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2 13: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12-6-13 22:44:20

摘 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环节,本文陈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设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
一、前言
  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风险分析和管理活动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把银行活动比喻为一种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游戏。而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暴露开始成倍增长,性质也更为复杂。银行业迫切需要一种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自由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贷款仍占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最大的风险便是信贷风险。从令人瞠目的巨额不良资产到屡见不鲜的金融丑闻,无不根源于信贷风险问题。本论文致力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增量贷款风险不断增加
  由于贷款存量结构制约,银行贷款资金在增量配置上难以做到优化和按效益原则进行。再加上体制不合理,无序竞争和规则约束不健全,贷款的增量配置扭曲,又转化为存量风险,日渐累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方面,贷款大量向交通、能源、电力、电信等垄断性行业或大项目以及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等大企业集中,存在着风险集聚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的可能。一旦这些家企业面临经营风险,而不得不破产时,很可能蚀空银行资本金,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加剧了银行增量风险。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开放,一大批有实力、有效益的外资银行己经来华抢滩设点,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优质客户流失、客户群体边缘化的危险。新增贷款质量的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不断加大。
  还有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跨区域经营,抢夺国有银行客户,在客户原有抵押贷款的基础上,放大抵押率,给客户提供增量贷款,使得原有抵押物的保障程度下降,抵押率的上升也意味着新增贷款的风险加剧。
(二)贷款流动性较差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集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贷“大”,即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集中,大量资金集中于少量项目。二是贷“长”,就是投放贷款的期限与企业实际用款周期不匹配,这样就隐藏了贷款的短期风险,将风险暴露的时间延长。三是贷“上”,贷给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也使得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离开生产领域,从而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总体不足,大量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占用,周转缓慢。由于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大部份是国有工业客户,近年来国有工业客户整体效益不佳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目前好多银行债务是表面正常实际流动性差,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企业贷款到期时临时拆借资金归还,然后发放新贷款后归还拆解资金。并且,有时候银行从业人员为了避免逾期贷款出现,协助借款人拆借资金,因此,表面正常贷款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三)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在不断催生着新的不良资产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虽有所下降,但不良资产绝对额却在不断上升。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原工、农、中、建)不良贷款总额5323亿,至2006年底不良贷款总额还有10557.6亿(这其中需要剔除1999年不良资产剥离的1.4万亿和中行、建行、工行上市前财务重组时的政策性剥离和核销的数据)。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增长并没有被有效遏制住,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旧不断地催生着新的信贷不良资产,这还不包括一部分隐性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就像一个恶性肿瘤困扰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贷款保障方式不当
  贷款保障方式的选择对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虽然减少了信用贷款,主要实行抵押和担保等安全性较高的贷款形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成效不够理想。主要问题在于抵押不实,抵押物难以处理,在贷款形成风险时,担保单位不能有效履行其担负的清偿责任,不少资产不抵债的企业难以按照破产法实行破产,银行的信贷资产及其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抵押担保形同虚设,银行的信贷资产不断地被侵蚀。
四、完善我国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建设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1、授权审批与内部稽核制度的相互补充
  商业银行业务授权审批制度是确保银行稳健运营、抑制风险发生与扩大的重要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应做到以下三点:①设立三人信贷委员会批准制度。在总行信贷政策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不同级别的信贷人员自上而下的信贷审批体系来实现信贷风险管理,一项业务授信的审批必须经过至少三个信贷人员的签字,其中至少一人具备该项业务金额的审批权限,从而保证授信的公正。②坚持有限授权原则,严格执行授权与转授权制度,并在授权过程中实行分类型、分档次、有差别的授权,使分行的经营权与经营风险相匹配。③内部组织授权要与职责分离相结合,对容易发生差错或舞弊的两项或数项职责的授权,权限一定要相互分离,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要做到:①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对原有稽核部门进行重组,在董事会下设立总稽核部,中心分行与城市分行实行派驻制,派驻地稽核部门由上级行直接管理。内部主要包括:一是派驻稽核部门的人事控制归上级行,不与派驻分行发生人事关系。二是派驻稽核部门的工资、待遇、福利等一切费用独立核算,由上级行独立拨付,不与派驻分行发生经济利益关系。三是稽核部门不参与派驻分行的具体业务。以此建立一个人事上、经济上和业务上完全独立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内部稽核体系。②完善非现场稽核制度。只有改进稽核的手段,实现非现场稽核,才能够有效解决稽核任务与稽核力量的矛盾。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是采用制度基础稽核的方法。对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优点

[1] [2]  下一页

上一篇: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利弊及对策   下一篇:科技型企业实行管理创新的探索

相关文章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56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