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钼矿床稳定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5-01-06 08:50

 

【摘要】 莱历斯高尔矿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伊利板块北缘博罗科努古生代的复合岛弧带西段,是西天山重要的铜钼矿集区。本文在研究莱历斯高尔钼矿矿床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矿石组构特征、主要成矿阶段矿物共生组合,利用冷热台技术开展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找出流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和成矿物质的来源,以期能对矿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莱历斯高尔钼矿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的顶部、边部及其接触带和周边的围岩中,其矿体主要呈脉状、板状和透镜状。自岩体中心向外,热液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从钾化到绢云母化,再到青磐岩化,偶见泥化带。金属硫化物矿物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等不同构造变化;辉钼矿、斑铜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等是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整体上看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属于斑岩型铜钼矿化。结合矿石组构、矿物之间的组合特点以及脉体相互穿插的关系,对成矿期次进行划分:岩浆早期阶段、岩浆晚期阶段、中高温石英硫化物阶段和中低温石英碳酸岩阶段。其中中高温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辉钼矿主要的产出阶段。包裹体显微测温的测试结果表明,钾化石英脉中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整体集中在220~400℃。含矿石英脉中W型流体包裹体介于160~380℃。石英-方解石脉中W型流体包裹体变化于110~280℃。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65~11.13%NaCl.eqv,4.03~10.24%NaCl.eqv,3.06~8.28%NaCl.eqv。成矿主阶段流体的特征为中高温、低密度和低盐度,矿床形成深度在1.5km~3.5km之间。氢、氧同位素结果指示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有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的特点,成矿阶段主体为岩浆水,后期混入了少量的大气降水。根据硫、铅同位素结果推测硫来自深源的岩浆硫并且混有地层硫,成矿过程可能与洋壳俯冲所产生的熔融岩浆有关,成矿的金属元素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点,可能来自此熔融的岩浆中。综上所述,莱历斯高尔钼矿床成矿是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进展

斑岩型矿床产生的环境一般有两种:岛弧和陆缘弧环境。但在近期的研究中发现,在大陆碰撞造山带也发现了斑岩型矿床,比如冈底斯斑岩和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斑岩型矿床一般成矿深度较浅,低于4km,矿床规模较小,具侵位多期性特征。最新研究认为埃达克质岩浆与斑岩铜钼矿关系密切,可能由于其含水量,氧逸度和硫含量比较高,所以可作为含矿母岩和金属硫的重要载体。有些学者认为,泥化带也许与斑岩型系统无关,是属于浅层低温热液系统发育而成。在国内,人们通常把矽卡岩矿床和斑岩型矿床分开。但是在国外都称其为斑岩型矿床。

(2)近年来新疆西天山的找矿突破

新疆西天山位于塔里木板块西北部,属于中亚构造成矿域,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利于斑岩型矿床发育,是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

近年来新疆西天山成矿带内陆续发现了规模不等的一系列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包括达巴特、喇嘛苏、冬吐劲、哈勒尕提、木祖克、群吉、肯登高尔、3571、莱历斯高尔等矿床,找矿潜力大,尤以莱历斯高尔钼矿床最为突出。

 

1.2 莱历斯高尔研究现状

新疆西天山矿区地处博罗霍洛山东段奈楞格勒一带,位于精河县县城南部,直距约58公里(图1-1)。 

以博罗霍洛山主脊为界,南部属尼勒县管辖,北部属精河县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82°55′00″~83°02′00″,北纬44°03′30″~44°07′00″。

莱历斯高尔矿区位于高山高寒区博罗科努山主脊一带,地形切割较强烈,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向,发育陡崖。

莱历斯高尔钼矿区海拔 3070~3529 米,莱历斯高尔工区内主要常年性水系为奈楞格勒河,最低侵蚀基准面约 2820 米,河面一般宽仅 2.5 米,水深在 0.2米左右,流速约 1 米/秒。莫合尔萨拉工区内主要常年性水系为冬吐劲河,最低侵蚀基准面约 2150 米,河面一般宽约 10 米,水深在 1.0 米左右,流速约 2 米/秒。

工作区地处大陆性北疆温带气候亚带,气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受气候垂直分带的影响,工区夏季凉爽、阴湿,气温一般在 5℃~30℃;冬季严寒,气温一般在‐10℃~‐25℃。年降水量约 1160 毫米,年蒸发量约 180 毫米。工区在天气变化时常伴有大风,主要为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 7 级。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6 月~8 月雨雪频繁,并多有冰雹、雷电。10 月~3 月为冰冻期,莱历斯高尔工区冻土层深度在 30 米以上。莱历斯高尔工区 4 月~5 月积雪开始融化,5 月底可进入工作区,9 月下旬大雪封山,积雪量最大可达 3 米以上,最佳工作时间有100天左右。莫合尔萨拉工区4月积雪开始融化,5月初可进入工作区,10 月下旬开始下雪,积雪量最大可达 2 米以上,最佳工作时间有 150 天左右。

工作区植被较发育,主要为牧草、爬山松等。野生动物主要为草原鼠、旱獭,偶见有野山羊。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学论文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本研究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伊利板块北缘博罗科努古生代的复合岛弧带西段(图2-1)。本区构造演化过程复杂,先后经历了元古代时期古克拉通的形成、震旦纪-寒武纪时期沉积稳定并使盖层形成、奥陶纪-志留纪时期古克拉通开始解体、志留纪-石炭纪时期俯冲消减、二叠纪时期陆内造山和前陆盆地过程。本区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历史演化过程,其沉积盖层以古生代地层为代表,特殊的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导致区内有大规模花岗岩类侵入,并伴生区域性构造断裂的多次变动,这些地质事件既是研究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也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学论文

 

2.1 地层

地层具体描述如下:

