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抗侧滚扭杆复合材料衬套的研制及性能

发布时间:2018-05-04 04:09

  本文选题:抗侧滚扭杆 + 复合材料衬套 ; 参考:《塑料工业》2017年02期


【摘要】:结合高速列车抗侧滚扭杆衬套的技术要求,运用缠绕成型方法研制了扭杆复合材料衬套,并对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疲劳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衬套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而且满足衬套工作所需的耐磨性要求及疲劳要求。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orsion rod bushing of high-speed train, the twining form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velop the torsion rod composite bushing, and its thermal sta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tigue propertie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bushing has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wear resistance and fatigue for bushing work.
【作者单位】: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TB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秦文贞;于俊荣;贺建强;陈蕾;诸静;胡祖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及界面微观结构的表征[J];高分子通报;2013年02期

2 孙廷俭;卢峰华;刘军;吴坡;孙立梅;王超;;抗侧滚扭杆连接衬套的表面粗糙度研究[J];机械制造;2012年10期

3 段华东;;抗侧滚扭杆对轨道车辆抗侧滚性能的影响研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7年05期

4 李子东,王素英,,于敏;钠-萘处理液的制备及其对聚四氟乙烯的处理[J];化学与粘合;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虎;黄河;郑永;陈彦北;姜其斌;;抗侧滚扭杆复合材料衬套的研制及性能[J];塑料工业;2017年02期

2 贾永兴;马东宝;牛军;梅元贵;;抗侧滚扭杆对出防风明洞列车安全性影响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3 周游;张森;邓天佑;;SZML5抗侧滚扭力杆组件组装及拆卸工装的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6年02期

4 冯帅;黄运华;曹先智;邓睿康;;抗侧滚扭杆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年05期

5 于孟;姜建东;端木伟;魏海霞;;高速动车组抗侧滚扭杆连杆刚度检测方法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4年04期

6 石怀龙;邬平波;曾京;张大福;;铁道客车悬挂系统柔度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7 刘文松;;我国高速动车组扭杆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J];机械工程师;2014年02期

8 曹建平;梁有志;颜猛;;扭杆系统二维复合加载疲劳试验机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3年02期

9 潘春花;王伯铭;刘远奎;;轨道车辆抗侧滚扭杆的设计及动力学性能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2012年06期

10 刘建勋;曾晶晶;卜继玲;;花键联接抗侧滚扭杆的应力分析与试验[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云;李凌云;谭平恒;刘璐琪;张忠;;拉曼光谱在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10年22期

2 张雁;尹利辉;冯芳;;拉曼光谱分析法的应用介绍[J];药物分析杂志;2009年07期

3 王润泽;李龙;;界面性能表征及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影响[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年02期

4 黄斌;邓海金;李明;李军红;李东生;;石墨化热处理对碳/碳复合材料激光拉曼特性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年06期

5 姜建东,付茂海,李芾;客车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装置特性分析[J];铁道机车车辆;2004年05期

6 王恒武,王继辉,朱京杨,高国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测试方法探讨[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3年03期

7 薛苏云,冯效良;拉曼光谱实验中的计算机控制[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2期

8 周若湘,匡如华;抗侧滚扭杆装置在城市轨道车辆中的应用[J];铁道车辆;2001年12期

9 曹莹,吴林志,张博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02期

10 杨序纲,袁象恺,王依民,王鸿华;Si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的Raman光谱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创业;;提高扭杆寿命的制造方法[J];现代兵器;1982年02期

2 杨泽金;;铍青铜扭杆的热处理[J];金属热处理;1985年03期

3 邓奇文,曾辰英,朱建兰;烧结机扭杆断裂原因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9期

4 张善同;;细纱机平衡扭杆的累积损伤寿命分析[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5 刘磊;;微机在扭杆加工中的应用[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3年03期

6 侯跃谦,陆爽,张子达;扭杆疲劳寿命动态计算方法的研究[J];煤矿机械;2004年10期

7 胡时胜;桥本彰三;小林昭;;一种新型的冲击扭转装置[J];实验力学;1993年03期

8 杨世忠;高精度扭杆的磨削加工[J];机械工艺师;1994年10期

9 于文馨;影响扭杆质量的几种工艺因素[J];沈阳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刘昆鹏;有移亮;张珊;张峥;;50CrVA扭杆断裂原因分析[J];材料工程;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普春杰;刘洪伟;;ZN1061G汽车驾驶室扭杆翻转机构设计[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左曙光;宁国宝;周震华;张晓鹏;;扭杆梁式悬架系统的轮胎多边形磨损机理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左曙光;宁国宝;周震华;张晓鹏;;扭杆梁式悬架系统的轮胎多边形磨损机理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贺玲凤;;电子剪切散斑干涉法求解弹性扭杆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闻声;韩晖;赵东广;;一种新型高强高韧弹簧钢在汽车上的试验应用[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栾海;未来汽车有“预感”,能“自我保护”防碰撞[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抗侧滚扭杆对高速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满;R型电动助力转向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强强;转动惯量测量中温度补偿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马义平;高精度柱状件赤道转动惯量检测台的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蒹;小质量锥柱形件转动惯量测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6 朱振民;P型电动助力转向器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7 卢杰;抗侧滚扭杆参数化设计与疲劳寿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宋小望;EPS扭杆压入校直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洁;基于有刷电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参数优化[D];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

10 师东升;某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1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841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