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就地热再生温度场模拟分析及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11:15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可处理多种病害,实现100%旧料再利用,且施工速度快,已经成为最佳路面养护技术之一。作为一种高度集成化施工技术,原路面的加热是就地热再生的关键一环。加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再生路面使用性能。目前而言,仍然没有可参考的指标和标准来评价加热质量,以规范加热过程;加热过程主要根据施工经验来控制加热机组,容易造成加热质量较大波动;传统的间断多级加热方式仍然产生过加热现象,容易导致沥青过渡老化等问题。因此,本文对就地热再生加热温度场展开研究。首先,利用红外热像仪收集多种加热机组现场加热温度场,并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及神经网络相结合方式对现场收集的畸变热像图进行校正,为加热温度场质量量化提供可能。并且从加热温度均匀性,加热效果及过加热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温度横向均匀性系数Tu、温度代表值RT、温度高于200℃百分比PTA200三个指标,并且结合现场数据对三种加热系统温度场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明火加热及红外辐射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热风循环式加热温度均匀性更好;随着路表温度升高,为了防止过加热出现,对加热均匀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当采用200℃作为高温临界温度时,控制...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就地热再生温度场模拟分析及控制研究


技术路线

就地热再生温度场模拟分析及控制研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多级加热及监控

就地热再生温度场模拟分析及控制研究


红外热像仪温度场监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风循环式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温度场[J]. 李雪毅,邹晓翎,吁新华.  中外公路. 2018(02)
[2]多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的沥青路面加热速度[J]. 顾海荣,董强柱,梁奉典,李金平,焦生杰.  中国公路学报. 2017(11)
[3]采用分布分形维数分析不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热物性能的影响[J]. 李立平,刘刚,陈昊,鲍远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5(10)
[4]就地热再生技术加热等级和作业速度研究[J]. 郭小宏,杨健民,李朋伟.  公路工程. 2013(03)
[5]不同粗集料SMA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的研究[J]. 郑燕金,龙小湖,王旭东.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6]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温度场模拟分析[J]. 张德育,黄晓明,马涛,陈辰,金晶,顾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7]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性分析[J]. 刘兴,向烨.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03)
[8]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合料虚拟疲劳试验方法[J]. 陈俊,黄晓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2)
[9]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关键工艺技术研究[J]. 张义甫,马涛,程一鸣.  现代交通技术. 2007(S1)
[10]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及设备[J]. 张竹平.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3(04)

博士论文
[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关键技术研究[D]. 董强柱.长安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评价研究[D]. 潘园园.东南大学 2018
[2]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及其加热工艺应用研究[D]. 胡莎.长安大学 2017
[3]沥青路面加热过程中的传热分析与试验研究[D]. 张珲.长安大学 2017
[4]山区国省干线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温度场分析与控制研究[D]. 胡兵华.重庆交通大学 2015
[5]山区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设备配置研究[D]. 郭伟.重庆交通大学 2015
[6]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D]. 李铉国.东南大学 2015
[7]基于随机骨料模型的混凝土性能多尺度数值模拟研究[D]. 龚正炉.浙江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89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689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b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