1、奥陶系

奈楞格勒达坂组:岩性为灰黑色钙质粉砂岩,灰白色大理化灰岩,灰色结晶灰岩,中厚层状。局部见灰黑色玄武岩。该地层以微角度不整合于上覆地层。

呼独克达坂组:主要发育深灰色、灰色及浅灰色的白云质灰岩和灰岩,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块状构造。偶见岩屑长石砂岩,粒度中等。该地层与上覆地层断层接触。

2、志留系

尼勒克河组: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绢云母钙质粉砂岩,局部见有少量深灰色、灰色的泥质粉砂岩,属于浅海相沉积,与上覆地层为断层接触关系。

 

2.2  构造

(1)断裂

本区区域主要发育逆断层与平移断层,构造线整体呈北西向。博罗霍洛山北坡大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控制区内其它次级断裂的发育。大断裂位于本区中东部,NWW 向展布,沿冬吐劲河展布,属于逆冲推覆断裂,产状:190~2200∠60~850。

(2)褶皱

本研究区的褶皱构造大多为复式背斜,主要位于博罗科努古生代岛弧带,褶皱轴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均为NWW向。

 

第 3 章  矿床地质特征 ............. 13

3.1  地质........ 13

3.2  构造.......... 14

3.3  岩浆岩.......... 15

第 4 章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27

4.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 27

4.2  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 29

第 5 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35

5.1 硫同位素............ 35

5.2 铅同位素....... 37

 

第6章 矿床成因探讨

 

6.1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通过对莱历斯高尔钼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钾化石英脉中 W型包裹体温度介于 220~400℃,盐度变化区间为4.65~11.13% NaCl.eqv;含矿石英脉中  W 型流体包裹体共均一温度介于 160~380℃,盐度介于4.03~10.24% NaCl.eqv;石英-方解石脉中  W 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  116~28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为 3.06~8.28% NaCl.eqv。该三阶段的温度与盐度变化范围表明:莱历斯高尔钼矿成矿流体早阶段表现为中高温、中低盐度,随后演化为中高温、低盐度,晚阶段该体系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

在斑岩型矿床中,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是成矿流体中水的重要来源。通过对该矿床氢、氧同位素分析可以得出该矿床成矿流体中水的来源。总体来说,该矿床成矿流体中水的来源具有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混合的特点。成矿主阶段,岩浆水占有主体地位,但在成矿晚阶段,大气降水作用逐渐增强。

综上所述,莱历斯高尔钼矿成矿流体在成矿主要阶段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阶段为中低温、低盐度特征,水的主要来源则为大气降水。

 

第7章 结论

 

本论文在野外地质踏勘观察的基础上,结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岩相学、矿相学、矿床地球化学等手段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探讨莱历斯高尔钼矿成矿特点,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

1.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自岩体中心向外,热液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从钾化到绢云母化、再到青磐岩化,偶见泥化带。矿化主要发生在岩体的顶部、边部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带中。具有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化的特征。

2.  结合矿石组构、矿物之间的组合特点以及脉体相互穿插的关系,对成矿期次进行划分:岩浆早期阶段、岩浆晚期阶段、中高温石英硫化物阶段和中低温石英碳酸岩阶段。其中中高温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辉钼矿主要的产出阶段。

3.  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莱历斯高尔钼矿成矿早阶段表现为高中温、中低盐度,随后演化为中高温、低盐度,晚阶段为中低温、低盐度。莱历斯高尔钼矿成矿深度为 1.5km~3.5km。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水具有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混合的特点。成矿主阶段,岩浆水占有主体地位,但在成矿晚阶段,大气降水作用逐渐增强。 

4.  通过对硫、铅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莱历斯高尔钼矿石中硫同位素组成的δ34S  平均值为 3.8‰,矿床硫的来源应该主要来自地幔岩浆硫,可能在成矿晚阶段混入了少量的地层硫。铅同位素比值稳定,206Pb/204Pb  在 18.190~18.516 之间;207Pb/204Pb  在 15.545~15.627 之间;208Pb/204Pb 在 37.974~38.199 之间。成矿过程可能与洋壳俯冲所产生的熔融岩浆有关,成矿的金属元素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点,可能来自此熔融的岩浆中。


参考文献:

[1] 张寿庭,赵鹏大.  斑岩型矿床——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的重要对象[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02)
[2] 朱志新,李锦轶,董连慧,王克卓,张晓帆,徐仕琪.  新疆西天山古生代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2011(02)
[3] 薛春纪,陈波,贾志业,张兵,万阈.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3571斑岩铜钼矿田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J]. 地学前缘2011(01)
[4] 万阈,袁永江,张兵,冯成贵,袁鹏.  莱历斯高尔钼铜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新疆地质2010(04)
[5] 朱明田,武广,解洪晶,万阈,钟伟,糜梅,刘军.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斑岩型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流体包裹体研究[J]. 岩石学报2010(12)
[6] 薛春纪,赵战锋,吴淦国,董连慧,冯京,张招崇,周刚,池国祥,高景岗.  中亚构造域多期叠加斑岩铜矿化:以阿尔泰东南缘哈腊苏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为例[J]. 地学前缘2010(02)
[7] 张志欣,杨富全,闫升好,张锐,柴凤梅,刘锋,耿新霞.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硫、氢和氧同位素证据[J]. 岩石学报2010(03)
[8] 程松林,冯京,涂其军,薛春纪,王晓刚,张兵,万阈.  新疆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 新疆地质2009(03)
[9] 张东阳,张招崇,艾羽,苏慧敏.  西天山莱历斯高尔-带铜(钼)矿成矿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意义[J]. 岩石学报2009(06)
[10] 刘敏,王志良,张作衡,陈伟十,杨丹.  新疆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J]. 岩石学报2009(06)



本文编号:11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