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山西省黄土路基回弹模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1 21:29
  路基作为路面结构的基础,其抗变形能力对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使用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路基回弹模量是反应路基变形能力的主要力学参数,其取值大小直接决定着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厚度。目前在道路设计中,所采用的回弹模量为静态模量,与道路在实际运营状态下所承受的车辆动荷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结合山西省土质类型、交通荷载特征、气候条件以及路面结构状况下的路基应力水平,分析研究回弹模量与压实度、含水率、应力水平、CBR、弯沉以及动、静回弹模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为今后路面结构的设计提供科学的试验数据,为道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检测方法提出一些新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影响路基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在山西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2)通过BISAR程序,计算分析在不同交通等级下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路基应力的分布规律,得到了路基应力水平的分布区间。(3)通过对山西六大盆地七条高速代表土样的基础物理性试验,得到了山西省的土质类型分布规律。(4)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室内、现场动、静回弹模量试验,分析动、静回弹模量与含水率、压实度、CBR、弯沉及...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态回弹模量室内测试研究现状
        1.2.2 动态回弹模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西省路基回弹模量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2.1 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2.1.1 土质类型对回弹模量影响
        2.1.2 含水率对回弹模量影响
        2.1.3 压实度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2.2 山西省土质分布类型调查
    2.3 山西省典型路面结构调查
    2.4 山西省高速公路轴载调查
    2.5 路基含水率调查
        2.5.1 晋阳高速公路路基含水率调查
        2.5.2 霍侯一级公路路基含水率调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西省典型路面结构下路基应力分析
    3.1 力学分析模型
    3.2 路面结构分析
    3.3 计算参数的选取
        3.3.1 计算荷载选取
        3.3.2 材料参数选取
    3.4 计算方案和算例
        3.4.1 计算方案
        3.4.2 计算方法
        3.4.3 算例
    3.5 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路基应力统计分析
        3.5.1 路基应力分布规律
        3.5.2 路基应力水平统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土质物理参数试验研究
    4.1 山西省典型土质类型选取
        4.1.1 按照自然区划取土
        4.1.2 按照山西省分布盆地划分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比重试验
        4.2.2 液塑限试验
        4.2.3 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
        4.2.4 土样颗粒组成
        4.2.5 土样定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土质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5.1 试验方法的选取
    5.2 静态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5.3 动态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5.3.1 试验参数的确定
        5.3.2 试件的制备
        5.3.3 试件的测试
    5.4 静态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5.4.1 静回弹模量与含水率关系
        5.4.2 静态回弹模量与压实度的关系
    5.5 动态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5.5.1 动态回弹模量与含水率关系
        5.5.2 动态回弹模量与压实度关系
        5.5.3 动态回弹模量与应力的关系
    5.6 力学参数关系研究
        5.6.1 动、静回弹模量关系
        5.6.2 室内回弹模量与CBR关系
        5.6.3 现场回弹模量与弯沉关系
        5.6.4 现场回弹模量与CBR的关系
        5.6.5 土质类型与静回弹模量关系
        5.6.6 动态回弹模量参考值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主要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1.主要研究结论
    2.论文创新点
    3.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15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915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