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探查技术研究》2015年

发布时间:2016-09-06 17:06

  本文关键词:地质构造对韩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探查技术研究》2015年

下沟煤矿泾河下开采对覆岩破坏机理的研究

刘斌  梁则虎  

【摘要】:通过对下沟煤矿含水层、隔水层、构造及含水性、水力联系及充水因素,以及地表泾河等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对泾河下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可行性做了进一步论证,判断得出能满足泾河砾岩水体下安全开采对防水煤岩柱的要求,综放开采是可行的。通过对ZF2801工作面试采,实测取得"两带"破坏高度,再通过对多套工作面综放开采实测,并对实测数据分析总结得出: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为149.48 m,最大裂采比为16.79,并确定了泾河下后续开采防水煤岩柱留设原则及开采对策,为下沟煤矿泾河下压煤的解放,以及泾河流域其他煤矿进行泾河下压煤开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分类号】:TD823;TD745.2
【正文快照】:

0前言我国的“三下”压煤量达122亿t,其中水体下压煤量占很大比例。在水体下使用综放开采使煤炭的一次开采厚度加大,开采强度也随之增加,采动破坏性影响程度明显加剧,对水体下安全采煤产生重大影响,应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把工作面涌水量控制在保证安全生产,且同时取得良好经济效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生;王业耀;;煤矿开采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问题探析[J];地下水;2007年01期

2 王双美;;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J];江苏地质;2006年01期

3 范立民;论保水采煤问题[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5期

4 王双明;黄庆享;范立民;杨泽元;申涛;;生态脆弱矿区含(隔)水层特征及保水开采分区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01期

5 竺士林,赵树林,刘建忠;煤炭开采对水资源及环境的影响[J];水资源保护;1994年04期

6 刘新利;;小街砂岩含水特征对4~(-2)煤层开采的影响[J];陕西煤炭;2014年02期

7 周杨;;北汭河下安全采煤技术研究[J];陕西煤炭;2014年02期

8 邵改群;山西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评价[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1期

9 薛少波;武雄;徐能雄;;大型水库下压煤开采研究思路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S1期

10 胡伟伟;李婷;牛光亮;朱欢;苗立永;马海波;;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庆春;;现代科技支撑下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9期

2 党学亚;张茂省;董英;顾小凡;;陕北侏罗纪煤田地下水保护对策与开采利用方案研究[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3 范立民;李保平;;陕北煤炭基地的矿井水资源及利用[J];地下水;2007年05期

4 史毓敏;;榆神矿区河兴梁井田充水因素分析[J];地下水;2007年05期

5 张大民;;张家峁井田内小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J];地下水;2008年01期

6 穆智敏;;探析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供水水源地最佳方案[J];地下水;2008年05期

7 杨绍萍;丁坚平;曹兴民;;煤矿开采对毕节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J];地下水;2009年06期

8 王永岩;;曹家滩井田煤层赋存及保水开采条件[J];地下水;2010年03期

9 李景峰;;韩城矿区桑树坪井田禹昌煤矿充水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0年04期

10 朱亮;杨明楠;;采煤对采兔沟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及对策[J];地下水;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泽泉;王建文;崔邦军;王宏科;;神南矿区隔水层隔水性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2 崔邦军;蒋泽泉;王西泉;;煤矿巷道突水注浆治理及效果[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3 王彦利;;榆神矿区煤矿突水及防治[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4 王双明;范立民;马雄德;;生态脆弱区煤炭开发与生态水位保护[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双明;范立民;黄庆享;王文科;杨泽元;申涛;;榆神府区煤水地质特征与科学开采[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6 范立民;蒋泽泉;徐建民;王宏科;;神南矿区保水开采综合分区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傅宏科;;榆神矿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开发[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蒋泽泉;姚建明;陈利平;;曹家滩井田保水开采的水文地质背景[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9 虎维岳;姬亚东;;环境友好型西部矿山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高新民;;浅论加快晋陕蒙宁煤炭基地建设[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晴;古莲河露天煤矿环境影响与景观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范钢伟;浅埋煤层开采与脆弱生态保护相互响应机理与工程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蔡来良;适宜倾角变化的开采沉陷一体化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景继东;巨厚砾岩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何兴江;地下采矿与地质环境互馈机理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玉德;沙基型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技术及其适用条件分类[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刘树才;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破坏裂隙带演化动态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9 卢国志;煤矿安全开采可视化决策平台构建及核心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10 卫晓君;“三下”条带开采局部化灾害监测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路畅;红菱煤矿沉陷区内修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张建华;薄基岩浅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海波;水体下安全开采采矿方法选择及其参数优化[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1年

