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智能遗传算法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9 15:52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主城区崩滑地质灾害诱因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春工业大学》 2011年

基于智能遗传算法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问题研究

王童  

【摘要】:最近这些年以来,世界各地频繁的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我们深有感触的、具有代表性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青海泥石流”都让我们对地质灾害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然而这些状况的发生正是由于具有恶性的地质作用正在活跃时期所导致的。与此同时人类愈来愈加剧的工程活动,使得地质灾害成为了抑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受许多种不同因素影响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不能确定的性质,因此开展针对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以及对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毫无疑问都成为了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对吉林省汛期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对降雨量等重要制约因素的分析,将灾害区等级按照从高到底进行划分,从而建立一个可行的预警预报模型。 虽然吉林省的地形地貌都相对平稳,但是在汛期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本文应将遗传算法与BP算法(Backpropugation Neural Network)进行了耦合,给出的智能遗传算法的概念。即在应用BP算法来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势基础之上,又引进了遗传算法来计算初始的权值和阈值,这样一来就可以杜绝计算的结果陷入到局部优化中;同时为了减少迭代的运算次数、提高求解速度。并且我们将原有的梯度下降法用L-M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替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这种算法以便研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吉林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展开了客观性的评价,得出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等级的划分,从而建立了一个可行、可信的预警预报模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6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润秋,许强;斜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J];山地学报;1997年01期

2 吴承祯,洪伟;滑坡预报的BP-GA混合算法[J];山地学报;2000年04期

3 王建梅,覃文忠;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10期

4 黄志全,张长存,姜彤,王思敬;滑坡预报的协同-分岔模型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5 高玮,冯夏庭;基于灰色—进化神经网络的滑坡变形预测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珍,许强;滑坡预报模型和预报判据[J];灾害学;2003年04期

2 李海鲲,宗仁鹤;基于不确定推理模型的中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魏红昀,邓忠华,魏晴昀;PID专家控制器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4年04期

4 李德英,谢慧;空调系统故障诊断的广义故障树知识表示方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刘华强;唐荻;杨荃;郭立伟;;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在多辊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6 李岩;市场营销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3期

7 胡志军;王鸿斌;;BP神经网络数值预测方法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8 柴贺军,刘浩吾,王忠;改进的进化遗传算法在软弱结构面力学参数选取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王艳梅;于湛麟;;校园网考试系统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周国栋;胡延霖;于克振;;一种改进BP网络及其在智能传感器非线性校正中的应用[J];传感器世界;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翠茹;辛锐;韩晓娜;;基于本体的电网调度系统知识表示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马占山;叶殿秀;祝昌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研究简介[A];三峡库区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研究[C];2005年

3 黄凤华;王玲;;先进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法综述[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玉田;王威;张海锋;陈蕾蕾;;基于神经网络的热敏电阻非线性补偿的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戚国强;魏晓莉;张长利;钮志勇;;利用改进BP网络预测初产母牛305天产奶量模型的实现[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6 谈小龙;;GIS支持下的大型高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模型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曾宪明;姚鹏远;肖玲;林大路;李世民;;岩土高边坡关键问题探讨[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Meng Yafeng Cai Jinyan Han Chunhui Department of Optics & Electronics Engineering,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3;The application of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for Radar[A];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nd Measurement(Volume 1)[C];2003年

9 韩云东;何四华;;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陀螺罗经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A];2006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睿;实现复方剂量配比优化的ED-NM-MO三联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李天斌;岩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的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李昌志;基于GIS的流域产沙及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王忠宾;一种协同式CAPP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5 臧铁钢;先进维修技术资源信息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王锐;税收不遵从的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滕奇志;活体心肌细胞动态图象分析及运动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颜红梅;医学知识工程生产线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医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陈亚奇;企业工作流信息主动共享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10 秦宝荣;智能CAPP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茂明;边坡失稳灾害的模糊综合评估技术及其应用[D];福州大学;2006年

2 马占山;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3 赵焱;知识应用系统编程界面(KAPI)的设计[D];广西大学;2002年

