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以广西宁明县垌中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3 11:40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越两国的关系正常化并不断好转,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上的日益频繁,中越边民相互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身份认同问题受到学者们的不断关注。本研究根据亨廷顿的身份分类方法,相应地把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身份认同分为国家身份认同、政治身份认同、文化身份认同、职业身份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身份认同五种类型,从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四个纬度去分析他们各类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困境,并利用社会排斥、文化资本等相关理论对他们身份认同存在的困境进行原因分析。 本研究发现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身份认同存在以下四个困境:在认知层面,认同氛围淡薄;在情感层面,认同情感缺失;在评价层面,评价缺乏理性;在行为层面,行为认同弱化。这些困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社会排斥是直接原因,包括制度排斥、政治排斥、经济排斥、文化排斥和社会关系排斥;而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自身的文化资本不足是重要原因,包括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不足、客观化文化资本的匮乏和体制化文化资本的欠缺。本研究认为探索解决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策略,必须从国家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等多重角度去思考,例如通...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身份认同的实证研究
        1.2.2 关于中越跨国婚姻的研究
        1.2.3 关于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研究
        1.2.4 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内容
        1.3.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垌中村中越跨国婚姻的概况
    2.1 垌中村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交通状况
        2.1.2 行政划分与族群构成
        2.1.3 经济与教育状况
    2.2 垌中村中越跨国婚姻基本情况
        2.2.1 规模结构
        2.2.2 婚配动机
        2.2.3 缔结方式
    2.3 垌中村中越跨国婚姻的特点
        2.3.1 非法性
        2.3.2 隐蔽性
        2.3.3 复杂性
第三章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困境
    3.1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的现状
        3.1.1 国家身份认同
        3.1.2 政治身份认同
        3.1.3 文化身份认同
        3.1.4 职业身份认同
        3.1.5 地位身份认同
    3.2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的困境
        3.2.1 认知层面:认同氛围淡薄
        3.2.2 情感层面:认同情感缺失
        3.2.3 评价层面:评价缺乏理性
        3.2.4 行为层面:行为认同弱化
第四章 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原因
    4.1 社会排斥是导致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直接原因
        4.1.1 制度排斥:“我的户口是花钱买来的”
        4.1.2 政治排斥:“别人选举就没你的份”
        4.1.3 经济排斥:“做农民难,打工也难”
        4.1.4 文化排斥:“你是越南妹,不能参加‘吃社”
        4.1.5 社会关系排斥:“喜欢和我玩耍的人很少,愿意帮我忙的人也不多”
    4.2 文化资本不足是导致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重要原因
        4.2.1 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不足
        4.2.2 客观化文化资本的匮乏
        4.2.3 体制化文化资本的欠缺
第五章 解决中越跨国婚姻子女身份认同困境的策略
    5.1 加强中越两国沟通
    5.2 制定人道主义政策
    5.3 营造宽松社会环境
    5.4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799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99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e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