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网络问政现象的传播学视域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6 05:21
  网络问政现象是伴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信息传播行为,是针对日渐增多的网络热点事件为公众提供了自由表达个人意见的空间和平台。尤其是随着论坛、博客、微博等各种新的网络媒体的产生,网络民意和呼声日渐高涨,网络问政现象在中国逐渐走上了一个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对网络民主和互联网政治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网络问政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互联网的影响与改变促成的,既体现在外在的经济社会等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方面,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行进,从民众(尤其是网民)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到政治参与的意愿和行动积极性的高涨,再到维护自身新闻传播与信息交流的自由意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提升,等等不一而足,以至于直接促进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引发社会全方位的变革,这一切无不在现实中时时处处提醒着我们关注其全方位的影响力。 可以这么说,网络改变了中国社会,网络改变了国人的思想意识。网络问政现象的驳兴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的学者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民主、网络政治参与、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乃至党政机构和社会团体运用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进行参政议政、表达意见、维护受众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网络问政现象的内涵界定
    2.1 已有定义类型
        2.1.1 从执政角度出发的定义
        2.1.2. 从公共领域和公共管理角度出发的定义
        2.1.3 从舆论监督的角度出发的定义
        2.1.4 从民主政治、民众政治参与角度的定义
        2.1.5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的定义
    2.2 从信息传播角度对网络问政现象的全新定义
        2.2.1 网络问政定义的传播学角度
        2.2.2 网络问政的全新定义
第三章 网络问政的产生背景、条件和主要特征
    3.1. 网络问政产生的宏观背景
        3.1.1 结构转型与体制改革的双重特性的影响
        3.1.2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3.1.3 公众日益高涨的信息需求
        3.1.4 社会舆论监督与引导的滞后
        3.1.5 信息传播环境的巨大变化
    3.2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问政的产生的条件
        3.2.1 公众知情意识不断增强
        3.2.2 公众表达意识不断增强
        3.2.3 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3.2.4 公众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3.2.5 公共协商、公民社会理论不断完善
    3.3. 网络问政现象的主要特征
        3.3.1 自主性
        3.3.2 开放性或平等性
        3.3.3 批判性
        3.3.4 互动性
        3.3.5 多元性
第四章 网络问政参与主体、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领域
    4.1. 参与主体:党政阶层、网民阶层和网络媒体及其作用机制
        4.1.1 网络问政的参与主体
        4.1.2 网络问政的主体参与方式、渠道以及作用机制
    4.2. 研究方向:“垂直模式”与“三角模式”
        4.2.1 双效互动式的“垂直模式”
        4.2.2 相对稳固的“三角模式”
    4.3 网络问政现象研究所应该依托的主要学科理论
        4.3.1 传播学
        4.3.2 新闻学
        4.3.3 互联网政治学
        4.3.4 媒介社会学
        4.3.5 危机学
    4.4 网络问政现象研究的深化发展
        4.4.1 与网络政治参与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
        4.4.2 与公共协商和公共领域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
第五章 网络问政现象的发展演变和主要影响力
    5.1 网络问政现象的发展演变及影响因素
        5.1.1 被动应付模式
        5.1.2 主动作为模式
        5.1.3 影响网络问政现象参与主体的几种典型因素
    5.2 网络问政现象的主要影响力
        5.2.1 推动政府、网民和网站三位一体的协作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5.2.2 推动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位一体关系的深化发展
        5.2.3 推动了公民社会和公共协商机制的不断完善
        5.2.4 推动了党和政府的执网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第六章 网络问政现象的主要问题
    6.1 尚显稚嫩的的信息传播环境
    6.2 有待于完善的社会舆论监督体系
    6.3 网络暴力、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
    6.4 官方网络话语掌控权力亟需加强
    6.5 公众的网络媒介素养有待于提升
    6.6 官方和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亟待加强
第七章 网络问政理念的深化发展的新要求及应对举措
    7.1 妥善处理好“舆论场”
    7.2 加强网络问政的非制度化和制度化建设
    7.3 提高社会公众的媒介素养
    7.4 完善法律法规,创造良性的舆论监督环境
    7.5 建立政府、公众、媒体三种信息公开测评体系
    7.6 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传播模式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29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929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d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