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1 22:04
  “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城市的建设应以人为本,并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宗旨。而人及其生活是一种文化性存在,因此“宜居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文化要素的支撑。但目前“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中却存在重硬件、轻文化性软件的倾向。本文以研究文化资本在城市宜居性提升上的功能为目的,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本体论”的研究框架,综合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群组层次分析法、多层向前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数学模型法,展开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功能探索性研究:构建研究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功能这一问题的“生活本体论”理论框架。理论框架以对社会发展生活本体事实的揭示为前提。在“生活本体论”范式下,建立了城市文化资本概念模型,包括城市文化资本内涵、外延的界定,城市文化资本特征分析;界定了宜居城市及其表征体系城市宜居性的概念内涵,并从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出发界定了城市宜居性外延;以文化资本与城市宜居性的观测变量为切入点,在区别大文化与小文化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揭示了城市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功能的必然性及功能路径。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文化资本在城市宜居性提升上是否存在显著功能。...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1 城市文化资本相关研究
        1.3.2 城市宜居性相关研究
        1.3.3 文化资本在城市宜居性上的功能相关研究
        1.3.4 相关研究的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基于问题域的“生活本体论”理论框架构建
    2.1 社会发展的“生活本体论”研究范式构建
        2.1.1 人类社会的“本体”溯源
        2.1.2 马克思与阿马蒂亚·森的“生活本体论”思想解析
        2.1.3 “生活本体论”视域下的社会发展内涵
    2.2 “生活本体论”对研究城市文化资本的理论规定
        2.2.1 城市文化资本概念内涵
        2.2.2 城市文化资本的外延
        2.2.3 城市文化资本的特征
    2.3 “生活本体论”对研究城市宜居性的理论规定
        2.3.1 城市发展的生活本体性定位
        2.3.2 宜居城市与城市宜居性的内涵
        2.3.3 城市宜居性外延构成
    2.4 文化资本与城市宜居性的功能性关联
        2.4.1 “大文化”与“小文化”的内涵
        2.4.2 城市宜居性对文化资本的内在需求
        2.4.3 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功能实现路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提升功能的检验分析
    3.1 检验假设与研究设计
        3.1.1 检验假设
        3.1.2 实证调查的设计与实证数据结构
        3.1.3 检验方法与分析工具
    3.2 实证数据可用性分析
        3.2.1 数据信度检验
        3.2.2 问卷效度检验
        3.2.3 样本选择性偏差检验
    3.3 基于实证数据的假设统计检验
        3.3.1 城市宜居性各观测变量因子分析
        3.3.2 文化资本各观测变量因子分析
        3.3.3 城市宜居性因子与文化资本因子回归分析
    3.4 检验结果分析
        3.4.1 文化资本对城市文化环境宜居性提升功能的检验结果分析
        3.4.2 文化资本对城市社会环境宜居性提升功能的检验结果分析
        3.4.3 文化资本对城市经济环境宜居性提升功能的检验结果分析
        3.4.4 文化资本对城市自然环境宜居性提升功能的检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文化资本要素对城市宜居性提升功能的差异分析
    4.1 研究设计及相关数据检验
        4.1.1 差异比较方法:仿真分析
        4.1.2 仿真模型的构建依据、数据获取方式及数据结构
        4.1.3 用于模型权重计算的实证数据可用性检验
    4.2 仿真模型构建
        4.2.1 模型层次划分
        4.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4.2.3 模型权重计算过程
        4.2.4 模型权重计算结果
    4.3 模型应用及基于仿真结果的不同文化资本要素功能差异分析
        4.3.1 不同文化资本要素对城市宜居性提升功能的比较
        4.3.2 不同文化资本要素对各环境系统宜居水平提升功能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提升功能优化研究
    5.1 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提升功能的输出模型建构
        5.1.1 模型相关要素的确定
        5.1.2 模型的构建
        5.1.3 功能输出模型中文化资本存量的动态模型
        5.1.4 文化资本运作主体间关系分析
        5.1.5 基于文化资本存量及运作主体关系的模型调整
    5.2 文化资本功能输出模型的赋值仿真
        5.2.1 不存在外部运作主体时文化资本功能输出的变化趋势
        5.2.2 外部要素呈增涨状态时文化资本功能输出变化
    5.3 文化资本对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功能优化建议
        5.3.1 持续的积累与投入
        5.3.2 人力资本能力的提升与技术应用
        5.3.3 政府做好自身的良性规划
        5.3.4 激励居民参与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致性检验和计算权重的程序
    附录2 文化资本变化产生的城市宜居水平变化动态仿真程序
    附录3 文化资本功能输出优化部分赋值仿真程序
    附录4 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5 重要性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 张健 (H指数:14) ;马莹;黄亚丽;康蕾;李龙;任永利;
[2] 王薇 .
[3] 龙燕 .
[4] 李秋 .
[5] 郭怡伶 .
[6] 刘洋 .
[7] 罗布次仁 .
[8] 邓炫 .
[9] 蒋瑶 .
[10] 陈文苑 .



本文编号:2895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895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