-87.[2]王豪威,于永生.多元主体视角下企业控制权争夺分析———以万科事件为例[J].财会通讯,2018(23):103-106.[3]陈涛.创业企业控制权模式选择及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4]郭施慧.控制权争夺与管理层代理问题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8.[5]孔令举.创始人离职、网络连带及企业社会资本维持[D].西安工业大学,2018.[6]杜重.控制权配置对创业企业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7.(编辑张芬)渊上接第105页冤图3快速发展速率下创业企业的股权动态配置的控股得以实现。所以,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动态配置,本文设计的基于夹层融资契约的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保障了技术创业团队的控股权,也维护了原始出资人获取资本收益的权利,实现了资本与技术的双赢,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四、结论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配置以及融资瓶颈两大难题,本文分析了股权动态配置以及夹层融资契约的相关机理,设计构建出适用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动态配置的夹层契约模型。同时,通过模型的实际运用以及相关变量的计算来确认较优的股权收益分配比例。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夹层融资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一方面,在孵化期与市场认同期,创业企业利润微薄,夹层融资模式能够与这一特点相匹配,能够实现创始资本的顺利融资;另一方面,在发展期,创业企业实现了收益的快速增长,通过夹层融契约模式能够实现收益分配的灵活性,为股权配置提供动态空间,且确保原始出资人稳定、高额收益要求得以满足。其次,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动态配置通过夹层融资契约得以实现。借助夹层融资契约模型,原始出资人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业团队成员相同价值观会带来绩效提高吗?——股权配置公平的调节效应[J]. 杨青,王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2)
[2]基于多方满意的PPP项目股权配置优化研究[J]. 冯珂,王守清,薛彦广.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3]创业型企业股权分配设计与创业团队心理所有权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创业型企业的双案例比较分析[J]. 郑晓明,陈昊,龚洋冉.  管理评论. 2017(03)
[4]技术创业型企业经理层股权分配模式探讨与融资结构优化[J]. 惠祥,李秉祥,李明敏,王封青.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6)



本文编号:3252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3252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c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