5 杨坤;煤矿开采沉陷的环境效应和生态修复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钱者东;干旱半干旱地区煤矿开采生态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素花;浅埋煤层局部充填开采隔水层稳定性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海丰;哈拉沟煤矿浅埋深加长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颜文珠;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姜琴;煤炭开采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晓英;;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J];安徽地质;2004年02期

2 韦朝阳,张立城,何书金,赵桂久;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对策[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3 张阿萍;浅谈矿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J];地下水;2001年03期

4 张晓娟;运城三县(市)采煤对水资源影响的调查[J];地下水;2005年02期

5 范立民;;陕北地区采煤造成的地下水渗漏及其防治对策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5期

6 马立强;张东升;乔京利;王少义;王晔;;浅埋煤层采动覆岩导水通道分布特征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代革联;;地质构造对韩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8 解盘石;伍永平;王红伟;高喜才;张艳丽;曾佑富;;急斜煤层群重复采动沿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李焕春,张有朝,王士平;高密度高分辨电阻率法在采空区“三带”的探测研究[J];河北煤炭;1999年02期

10 刘新河,段文堂,杨本生;水下矿床开采的相似模拟研究[J];黄金;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华,王济忠,孔凡铭,刘秀娥,靳仁昌,郑景奇;覆岩破坏的钻孔观测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12期

2 任奋华,蔡美峰,来兴平,康永华,刘治国;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监测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伟韬 ,武强 ,李献忠 ,陈东印;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与模拟方法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5年05期

4 刘瑾;张观瑞;;煤矿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赵小平;;煤矿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李伟;;采空区覆岩失稳引发冲击性灾害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考虑岩体碎胀效应的采场覆岩冒落规律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8 徐廷甫;康钦容;张卫中;邓月华;;仰斜开采覆岩移动及对地表坡体稳定性的影响[J];煤炭科技;2011年03期

9 陈佳松;;新集三矿可采煤层的覆岩破坏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10 赵杰;潘乐荀;朱慎刚;杨胜伦;;钻孔并行电法探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在祁南矿713工作面的应用[J];煤;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洪伟;许家林;朱卫兵;;覆岩移动的拱-梁组合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孙如华;李文平;李小琴;;叠加开采顶板覆岩变形破坏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庆松;高延法;刘松玉;;覆岩结构破坏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杨逾;范学理;刘文生;赵德深;;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量的确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李培现;谭志祥;闫丽丽;邓喀中;;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反演[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昆轮;张传玖;;宽沟煤矿覆岩活动及应力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易德礼;康永华;赵开全;;祁东煤矿高水压裂隙岩体综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杨居友;;覆岩(离层)注浆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10 耿养谋;;矿山开采覆岩应力拱演化规律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士良;对采场矿山压力有明显影响的覆岩破坏运动演化规律[D];山东科技大学;2002年

2 马其华;长壁采场覆岩“O”型空间结构及相关矿山压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3 汪华君;四面采空采场“θ”型覆岩多层空间结构运动及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尹增德;采动覆岩破坏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春意;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演化规律的预测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常西坤;深部开采覆岩形变及地表移动特征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胡青峰;特厚煤层高效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冯锐敏;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赵德深;煤矿区采动覆岩离层分布规律与地表沉陷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10 张炜;覆岩采动裂隙及其含水性的氡气地表探测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国;采场覆岩破坏规律预测及咨询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2 朱蕾;陕北煤层开采覆岩变形数值仿真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李磊;祁东煤矿高水压下原生纵向裂隙发育覆岩采动破坏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4 魏义强;大采深条件下采煤活动引起的覆岩移动变形及破坏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阔;双层混合开采条件下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青海;石圪台煤矿浅埋较薄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少刚;综放采场覆岩大结构运动规律及失稳冲击灾害防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8 任强;采场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开元;厚松散含水层下薄基岩采场覆岩移动与开采参数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10 高建强;急倾斜煤层采空区覆岩稳定性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地质构造对韩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0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0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