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发布时间:2016-09-30 15:02

  本文关键词:西藏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12年

西藏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宁墨奂  

【摘要】:多龙矿集区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北侧,在该缝合带内发现金、铜、铬等金属矿(点)床成带状展布,从而构成了班公错—怒江金铜多金属成矿带。 矿集区赋矿地层为侏罗系曲色组(J1q)、色哇组(J2s)、白垩系下统美日切组(K1m),新近系下统康托组(N1k),岩性主要为灰白—灰绿色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硅化变质砂岩;褐红色的角岩;灰绿—灰白色粉砂岩;深灰色至深黑色粉砂质板岩以及褐红色凝灰岩。与矿化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为块状构造。岩体以斑状结构为主,岩体边缘可见不等粒结构、角砾结构;基质具花岗结构、隐晶结构、显微嵌晶结构、显微文象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在矿化较强的地区断层及断裂两侧次级裂隙构造十分发育。矿体多为陡倾的厚板柱状体,垂向上,中、上部矿体以细脉浸染状黄铜矿化为主,在近地表见薄膜状孔雀石、兰铜矿;向深部逐渐过渡为稀疏浸染状黄铜矿化,铜品位相应降低。自斑岩体至围岩可划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各蚀变带的矿化特征也有明显差异。蚀变带受岩体规模、产状、形态控制,蚀变类型、强弱则与岩体的距离有关,在岩体、近岩体处蚀变强烈、以热液蚀变为主,向围岩中蚀变逐渐减弱,并以热接触蚀变为主,远离岩体蚀变逐渐减弱或消失。 在对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找矿地质标志与找矿方向等取得了较客观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8个成矿—找矿模型标志信息分别为:(1)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特征即指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岩石呈浅灰—灰白色,斑状结构,基质具霏细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斑晶含量50%,斑晶粒径2~13mm,斑晶成分为石英40%、斜长石45%、暗色矿物10%;基质50%,成分主要为长英质矿物含,其SiO_2含量为62.11%~67.77%、Al_2O_3含量为15.37%~16.57%、K_2O含量为3.46%~5.78%,,Na_2O含量为1.48%~2.93%,表现为富钾贫钠,碱质含量较高,属于高铝高钾钙碱性系列类型。(2)构造与铜矿化体关系即指线性断裂构成的菱形状格架与环形构造的交切或截切部位是导岩或导矿的有利空间,它控制岩体或次火山岩的形态、规模,火山—次火山岩所携带的气—矿质热液或岩浆矿质热液或变质矿质热液,在有利部位岩体的接触带上或者气—液爆破冲击力作用下使岩部位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带,该带中金属硫化物在地表表现为中心式面型分布,以发育强烈的钾化和钾硅化为特征,以矿体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可划分出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4)矿体风化带特征即指该地区斑岩体围岩蚀变最外围均为褐铁矿化带,该蚀变带呈环带状分布青盘岩化带外侧,由远离岩体的曲色组变长石石英砂岩、泥砂质板岩构成,褐铁矿化普遍而强烈。(5)地层接触带与铜矿化的规律,既指矿体围岩岩性为灰色中—薄层状含绢云母石英粉砂岩,浅绿灰色、浅黄褐色薄至中厚层状变长石石英砂岩,少量深灰色泥岩,薄层状硅质岩。(6)物探异常特征即指使用激发极化法圈定矿体的找矿特征为高电阻率中高激化率。(7)化探异常特征即指矿体上方出现了斑岩铜矿床特征的近矿指示元素Au、Cu、Ag、Mo异常和铜的前缘指示元素Pb、Zn异常,异常规模大,含量高,连续性好,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其中铜异常2000310-6,具有多级浓度分带,与钻孔见矿对应性好。(8)遥感异常即指在遥感影像图上,矿化信息较明显,矿化斑岩体色调比周围浅,它是寻找硫化矿床和硫化物有关的铜矿指示标志。 在对多龙矿集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系统分析研究基础上,以矿床模型法为靶区优选方法,针对区内地质工作基础较差的现实情况,将单工程品位和矿体厚度之积作为权值应用到多龙矿集区找矿靶区预测中,优选出10个具代表性的见矿钻孔,作为模型单元,选取上述8个变量,运用离散型二态0、1变量数据,将10个见矿工程单元8个变量以及每个见矿工程的资源度(品位3厚度)和自然对数进行计算,求的各个变量的权值,分别为:a1=3.38、a2=2.48、a_3=4.29、a_4=1.70、a_5=3.51、a_6=4.26、a_7=2.32、a_8=2.00,对9个未知预测单元进行了定量预测。其关联度为:f_1=14.38、f_2=18.24、f_3=22.24、f_4=23.94、f_5=18.73、f_6=10.31、f_7=17.36、f_8=11.03、f_9=11.03。关联度排序是f_4f_3f_5f_2f_7f_1f_8=f_9f_6,根据关联度排名将靶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靶区是拿若、赛角;二级靶区是铁格龙、色那、拿顿;三级靶区是地堡那木岗、萨马隆、卡尔多玛布、多不杂东。 在找矿靶区地质工作基础薄弱的条件下采用矿床模型法对一级靶区资源量进行定量预测,根据对多龙矿集区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及其组合的定量信息化建模,建立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及其组合的定量信息与预测资源量之间的拟合函数Y=0.122X1.288,并对拟合函数的参数选择进行了详细确定,获得了研究区一级靶区预测资源量定量估算结果,拿若靶区资源量预测为126.63104吨,赛角靶区资源量预测为191.253104吨,显示本区尚有很大的找矿空间。将加权特征分析方法应用到多龙矿集区找矿靶区预测中,既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方法,同时也为多龙矿集区,甚至班—怒成矿带这类地质工作薄弱的地区的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经验,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与找矿实际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618.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墨奂;胡昌松;温春齐;周玉;费光春;何阳阳;李丹;;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综合信息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2013年0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鸿;李仁和;张良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若干方法技术问题的探讨[J];安徽地质;2009年02期

