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内蒙古扎兰屯市二道河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外围预测

发布时间:2016-09-01 15:08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扎兰屯市二道河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外围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4年

内蒙古扎兰屯市二道河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外围预测

刘永俊  

【摘要】:内蒙古扎兰屯市二道河铅锌银矿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的中段,该区是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笔者在收集前人资料和野外地质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等手段对二道河铅锌银矿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分析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提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建立了典型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以找矿模型为指导,,运用成矿预测理论,结合矿区外围综合找矿信息,对河口林场区进行隐伏矿体预测,并实施了工程验证。 矿床地质研究表明,二道河铅锌银矿床赋存于奥陶系裸河组和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以脉状产出为主。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以及少量的黄铜矿、磁铁矿和磁黄铁矿。自矿体至围岩出现了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的蚀变分带规律。流体包裹体分析显示,矿床主成矿温度为200~280℃,成矿深度0.82~1.46km,具有浅成中低温成矿的特点。H、O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热液具有深源特点,主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含有少量的大气水。成因类型上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断裂构造与成矿作用最为密切,表现为发育的区域北东向哈布气林场—伊气罕林场深大断裂和次一级北东向、北西向断裂联合控制着矿床的空间分布。火山—次火山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表现为铅锌银矿往往产于岩浆活动的晚期,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和热量来源,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火山—次火山岩石组合为流纹质凝灰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此外,浅变质岩系与成矿作用也较为密切,其岩石组合为变质细砂岩—泥质板岩—白云质灰岩。 矿区外围综合找矿信息表明,河口林场区出露裸河组变质砂岩、泥质板岩和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碎屑岩地层,存在中酸性侵入体与凝灰岩的接触带,区内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蚀变类型较多,具有与二道河铅锌银矿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高磁测量反映区内总体为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构造格局,激电异常呈现出低电阻高极化率特征,其中视电阻率<800·m,视极化率>5.0%的区域为重要的地球物理异常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存在明显的Pb、Zn、Ag组合异常,异常套合程度高,浓集中心明显,与地球物理异常区吻合理想,是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找矿地段。 在成矿预测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矿区外围地质简测、高精度磁法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获得的找矿信息,对比二道河铅锌银矿找矿模型的基础上,对河口林场区进行了隐伏矿体预测。区内共圈定4处综合预测靶区,通过对其优选,其中Ⅰ级3处,Ⅱ级1处。并对Ⅰ级综合预测靶区ZHBQ-4内矿体可能赋存地段开展了槽探和钻探工程验证,控制铅锌银矿体两条。其中,Ⅱ号矿体赋存于裸河组变质细砂岩、泥质板岩中,围岩蚀变为硅化和绿帘石化,Pb、Zn、Ag平均品位分别达1.16%、1.47%、49.13×10-6。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表明,区内共获得Pb资源量7447.2t,Zn资源量9437.4t,Ag资源量31.5t。 研究成果充分表明,在河口林场区应用典型矿床找矿模型和综合信息找矿方法进行隐伏矿体预测是可行且有效的,对二道河矿区外围开展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618.4;P618.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吉衡;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李世超;大兴安岭中段三叠—侏罗纪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3 白令安;大兴安岭中北部热液铜矿床的成矿机制与资源预测[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洪波;陈生华;张志强;张玄杰;;内蒙古孟营子银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4期

2 高章红;;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及GIS应用[J];安徽地质;2006年03期

