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稳态运行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3 20:02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稳态运行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北电力大学》 2015年

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稳态运行影响的研究

缪立恒  

【摘要】: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接入容量小、接入点分散、出力不稳定、系统运行控制相互独立等特点,同时,接入的配电网电压等级低、容量小,给配电生产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发电功率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接入点电网电压的波动,有时还会出现电压越限。其次,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配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加大。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若要取代传统能源实现高渗透率、高密度接入并网,上述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以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系统对配电网稳态运行状态的影响,配电网中接入光伏发电的容量越大,电压抬升的幅度越高;随后对分布式光伏系统进行建模,在DIgS ILENT/PowerFactory平台中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系统模型。根据无锡地区负荷及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并网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最后基于DIgSILENT/PowerFactory平台搭建了无锡市中压配电网单联络典型10kV线路模型。根据分布式光伏系统在配电网中不同的接入位置、接入容量和运行方式,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系统接入配电网的典型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对分布式光伏系统接入后对配电网稳态运行的影响,特别是系统小负荷方式下逆潮流对配电网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给调控运行部门提供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的稳态运行数据及应对策略,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后带来的电压波动、潮流波动等问题,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对配电网冲击,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接纳能力,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更快发展,以促进分布式光伏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琳;陶顺;肖湘宁;李英毓;;分布式发电及其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03期

2 贾文昭;康重庆;刘长义;李蒙;;智能电网促进低碳发展的能力与效益测评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1期

3 韦钢;吴伟力;胡丹云;李智华;;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7年01期

4 陈嫦娥;毛承雄;王丹;陆继明;;多相交流系统的Park变换[J];高电压技术;2008年11期

5 王一波;伍春生;廖华;许洪华;;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稳态模型与潮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6 隋岗;韩嵩;;浅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J];山东电力技术;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鞠洪新;分布式微网电力系统中多逆变电源的并网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舒海莲;微电网运行特性及其控制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1年

2 张凌;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吴丽萍;基于DSP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李鸽;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欣伟;太阳能和风能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雪梅;;从110kV接入系统的机组对电网稳定性影响的分析[J];安徽电力;2008年01期

2 陈茂迁;;交直流输电系统交互影响特性分析[J];安徽电力;2012年01期

3 陈继武,王正风,王昌久;厂用电切换引起厂变过流保护误动作的分析和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刘建伟;尹虎臣;韩民晓;林少伯;李文涛;高宁超;;静止伏安发生装置中的锂电池充放电控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4期

5 王宁之;;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研制简介[J];变压器;2007年02期

6 段素蓉;;一种改进CORDIC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施汉基;船舶电网设计计算中的若干问题[J];船电技术;1994年02期

8 赵艳雷,潘渝伯,钱勇;用改进欧拉法求取发电机摇摆曲线的程序设计及其应用[J];船电技术;2002年06期

9 周左晗;施伟锋;;船舶电力系统故障工况仿真[J];船电技术;2008年04期

10 罗隆福;郝强;时建峰;雷圆圆;倪蒙;刘福生;;基于新型换流变压器的多基频交直流互联系统的谐波特性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冠;电网多数据源在线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胡笳;系统扰动条件下同步发电机运行行为的时步有限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朱柯丁;节能减排环境下电网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贺徽;基于混合智能优化方法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樊淑娴;信号注入法在有源配电网保护与控制中的综合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并网型逆变器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于希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朱闪闪;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海凤;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翀;多直流馈入系统运行特性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齐洪斌;2015年云电送粤断面暂态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琪祁;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海钰;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武斌;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最大功率点的研究与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10 王燕廷;微电网并网与孤岛运行模式切换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容强;喜文华;魏一康;张兰英;;太阳能光伏发电[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4年02期