2 侯增谦,曲晓明,黄卫,高永丰;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有望成为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J];中国地质;2001年10期

3 郑有业;多吉;王瑞江;程顺波;张刚阳;樊子珲;高顺宝;代芳华;;西藏冈底斯巨型斑岩铜矿带勘查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地质;2007年02期

4 丁建华;肖克炎;;遥感技术在我国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2期

5 李帝铨;王光杰;底青云;付长民;石昆法;李英贤;;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在额尔古纳成矿带中段找矿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6 马庚杰;张锐;郑晓礼;刘红涛;;甚低频电磁法龙头山银铅锌矿床勘查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7 沈远超;申萍;刘铁兵;李光明;曾庆栋;;EH4在危机矿山隐伏金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2期

8 陈建平;陈勇;王全明;;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研究——以赤峰地区为例[J];地学前缘;2008年04期

9 曹新志;张旺生;孙华山;;我国深部找矿研究进展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2期

10 黄志英,李光明;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潜力[J];地质与勘探;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玉修;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构造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英杰;加权特征分析在大水金矿靶区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国永;钟康惠;苟金;郑高峰;;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马区典中组底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义[J];四川有色金属;2012年01期

2 夏军,钟华明,童劲松,李运怀,徐生发,鲁如魁,邱军强;藏南洛扎地区晚侏罗世乃乡组的建立及日当组中Cyclesthriopsis的发现[J];安徽地质;2001年01期

3 王治华;王科强;喻万强;黄辉;吴兴泉;;西藏申扎县甲岗雪山钨钼(铋)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J];安徽地质;2006年02期

4 钟华明;刘俊;童劲松;夏军;鲁如魁;;羌塘西北部松西地区康托组火山岩年龄及意义[J];安徽地质;2008年02期

5 夏军;王陆太;钟华明;童劲松;鲁如魁;;藏南洛扎地区中生代生物组合与沉积环境分析[J];安徽地质;2008年04期

6 汪英宏;张国鸿;张良敏;张晔;;电性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二维反演方法技术研究[J];安徽地质;2010年03期

7 周涛发;袁峰;张明明;李晓晖;李修钰;贾蔡;;三维地质模拟在深部找矿勘探中的应用[J];安徽地质;2011年02期

8 邱军强;强巴扎西;;藏东类乌齐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特征与划分[J];安徽地质;2011年03期