3 常勇;赖勇;;内蒙古银都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年代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钟山,范继璋;华北地块北缘金矿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揣媛媛;肖克炎;湛邵斌;刘亚剑;;基于SIG的证据权法矿产资源评价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滕吉文;刘建明;刘财;姚敬金;韩立国;张永谦;;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探查与东北战略后备基地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薛顺荣;肖克炎;丁建华;;基于MRAS的证据权重法在香格里拉地区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王建新;张俊华;王超;付洋;孙振明;丁培超;;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分空间变异及其成矿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曾庆栋;刘建明;;西拉沐伦钼矿带半拉山斑岩钼矿床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马星华;陈斌;;大兴安岭南段敖仑花斑岩钼(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C、H、O、S和放射性Pb同位素约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华;张宝林;祁民;贾文臣;沈晓丽;黄雪飞;;地面高精度磁测在蒙古13451矿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地球物理-地质找矿模型:以地质与EH4双源大地电磁测深技术结合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邱庆伦;卢书伟;任建德;方怀宾;;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巴彦毛敦地区成矿远景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4 涂恩照;水彬;王昊;徐刚;;河南省南召县银洞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5 曾宪友;刘国印;孙国锋;姚新年;吕文德;马瑞申;秦百青;;北秦岭构造带(河南段)银铅锌(钼)深部找矿靶区优选[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6 张雷;李刚;孟庆江;刘少杰;张欣卉;;GIS技术应用在找矿预测中的历史趋势及主要功能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7 马庚杰;刘国范;刘勤安;周文波;刘伟颉;;河南省西峡县高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8 刘国范;马庚杰;刘勤安;周文波;张风瑞;刘伟颉;;河南省泌阳条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9 马利利;余芳菲;任丰艳;胡伟;朱雪菡;张旭;;河南省西峡县断树崖铜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10 皮明建;曹芳;马利利;李远;;河南省镇平县二龙金云母矿浅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广洲;多源信息耦合的成矿预测新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柏坚;非线性数学地质模型研究及在滇东南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徐国端;青海祁漫塔格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晓坤;广西南丹大厂锡矿长坡—高峰矿床(山)数字化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伍伟;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及勘查靶区优选[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鹏;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找矿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雷时斌;甘肃阳山金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勘查找矿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刘海军;基于MAPGIS的数字找矿系统研究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德荣;黑龙江三矿沟铜多金属矿区(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李楠;区域矿产资源GIS评价关键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方方;内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沟钼矿床地质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登锋;鲁西铜石地区金矿成矿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魁奎;一种基于MapGIS的煤炭资源潜力预测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孔超;虹螺山—五指山地区钼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姚巍;云南新平大红山铁铜矿区构造演化及遥感找矿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许维伟;川西石棉大水沟碲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芳;云南香格里拉银厂沟铅锌矿构造控矿与矿床成因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巧;内蒙古赤峰敖仑花钼铜矿床的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控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亚萍;云南维西—兰坪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遥感信息融合与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唐骥;云南省昭通炎山铅锌矿矿区遥感信息融合与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家榕 ,孙春林;吉林双阳—磐石一带晚三叠世植物化石[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2 张兴洲,张元厚;蓝片岩与绿片岩共存:龙江岩系构造演化的新证据[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3 林强,葛文春,孙德有,吴福元,元钟宽,李文远,尹成孝,陈明植,闵庚德,权致纯;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与玄武岩的成因联系[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孙德有,吴福元,张艳斌,高山;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祝洪臣,张炯飞,权恒;大兴安岭中生代两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鲍庆中;张长捷;吴之理;王宏;李伟;桑家和;刘永生;;内蒙古白音高勒地区石炭纪石英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7 丁日新;舒萍;纪学雁;曲延明;程日辉;张斌;;松辽盆地庆深气田储层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张彦龙;葛文春;柳小明;张吉衡;;大兴安岭新林镇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洪瑜;马丽玲;王卓;;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李锦轶;张进;杨天南;李亚萍;孙桂华;朱志新;王励嘉;;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钢;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2 张海心;内蒙古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锦昌;福建清流仁场铅锌银矿找矿方向分析[J];福建地质;2004年03期

2 刘崇民;三道沟铅锌(银)矿点地球化学找矿及异常评价[J];岩土工程界;1998年03期

3 石斌,耿隆余;科技兴矿的执着追求——南京铅锌银矿科技兴矿纪实[J];中国青年科技;2000年08期

4 黄建平;;《江苏苏州鸡笼山铅锌银矿普查》项目野外验收被评为优秀[J];江苏地质;2008年02期

5 周辉能;周宁芹溪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初探[J];福建地质;2005年01期

6 张刚生;桂阳宝山铅锌银矿中部铅锌矿伴生银赋存特征[J];湖南地质;1996年03期

7 ;云南易田-新山铅锌银矿评价预查地质报告[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1期

8 刘成社;豫西南地区铅锌银矿找矿方向及工作部署研讨会在栾川召开[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9期

9 金华;;福建顺昌仁寿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福建地质;2010年03期

10 张永兴;;蔡家营铅锌银矿的宏观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J];华北国土资源;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接替资源勘查[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2 赵荣军;燕长海;郑红星;;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沉积建造地球化学特征[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黄仁生;林全胜;邱盛安;李昭升;颜如栋;李潘华;;福建尤溪峰岩大型铅锌银矿成果简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李政;谢玉玲;王硕;潘小菲;薛怀民;童英;周喜文;;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银矿矿物组成及成因矿物学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志宏;兴江然;劳晓光;;蔡家营铅锌银矿勘查中的物探方法[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6 曹洛华;;蔡家营铅锌银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刘国印;;卢氏——栾川地区铅锌银矿热水成因标志[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雷振英;赵雁;袁远;罗水余;;金属矿井中声波透视效果及其分析[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9 马斌;汤成龙;芮凯;;滚动轴承球磨机在南京栖霞山铅锌矿的应用[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立公;李盛汉;;闽中大型铜铅锌矿床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构造[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章;[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王旭雁 肖书明;[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秦宵喊;[N];南京日报;2006年

4 东方;[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5 记者 白雪松;[N];大同日报;2008年

6 齐慧;[N];经济日报;2008年

7 刘成社;[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记者 周强 特约记者 毛文霞;[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涂义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10 记者 周强 特约记者 毛文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文涛;内蒙古二连—阿巴嘎旗地区有色金属矿预测与找矿模型建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杨贵来;云南沧源南腊—缅甸金厂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邓晓东;云贵高原及邻区次生氧化锰矿晚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构造和古气候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翠;电法在内蒙乌兰铅锌银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2 王喜龙;内蒙古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成矿特征与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刘永俊;内蒙古扎兰屯市二道河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外围预测[D];吉林大学;2014年

4 陈旭;内蒙古林西县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覃娴瑟;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张斌;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7 杨成;新疆老虎台地区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叶吉文;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矿石矿物特征和金银赋存状态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谢新梅;蔡家营矿床(Ⅲ矿带)三维可视化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10 王殿良;赣南银坑铅锌银矿矿田构造解析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扎兰屯市二道河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外围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7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