2 徐建中;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J];节能与环保;2002年03期

3 张榴晨;;电力电子与绿色能源[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6年02期

4 张松,方小马,晏平华,廖科;CPLD实现DSP片外存储器扩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6 姜桂宾,裴云庆,王峰,杨旭,王兆安;SPWM逆变电源的自动主从并联控制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3期

7 禹华军,潘俊民;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8 方宇;裘迅;邢岩;胡育文;;三相高功率因数电压型PWM整流器建模与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0期

9 陈卫民;陈国呈;吴春华;崔开涌;张翼;肖鹏;;基于分布式并网发电的新型孤岛检测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10 张颖超;赵争鸣;鲁挺;张永昌;袁立强;;固定开关频率三电平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海宁;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陈琳;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本新;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装置[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刘慧文;具有组合功能的智能化通用正弦逆变电源的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3 裴郁;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建锋;风电场建模和仿真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吴俊玲;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的若干技术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马明;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网损影响及配置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志刚;直流输电系统线路过电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摆世彬;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董鹏;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10 贺先豪;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胜红;陆虎俞;;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11) 独立光伏系统与并网光伏系统[J];大众用电;2006年11期

2 康明;李光胜;;逆变并网光伏系统应用的非理性现象[J];阳光能源;2008年03期

3 杨金焕;;光伏系统能量偿还时间的分析[J];上海节能;2010年01期

4 何思;;浅谈民用光伏系统[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5 A.Berasategi;C.Cabal;Y.El Basri;B.Estibal;M.Vermeersch;C.Alonso;;光伏系统应用的自适应多相变换器[J];电力电子;2012年02期

6 张彦;袁成清;严新平;;基于船岸一体的小型游船光伏系统的构建[J];船舶工程;2013年05期

7 朱德志;张春仙;;新型市电互补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4年02期

8 马胜红;陆虎俞;;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8) 光伏系统的安装调试[J];大众用电;2006年08期

9 马胜红;陆虎俞;;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9) 光伏系统的维护与检修[J];大众用电;2006年09期

10 王润波;;光伏系统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焕;陈中华;;光伏系统应用中的若干误区[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张月超;梁冰;;并网光伏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安全生产管理对策[A];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杜盼盼;许静;李宇杰;陈金宏;;光子晶体热辐射器应用于热光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宏;王鹤;;光伏系统用中小功率逆变电源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陈维;沈辉;王宁;施晓丹;杨振宝;;广州地区倾角对光伏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6 李杰吾;;聚光跟踪常规单晶光伏系统的产业化趋势[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李波涛;李鹏;张宏滨;王志强;马梦朝;;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孤岛现象的混沌检测方法[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陈建富;梁从主;赵兴国;;应用于光伏系统之直流/直流模组化转换器研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徐晓晨;马影辉;邵广义;;太阳能供电器推广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初探[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晓晨;马影辉;邵广义;;太阳能供电器推广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初探[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徐瑶;[N];中国电力报;2014年

2 记者 李志强;[N];南昌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希 通讯员 王静;[N];南京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永强;[N];中国能源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桂琴;[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赵国陆;[N];中国建设报;2010年

7 秦京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中信集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李蔚;[N];中国建设报;2008年

9 国网能源研究院 孙李平;[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周慧 本报记者 吴长锋;[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志强;基于Z源网络的三端口光伏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刘芙蓉;并网型户用光伏系统的孤岛检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雪;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机理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茆磊;热光伏系统数值模拟及其光谱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胡义华;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吴玺;热光伏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并网光伏系统中混沌现象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2 拜景彬;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光伏系统能耗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罗浩;光伏发电充电与逆变控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缪立恒;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稳态运行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于冰;混合光伏系统的数字化控制方案设计及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张勃;北京地区光伏系统发电功率预测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7 杨晓红;光伏系统并网管理应用项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谢伟;光伏系统实验平台及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江南大学;2012年

9 孙宁励;光伏系统的数据仿真和管理[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庞志伟;稀土辐射器热光伏系统余热发电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稳态运行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25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5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