9 梁一鸿 ,孙德育;不同层次叠加构造的控矿作用——以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为例[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10 李才,王天武,杨德明,和钟铧,任云生;西藏羌塘中部都古尔花岗质片麻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明坚;秦克章;李继亮;;平坦俯冲及其成矿效应的研究进展、实例分析与展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High-temperature magmatic fluid exsolved from magma at the Duobuza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Northern Tibet[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Magmatic-hydro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Cretaceous Duolong gold-rich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the Bangongco metallogenic belt,Tibet:Evidence from U-Pb and ~(40)Ar/~(39)Ar geochronology[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Post-collisional ore-bearing adakitic porphyries from Gangdese porphyry copper belt,southern Tibet:Melting of thickened juvenile arc lower crust[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范新;陈雷;秦克章;肖波;李金祥;李秋平;陈玉水;陈金标;赵俊兴;李光明;黄树峰;琚宜太;;西藏山南地区明则斑岩钼矿床蚀变矿化特征与成矿时代[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李金祥;秦克章;李光明;林金灯;肖波;江化寨;韩逢杰;黄树峰;陈雷;赵俊兴;;冈底斯东段羌堆铜钼矿床年代学、矽卡岩石榴石成分及其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地球物理-地质找矿模型:以地质与EH4双源大地电磁测深技术结合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8 赵俊兴;秦克章;李光明;李金祥;;冈底斯北缘沙让斑岩钼矿蚀变矿化特征及与典型斑岩钼矿床的对比[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9 张雷;李刚;孟庆江;刘少杰;张欣卉;;GIS技术应用在找矿预测中的历史趋势及主要功能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10 张元国;;西藏羊八井地质公园地质构造与特提斯演化[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广洲;多源信息耦合的成矿预测新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田黎萍;阿尔金山南缘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与成矿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柏坚;非线性数学地质模型研究及在滇东南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闫建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杨晓坤;广西南丹大厂锡矿长坡—高峰矿床(山)数字化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伍伟;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及勘查靶区优选[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郝金华;青海三江北段斑岩钼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刘海军;基于MAPGIS的数字找矿系统研究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赵静;高温超导磁梯度仪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门兰静;延边—东宁地区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魁奎;一种基于MapGIS的煤炭资源潜力预测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博;几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少雄;邯邢地区深部找矿中非典型磁异常解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光辉;滇西兰坪盆地金满—连城脉状铜矿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林知法;云南马关都龙锌铟多金属超大型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思亮;滇西南昌宁—孟连裂谷带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证据[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苏昌学;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于海燚;EH4及磁法对个旧西区落水洞铅锌矿区隐伏构造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学龙;中甸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斑岩型铜矿成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丛冲;云南富宁渭沙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帝铨;王光杰;底青云;付长民;石昆法;李英贤;;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在额尔古纳成矿带中段找矿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2 马庚杰;张锐;郑晓礼;刘红涛;;甚低频电磁法龙头山银铅锌矿床勘查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3 沈远超;申萍;刘铁兵;李光明;曾庆栋;;EH4在危机矿山隐伏金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2期

4 曹新志;张旺生;孙华山;;我国深部找矿研究进展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2期

5 张作伦;曾庆栋;叶杰;贾长顺;李文涛;;甚低频电磁法在矿体勘查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8年01期

6 李玉彬;多吉;钟婉婷;李玉昌;强巴旺堆;陈红旗;刘鸿飞;张金树;张天平;徐志忠;范安辉;索朗旺钦;;西藏改则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勘查模型[J];地质与勘探;2012年02期

7 欧阳南;;铜山口矿区深部找矿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低阻2、3、4异常解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4期

8 宁墨奂;温春齐;;西藏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与扩大找矿前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0年06期

9 王庆乙;李学圣;徐立忠;;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测是矿山深部找矿的有效手段[J];物探与化探;2009年03期

10 宋新华;尹秉喜;闫红;颜树强;;航磁资料在卫宁北山寻找多金属矿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英杰;加权特征分析在大水金矿靶区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道明;赵云佳;;玢岩铁矿再认识[J];安徽地质;2008年03期

