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HVDC引起的次同步振荡分析及抑制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8:11

  本文关键词:HVDC引起的次同步振荡分析及抑制措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 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 实时数字仿真


【摘要】:我国的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逆向分布特点突出,无论是电能的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区域电网异步互联,或是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都需要大功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强力支撑。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新投运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数量增多,电网架构日趋复杂,高压直流输电给系统带来的稳定性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次同步振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研究高压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及其抑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典型HVDC交直流混合系统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建立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各元件的线性化数学模型,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并适用于SSO分析;以简单HVDC系统为例,采用特征值法分析了系统的阻尼特性,研究了系统运行参数对特征值的影响规律,为其后多机系统SSO问题的研究及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打下基础。然后,针对复杂多机多模态的SSO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贵州电网的实际情况,对贵广II回直流系统附近机组进行UIF与稳定性分析,基于UIF法的筛选结果,进行了以盘南电厂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系统简化等值,并采用特征值方法分析了盘南电厂各个扭振模态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模态阻尼。针对盘南电厂存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采用SEDC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阐述了SED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并针对含SEDC系统的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SEDC能增大原系统在模态频率下的阻尼,但含SEDC的系统存在阻尼守恒现象,因此提出利用遗传-模拟退火(GASA)算法对SEDC放大倍数进行优化的思想。此外,针对SEDC对励磁系统(含PSS)常规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最后,结合贵州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以及盘南电厂即将采用SEDC抑制方案的实际工程,为了测试SEDC物理装置在工程实际中的抑制效果,搭建了贵州电网详细的RTDS实时仿真平台,闭环接入SEDC物理装置与ABB励磁装置。通过系统稳定性试验验证所搭建的仿真平台各环节的有效性及稳定性能,进行了SEDC装置输出信号的励磁通过性试验。验证了SEDC对不同类型故障激发的SS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 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 实时数字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次同步振荡问题的研究现状11-17
  • 1.2.1 次同步振荡的定义和分类11-12
  • 1.2.2 次同步振荡的研究方法12-15
  • 1.2.3 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措施15-17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7-19
  • 第2章 简单HVDC系统SSO机理研究与特征值分析19-33
  • 2.1 引言19
  • 2.2 HVDC系统引起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分析19-21
  • 2.3 系统线性化模型21-28
  • 2.3.1 发电机多质量块轴系模型22-23
  • 2.3.2 发电机与变压器线性化模型23-24
  • 2.3.3 励磁系统线性化模型24-25
  • 2.3.4 直流输电系统线性化数学模型25-26
  • 2.3.5 整流侧对地电容的线性化模型26-27
  • 2.3.6 逆变侧对地电容的线性化模型27-28
  • 2.3.7 整流侧等值线路的线性化模型28
  • 2.3.8 逆变侧等值线路的线性化模型28
  • 2.4 简单HVDC系统的特征值分析28-32
  • 2.4.1 特征值分析法的基本思想28-29
  • 2.4.2 简单HVDC系统特征值分析29-30
  • 2.4.3 运行参数对系统特征值的影响30-32
  • 2.5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贵州电网复杂多机多模态SSO问题研究33-42
  • 3.1 引言33
  • 3.2 贵州电网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概况33-39
  • 3.2.1 系统情况介绍33-34
  • 3.2.2 UIF与稳定性分析34-36
  • 3.2.3 系统简化等值36-37
  • 3.2.4 盘南电厂机组的多质块弹性轴系模型37-39
  • 3.3 贵州电网多机多模态SSO问题研究39-41
  • 3.3.1 多机系统特征值方法研究39-40
  • 3.3.2 系统特征值分析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基于SEDC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42-58
  • 4.1 引言42
  • 4.2 SEDC抑制SSO机理及含SEDC系统的阻尼特性分析42-48
  • 4.2.1 SEDC的工作原理42-43
  • 4.2.2 含SEDC的系统阻尼特性分析43-48
  • 4.3 SEDC控制参数的优化设计及抑制效果48-51
  • 4.3.1 优化模型的建立48-49
  • 4.3.2 GASA算法寻优49-50
  • 4.3.3 SEDC在等值系统中的抑制效果50-51
  • 4.4 SEDC对励磁系统(含PSS)常规功能的影响分析51-57
  • 4.4.1 理论分析52-53
  • 4.4.2 仿真验证53-56
  • 4.4.3 分析结论56-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5章 交直流混合系统次同步振荡建模研究58-70
  • 5.1 引言58
  • 5.2 RTDS介绍58-59
  • 5.3 交直流混合系统仿真建模59-63
  • 5.3.1 系统仿真平台与接线59-60
  • 5.3.2 交直流混合系统仿真建模60-61
  • 5.3.3 高压缸转速信号的转换与输出61-63
  • 5.4 实时数字-物理闭环仿真试验63-69
  • 5.4.1 系统稳定性试验63-64
  • 5.4.2 SEDC输出次同步信号的励磁通过性试验64-66
  • 5.4.3 故障激发SSO及SEDC抑制效果66-69
  • 5.5 本章小结69-70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0-72
  • 6.1 全文总结70-71
  • 6.2 研究工作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75-76
  • 致谢7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海霞;李五坡;;高压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研究[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郭毅军;;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概述[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15期

3 贺洋;李兴源;徐梅梅;刘建;;多馈入直流和交流交互作用现象的研究综述[J];现代电力;2009年03期

4 向玲;杨世锡;唐贵基;;次同步谐振下机组轴系弯扭振动信号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2期

5 杨帆;王西田;徐英新;陈陈;;同型多机电力系统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等效简化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6 杨万开;印永华;曾南超;张文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研究(英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2期

7 刘平;马凯;刘辉;任建文;;托克托电厂阻塞滤波器模态中心频率偏移对抑制次同步谐振的影响[J];中国电力;2010年01期

8 袁强;危韧勇;;TCSC+FSC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的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田兴旺;张蓬鹤;钱进;乐文静;;PLC控制在内冷水水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2年04期

10 朱鑫要;孙海顺;文劲宇;王冠青;程时杰;;基于CPCM的复转矩系数法在复杂电力系统SSR问题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震;多馈直流系统接入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及混联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高毅;交直流电力系统稳定性仿真的多速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刘敏;可控串补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葛廷友;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基本设计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冬雪;换流变压器阀侧、网侧绕组的电场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7 刘洪涛;新型直流输电的控制和保护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周长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马玉龙;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林秀丽;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场环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磊;分布式数字化故障录波装置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海凤;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穆清;基于EMTDC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模型的研究和开发[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刘本勇;并行交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场强的计算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韩俊;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林王清;逆变器模块组合化及其同调制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魁;可控串补建模及其对次同步谐振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邓珂琳;高压直流分断技术在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史磊;基于RTDS电磁_机电混合仿真平台的次同步谐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曹镇;基于EMTDC&RTDS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613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13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a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