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具有水电特色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4-07-07 11:00

[摘要]结合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和专业背景,都有较强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但是他们毕业时间较长,基础和专业知识相对陈旧,外语水平不高,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较弱。与一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相比,工程硕士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对知识渴求的选择性更强。因此,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专业化、个性化教育与发展体现得尤为重要。
  2.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水电行业亟需大批从事水电施工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维护及采购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因此,具有水电特色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为:为水利电力事业发展培养具有一定工学理论基础和水电工程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3~4]
  
  二、构建“平台+模块”培养方案
  
  “基础平台+专业模块”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在学科或学科群的基础课程的优化整合与专业知识结构模块课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案。所谓基础平台,就是指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它是课程体系中的“知识核”,是课程体系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是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2]根据2006年国家教指委下发的《工程硕士培养手册》显示,工程硕士毕业时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7学分,每个学分16学时。过多的学分要求,会加大学生的“工学”矛盾。
  兼顾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设置平台课程如下:科学社会主义,外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高等工程力学,高等工程数学,计算机技术应用。
  专业模块课程主要指选修课,它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基础上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块课程的核心部分是专业方向课程,是实现学生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手段。根据水电事业发展的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需求,设置六个专业模块,形成六个具有水电特色方向,如图1所示。
  1.工程招标投标专业模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从融资、招投标、施工到质量控制都逐步走向国际化。因此,水电行业需要大量精通英语,精通国际工程招投标行业标准的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基础平台+商务英语+招标投标”可以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方案。同时,该“商务英语”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务英语,它服务于水电行业的机械工程师,具有专业背景的商务英语。
  2.设备管理专业模块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规模大、投资多元化的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国外工程公司“引进来”和国内工程公司“走出去”,国际水电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施工设备工程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国内外设备工程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型模式。国外先进的设备工程管理模式的引进,势必对中国的水电工程建设市场带来冲击和影响,因此水电行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设备管理手段及信息化处理技术的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基础平台+设备管理+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方案。
  3.施工设备组织设计专业模块
  在水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地形选择、设备选型和系统规划与优化的综合知识体系,仅仅具备机械工程学科的知识是不能进行这些工作的。同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还要考虑环境与成本因素。因此,“机械工程基础平台+施工机械配备与选型+系统规划与优化”可以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方案。

  5.金属结构设计制造检测维护专业模块
  水电工程中有大量的金属结构设计制作与检测工作,同时在水电站运行过程中大量金属结构需要检修与维护。围绕金属结构开展其设计、制造、检测与维护技术研究,需要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为此,“机械工程基础平台+金属结构加工技术+金属结构检测维护技术”可以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方案。
  6.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模块
  输电线路的实质是可以输送电能的人工建筑物。输电线路的水泥杆和铁塔是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杆塔的基础是建筑物基础的一类,线路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线路力学。输电线路是输送电能,且通常为高压、超高压输电。输电线路的选线,通过地区的地物地貌情况,杆塔所在位的水文与地质情况,以及施工和运行检修中测量等,需要工程勘测、水文地质和工程测量等学科知识。线路施工需采用大型牵张机械,输电线路的金具更多地涉及的是制造工艺问题,另外架空线和杆塔都有强度的问题,这些是机械工程学科知识。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涉及到测量、气象、水文与地质、土木结构、电气、机械等学科的知识,因此,“机械工程基础平台+输电线路设计技术+线路运行维护技术”可以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方案。
  
  三、资源整合保证培养方案实施
  
  1.整合校内资源保证理论教学的质量
  培养方案的实施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理论教学。上述专业模块,涉及多学科知识,仅靠一个专业的师资力量来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通常,机械工程领域是依托在机械工程类学院组织教学,师资可以聘请经济与管理类、外国语类、土木工程类与电气类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既热心工程硕士教学,专业与教学水平又高的教师组成较为固定的教师队伍。
  2.校企联合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
  工程硕士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环节。工程硕士采用的是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论文工作大部分需在工作单位完成。这给学校导师的指导带来不便。而且学员除要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完成本职工作,压力大。因此,调动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单位导师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校企联合,才能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
  3.提高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工程硕士这种不脱产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其教育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工程硕士的教育是一个过程管理过程,只有强化过程管理,提高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质量,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媒介和协调作用,调动参与工程硕士培养的各方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文中探讨了“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培养方案,提出了具有水电特色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并探讨了工程硕士教学过程组织的三点工作体会。其中,具有水电特色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向,对解决水电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丰富机械工程领域的培养特色有一定贡献,对指导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志勇、张国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电能源开发政策研究.水力发电,2008(3):1~4
  2 赵复查.地方高校“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11~14
  3 张光斗.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工科院校要培养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8~9
  4 余寿文、李曼丽.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9~11 ,网站源码下载

本文编号:1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2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