2 李才;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北界[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3 李才,王天武,杨德明,杨日红;西藏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刘国兴,王喜臣,张小路,王钟;大功率激电和瞬变电磁法在青海锡铁山深部找矿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邢学文;胡光道;;模糊逻辑法在秦岭—松潘成矿区金矿潜力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揣媛媛;肖克炎;湛邵斌;刘亚剑;;基于SIG的证据权法矿产资源评价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滕吉文;刘建明;刘财;姚敬金;韩立国;张永谦;;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探查与东北战略后备基地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刘世翔;薛林福;郄瑞卿;张旭东;孟庆龙;;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在黑龙江省西北部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5期

9 王成善 ,胡承祖 ,吴瑞忠 ,张懋功;西藏北部查桑-茶布裂谷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10 胡承祖;狮泉河—古昌—永珠蛇绿岩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力;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列、成矿演化及成矿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克仁;略论斑岩铜矿床概念的演化及其主要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1981年09期

2 ;我国斑岩铜矿含矿岩体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1979年08期

3 蔡宏渊;;菲律宾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探[J];地质与勘探;1979年05期

4 邵克忠;;我国斑岩铜矿矿床矿物学几个问题(以德兴斑岩铜矿为基础)[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5 白桦;匈牙利的斑岩铜矿床[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1期

6 李佩兰;压力释放效应与斑岩铜矿床的矿化作用[J];科学通报;1987年11期

7 任启江;;斑岩铜矿成因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年03期

8 陈思;郭文铂;钟康惠;寇林林;;甘肃文县筏子坝铜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J];四川有色金属;2008年01期

9 周国发;吕古贤;申玉科;郭涛;李威;;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J];黄金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10 丁宝林;;福建雷潭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J];矿产与地质;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祥;秦克章;李光明;肖波;张天平;雷晓光;;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中金红石的特征及其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金祥;李光明;秦克章;肖波;;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时代: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3 洪亮;;海拉尔区哈北山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A];2011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勘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骆金诚;胡瑞忠;赖绍聪;秦江峰;;南秦岭宁陕地区大西沟钼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永胜;曲永贵;吕鹏;王忠恒;张树岐;;西藏永珠蛇绿岩带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林武;;浅谈德保铜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过程[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道忠;石敬佩;祁振海;程洁;;新金厂金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马利利;余芳菲;任丰艳;胡伟;朱雪菡;张旭;;河南省西峡县断树崖铜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9 王平新;姚娟;罗少军;孙建涛;;河南省唐河县周庵外围某地铜镍矿地质特征简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上册)[C];2011年

10 骆耀南;何虹;李云泉;;四川石棉县大河坝自然铂矿床地质特征浅析[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方云静;[N];新疆日报(汉);2009年

2 方云静;[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通讯员 刘芳霞 特约记者 王彬;[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记者 张丽华;[N];中国矿业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孟凡君;[N];中国矿业报;2010年

6 张志勇;[N];江西日报;2008年

7 万明秀;[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8 戴塔根;[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科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记者 于德福;[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国富;迪庆春都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大勇;长江中下游矿集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高亚林;金川矿区地质特征、时空演化及深边部找矿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李基宏;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集区成矿条件与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5 郎兴海;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邹海洋;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岩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黎洪;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注蒸汽开采的有限差分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8 周国发;玲珑金矿田构造蚀变岩带及找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耿文辉;中国东部中生代次火山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评价标志[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0 王少怀;紫金山铜金矿集区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墨奂;西藏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白智山;金川Ⅱ矿区F_(17)以西2~#矿体地质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3 肖宪国;贵州威宁铜厂河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杨宪涛;云南中甸春都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赵向国;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可动用储量地质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6 王明燕;大西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戈金明;重庆市巫山县桃花铁矿地质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郭(王莹);河南某地区域重力异常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王忠阳;吐鲁番小热泉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D];新疆大学;2009年

10 郭琳;新疆东天山喀拉塔格地区星星峡岩群地质特征及时代讨论[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西藏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7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7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