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0:05

  本文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能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输送到电网上,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本文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基本原理,得出了太阳能电池的等效模型,通过分析太阳能电池的I-V特性,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是一非线性电源,而且输出电能受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为了使太阳能电池能够最大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需要对其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通过分析和对比各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了改进扰动观察法结合BOOST升压电路来对电池板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案。其次,分析对比并网电流的各种控制方式,确定采用滞环比较方式对并网电流进行控制,为了使并网电流稳定可靠地向电网送电,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对并网逆变器进行控制,使逆变器输出电流能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以单位功率因数向电网输电。最后,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各种孤岛检测方法,分析了基于正反馈的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方法(AFDPF)的参数优化方案,为AFDPF检测盲区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利用SimPowerSystems功能模块建立了仿真模型,对太阳能电池板的数学模型,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并网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的方案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关键词】:太阳能 光伏并网 最大功率点跟踪 孤岛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M6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太阳能和光伏发电的意义7-8
  • 1.2 光伏发电的国内外发展状况8-10
  • 1.2.1 国外发展状况8-9
  • 1.2.2 国内发展状况9-10
  • 1.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单介绍10-12
  • 1.4 未来光伏发电系统的展望12-13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13-14
  •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特性及其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14-27
  • 2.1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14-21
  • 2.1.1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14-16
  • 2.1.2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16-17
  • 2.1.3 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17-18
  • 2.1.4 太阳能电池的I-V特性18-21
  • 2.2 最大功率跟踪方法21-24
  • 2.3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24-27
  • 第三章 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27-35
  • 3.1 并网逆变器的拓扑27-32
  • 3.1.1 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控制方式28-29
  • 3.1.2 输出电流的控制方式29-32
  • 3.2 并网控制策略32-33
  • 3.3 控制系统设计33-35
  • 第四章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检测方法35-43
  • 4.1 孤岛效应的概念35-36
  • 4.2 孤岛效应检测的基本原理36-37
  • 4.3 国际通行标准37-38
  • 4.4 孤岛效应的检测方法38-43
  • 4.4.1 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38-39
  • 4.4.2 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39-41
  • 4.4.3 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的参数优化41-43
  • 第五章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43-51
  • 5.1 太阳能电池板模型的仿真43-45
  • 5.2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的仿真45-48
  • 5.3 并网逆变控制策略的仿真48-51
  • 结束语51-52
  • 参考文献52-5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诗程,丁明,苏建徽,茆美琴;户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2 李进国,金新民;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高纪庆;推进光伏并网发电与建筑结合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年05期

4 傅卫国;发电“新锐”太阳能[J];华北电业;2005年01期

5 崔瑞;李俊华;;光伏并网系统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8期

6 苏小玲;韩民晓;刘海军;;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励磁涌流抑制方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年05期

7 孙海燕;新能源与建筑高效融合——记北京天普新能源生态建筑[J];建设科技;2004年15期

8 张蔚;唐金诚;杨奕;;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滞环电流跟踪控制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潘建;;新型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年02期

10 姚为正;付永涛;芦开平;王林;;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喜哲;李德英;高岩;;北京市某农村居民住宅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实验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力昕;章俞之;;太阳能利用及太阳能新材料发展状况[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峰;吴正可;;温州市太阳能资源初步评估[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崔容强;胡宏勋;秦玉茂;殷石健;黄燕;孙铁囤;车孝轩;;新千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的曙光[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崔群;姚虎卿;陶刚;;太阳能固体除湿制冷吸附剂的特性研究[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康树人;;对黑龙江省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建议[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李忠;郑瑞澄;何涛;;太阳能在建筑物供暖空调系统中的应用[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永郑;张磊;鹿红伟;吴民安;陈坚波;周国勇;王世阳;李良;;太阳能在便携式小家电产品中的一种应用[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苑金芳;李红;;太阳能+热泵热水工程节能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10 赵耀;葛天舒;代彦军;;太阳能再生式连续除湿换热器的试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余方;“中国太阳能第一楼”在京运行成功[N];中国质量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毅;北京太阳能示范楼舒适又节能[N];人民日报;2005年

3 周春玲;皇明跨品牌领养太阳能“孤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4 周青松邋姜玉涛;中国太阳能秋交会将现身今年经洽会[N];常州日报;2008年

5 陈曙辉 编译;德国面临太阳能组件短缺[N];中国贸易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霍霞;探访北京首座太阳能大厦[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袁炎长;太阳能与墨西哥农业[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4年

8 本报评论员;全市倾力打造的系统工程[N];保定日报;2007年

9 马津;“五星太阳能”现代营销理念见成效[N];中国工商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杨自力 刘衍华 通讯员 主明春;“绿色环保”太阳能的推广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张博;喷射器与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王艳;小型高效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4 汪海宁;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许颇;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周家斌;Ni-AlN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中频磁控溅射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王飞;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张军合;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系统及其光谱耦合特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刚;太阳能光合细菌连续制氢试验系统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敖先权;熔盐体系中甲烷还原氧化锌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征;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黄润华;同乐太阳能企业的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运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系统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传宝;振荡流热管的研究及其在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彭路明;新型太阳能路灯控制器设计与实现[D];新疆大学;2004年

6 汪进进;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刘逸;太阳能地源热泵式空调系统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8 王晓冬;太阳能烟囱数值模拟与自然通风的非线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王宇;风光互补发电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孙茵茵;自适应复精度太阳跟踪平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3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