4 吴仁志;单神经元和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大学;2002年

5 姜阳;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神经元遗传算法自适应PID控制[D];广西大学;2002年

6 张智刚;GPS,GIS在小面积草地生产及资源管理中的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7 高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海关执法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岗;基于分层混合专家网络的锅炉故障诊断软件的开发[D];重庆大学;2002年

9 李尚福;卫星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卓光俊;重庆市主城区崩滑地质灾害诱因及评价[D];重庆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同珍 ,伍法权 ,殷坤龙;滑坡系统静动态规律及斜坡不稳定性空时定量预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2 周萃英;复杂性理论与滑坡动态预测研究新思路[J];地质科技情报;1995年02期

3 何国金,胡德永;卫星遥感数据的信息论理解[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S1期

4 洪伟,吴承祯;Taylor幂法则模型的遗传算法最优拟合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5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水土保持效能影响因子数学模型的初探[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易忠胜,吴永华;LM优化反向传播网络测定多组分[J];分析化学;2001年08期

7 苏高利,邓芳萍;论基于MATLAB语言的BP神经网络的改进算法[J];科技通报;2003年02期

8 吴承祯,洪伟;用遗传算法改进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7年02期

9 肖本政,江缉光,郑君里;前馈网络灵敏度:分析及降低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阳吉宝,钟正雄;位移矢量角在堆积层滑坡时间预报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瀚;陈建平;;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综述[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2 陈文静;;玉林市联合开展汛期地灾水文气象预警预报工作[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09期

3 周平根;毛继国;侯圣山;李昂;刘树东;;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4 岳建伟;王斌;刘国华;蔡洪春;周玉才;余广文;;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6期

5 刘艳辉;唐灿;李铁锋;温铭生;连建发;;地质灾害与降雨雨型的关系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5期

6 郝社锋;江苏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J];江苏地质;2003年02期

7 姜建军;贾家麟;;严防地震次生灾害[J];科技导报;2008年10期

8 叶亚鹏;金云龙;;广东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方法初探[J];山西建筑;2009年09期

9 殷坤龙,张桂荣,龚日祥,王孔忠;基于Web-GIS的浙江省地质灾害实时预警预报系统设计[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3期

10 ;地球的忠诚卫士——姜建军[J];今日国土;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伟;杨巧玉;;西峡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2 章毅之;;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产品制作中的应用[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霍光杰;冯全洲;褚加计;陈广东;;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关键技术方法探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4 赵世发;石明生;王俊;杜军;田玲;程晓丹;;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甘肃省崇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6 居恢扬;;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环境因素控制论[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7 陈列;王东发;潘劲松;张子涵;韦方强;;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8 武萍;;河南省石人山风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与对策[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9 高维英;李明;杜继稳;;陕西黄土高原诱发地质灾害降雨临界值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黄辉军;张伟;殷鑫铭;;汶川地震灾区苍溪县震前、震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N];西安日报;2011年

2 吴良春;[N];泸州日报;2008年

3 王丽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实习生 胡越 本报记者 张启富;扎实抓好“两防”工作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N];广安日报;2011年

5 地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6 记者 冯颖 杨昶曲;[N];中国气象报;2011年

7 张立;[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通讯员 郑凤琴;[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N];中国矿业报;2010年

10 记者 官蕾 通讯员 阮明;[N];海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2 孟庆华;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3 张以晨;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2年

4 邱海军;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其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陈伟;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杜军;基于三维影像数据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王涛;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8 张雪峰;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薛凯喜;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薛东剑;RS与GIS在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勇;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D];西南大学;2010年

2 程庆展;福建省地质灾害类型与评价分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成亮;宜万铁路岩溶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宇;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5 许清涛;和龙市地质灾害分区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6 陈勇;黄陵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马宏宇;四川茂县维城乡前、后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彬;基于GIS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露;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江岳安;绵竹市绵远河地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主城区崩滑地质灾害诱因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5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c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