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聚天冬氨酸基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18 08:09

  本文关键词:聚天冬氨酸基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能存储设备,由于其具有高的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被人们广泛关注。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受电极材料的影响较大,因此寻找高性能的电极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碳材料是研究最早且应用范围最广的电极材料。据报道,掺氮是增加碳材料表面湿润性,提高电导率,提高电容性能最有前景的方法。因此,应用一种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含氮量高的前驱体,用简单的方法制备氮掺杂的碳材料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论文以聚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直接碳化制备氮掺杂的碳材料,研究了温度对其形貌结构及电容性能的影响;用氯化锌活化制备了多孔碳材料,研究了活化剂的用量对形貌结构及电容性能的影响;用Ca(OH)2和NH4Cl混合物一步活化掺氮,制备了具有褶皱形貌的氮掺杂碳材料,氮含量高达13.8%,对所有制备的材料进行了形貌、结构的表征,并考察了它们的电容性能。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所得结果如下:1、以聚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直接碳化法制备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实验发现制备的碳材料的BET面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碳化温度从500 oC增到800 oC,所制备的碳样的比表面积从255 m2 g-1增加到1865 m2 g-1,与PASP500相比,PASP700的比表面积增加到420.0%,总的孔体积增加到381.3%,而PASP800的比表面积增加到731.4%,总的孔体积增加到725.0%。然而它的N含量从8.51%下降到3.83%。PASP700电极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以达到161 F g-1,经过5000次的充/放电循环,比电容仍然保留原来的97%,这说明PASP700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2、以聚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在700oC下制备了氮掺杂的N-APCs材料,考察了氯化锌和聚天冬氨酸比例对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N-APCs的形貌和结构主要依赖于活性剂的添加量。N-APCs具有大量的微孔,大的比表面积(高达1814 m2 g-1)和高的氮含量。在氯化锌和聚天冬氨酸比例为2:1下制备的活性炭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265 F g-1。在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其经过5000次的充/放电循环,电容保持率仍然高达93%。它的优异性能归功于高的比表面积以及最佳的微孔和中孔体积。3、以聚天冬氨酸作为碳源,Ca(OH)2和NH4Cl混合物作为氮源和活化剂,一步法活化掺氮,成功制备了具有褶皱形貌的多孔氮掺杂碳材料,氮含量高达13.8%。N-PASP800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5 A g-1时比电容高达231 F g-1,当电流密度高达20 A g-1时,比电容仍然保持有170.2 F g-1,在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其经过5000次的充/放电循环,电容保持率仍然高达99%,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碳材料 氮掺杂 聚天冬氨酸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53;TQ127.11
【目录】:
  •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5-9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第一章 绪论13-33
  • 1.1 引言13
  • 1.2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13-19
  • 1.2.1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14-15
  • 1.2.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15
  • 1.2.3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机理15-17
  • 1.2.3.1 双电层电容器16-17
  • 1.2.3.2 赝电容器17
  • 1.2.4 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和特点17-19
  • 1.3 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19-27
  • 1.3.1 制备碳材料的原料19-21
  • 1.3.2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碳材料的分类21-26
  • 1.3.2.1 活性炭21-22
  • 1.3.2.2 碳纳米管(CNTs)22-23
  • 1.3.2.3 纳米碳洋葱23-25
  • 1.3.2.4 石墨烯25-26
  • 1.3.3 氮掺杂的碳材料26-27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27-29
  • 参考文献29-33
  • 第二章 直接碳化法制备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及其电容性能研究33-49
  • 2.1 引言33
  • 2.2 实验部分33-36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33-34
  • 2.2.2 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34
  • 2.2.3 电极材料的表征34-35
  • 2.2.3.1 扫描电镜形貌表征35
  • 2.2.3.2 X射线衍射(XRD)表征35
  • 2.2.3.3 氮气吸脱附比表面积(BET)分析35
  • 2.2.3.4 元素分析表征35
  • 2.2.3.5 拉曼光谱(Raman)分析35
  •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35-36
  • 2.3 结果与讨论36-46
  • 2.3.1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分析36-40
  • 2.3.1.1 材料的SEM分析36-37
  • 2.3.1.2 材料的XRD分析37-38
  • 2.3.1.3 材料的Raman分析38-39
  • 2.3.1.4 材料的氮气吸脱附比表面积(BET)和元素含量分析39-40
  • 2.3.2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40-46
  • 2.4 小结46-47
  • 参考文献47-49
  • 第三章 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聚天冬氨酸基氮掺杂活性炭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49-63
  • 3.1 引言49-50
  • 3.2 实验部分50-52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50
  • 3.2.2 N-APCs电极材料的制备50-51
  • 3.2.3 N-APCs电极材料的表征51
  • 3.2.3.1 扫描电镜形貌表征51
  • 3.2.3.2 X射线衍射(XRD)表征51
  • 3.2.3.3 氮气吸脱附比表面积(BET)分析51
  • 3.2.3.4 元素分析表征51
  • 3.2.3.5 拉曼光谱(Raman)分析51
  • 3.2.4 N-APCs电化学性能测试51-52
  • 3.3 结果与讨论52-60
  • 3.3.1 N-APCs材料的制备过程示意图52
  • 3.3.2 N-APCs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分析52-55
  • 3.3.2.1 N-APCs材料的SEM分析52-53
  • 3.3.2.2 N-APCs材料的氮气吸脱附比表面积(BET)和元素含量分析53-54
  • 3.3.2.3 N-APCs材料的XRD和Raman分析54-55
  • 3.3.3 聚天冬氨酸基活性炭的电化学性能分析55-60
  • 3.4 小结60-61
  • 参考文献61-63
  • 第四章 一步活化掺氮法制备聚天冬氨酸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63-78
  • 4.1 引言63-64
  • 4.2 实验部分64-66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64
  • 4.2.2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的制备64-65
  • 4.2.3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材料的表征65
  • 4.2.3.1 扫描电镜形貌表征65
  • 4.2.3.2 X射线衍射(XRD)表征65
  • 4.2.3.3 氮气吸脱附比表面积(BET)分析65
  • 4.2.3.4 元素分析表征65
  • 4.2.3.5 拉曼光谱(Raman)分析65
  • 4.2.4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电化学性能测试65-66
  • 4.3 结果与讨论66-75
  • 4.3.1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过程示意图66-67
  • 4.3.2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分析67-70
  • 4.3.2.1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材料的SEM分析67
  • 4.3.2.2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材料的XRD分析67-68
  • 4.3.2.3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材料的Raman分析68-69
  • 4.3.2.4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材料的氮气吸脱附比表面积(BET)和元素含量分析69-70
  • 4.3.3 氮掺杂的褶皱多孔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70-75
  • 4.4 小结75-76
  • 参考文献76-78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开卿;吴季怀;范乐庆;冷晴;钟欣;兰章;黄妙良;林建明;;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5期

2 梓文;;超高能超级电容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3 ;欧盟创新型大功率超级电容器问世[J];功能材料信息;2014年01期

4 周霞芳;;无污染 充电快 春节后有望面市 周国泰院士解密“超级电容器”[J];环境与生活;2012年01期

5 江奇,瞿美臻,张伯兰,于作龙;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02年04期

6 朱修锋,王君,景晓燕,张密林;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4期

7 景茂祥,沈湘黔,沈裕军,邓春明,翟海军;超级电容器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矿冶工程;2003年02期

8 朱磊,吴伯荣,陈晖,刘明义,简旭宇,李志强;超级电容器研究及其应用[J];稀有金属;2003年03期

9 贺福;碳(炭)材料与超级电容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5年03期

10 邓梅根,杨邦朝,胡永达;卷绕式活性炭纤维布超级电容器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衍伟;张熊;余鹏;陈尧;;新型超级电容器纳米电极材料的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易宁;何腾云;;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钟辉;曾庆聪;吴丁财;符若文;;聚苯乙烯基层次孔碳的活化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4 赵家昌;赖春艳;戴扬;解晶莹;;扣式超级电容器组的研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单既成;陈维英;;超级电容器与通信备用电源[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08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燕;吴英鹏;黄毅;马延风;陈永胜;;单层石墨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赵健伟;倪文彬;王登超;黄忠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张琦;郑明森;董全峰;田昭武;;基于薄液层反应的新型超级电容器——多孔碳电极材料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马衍伟;;新型超级电容器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10 刘不厌;彭乔;孙s

本文编号:254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4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