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布沼坝露天边坡变形分析与GIS预报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7 21:06

  本文关键词: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方工业大学》 2011年

布沼坝露天边坡变形分析与GIS预报体系的研究

李晓芳  

【摘要】:边坡变形分析及预测研究是确保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随着露天煤矿的开采,坡高增大逐渐增大,需要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对边坡的变形进行分析和预测,以确保预测的可靠性。将GIS技术应用到变形分析中,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视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结合布沼坝露天矿区工程地质资料,分析监测点位移变化特点,预测布沼坝露天边坡位移发展趋势,最终得出西北帮边坡变形较大,边坡稳定性较差; 2、基于GIS平台,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域的边坡稳定程度进行评价划分,其评判值在55-65之间,边坡处于一般与危险之间。在西北帮边坡坡角附近的区域评判值最低,该区域属于不稳定或危险区域;其他区域评判值高,边坡稳定程度相对比较高; 3、基于GIS平台体系,利用蒙特卡洛概率法计算并区划出不同研究区域边坡的破坏概率,评价其稳定状态,当其破坏概率小于5%,处于稳定状态。经过整体研究与区划,自然水沟汇水区域下部露天边坡的破坏概率大于其他区域; 4、建立了三维实体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域边坡变形进行了预测;并运用GIS平台体系,建立了研究区域不同时间地表变形的模型,直观显示边坡未来变形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D82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1. 绪论8-12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边坡变形分析与预测现状8-9
  • 1.2.2 基于GIS边坡变形预报系统研究现状9-11
  • 1.2.3 存在的问题11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1-12
  • 2. 边坡工程地质环境介绍12-18
  • 2.1 研究区域地质环境简述12-14
  • 2.1.1 地貌12-13
  • 2.1.2 地层13-14
  • 2.1.3 构造14
  • 2.2 布沼坝西北帮边坡变形破坏情况14-18
  • 2.2.1 研究区域边坡变形情况14-15
  • 2.2.2 研究区域监测点布设情况15-16
  • 2.2.3 变形规律16-18
  • 3. 地理信息系统在边坡变形分析中的应用18-40
  • 3.1 地理信息系统(GIS)18-20
  • 3.1.1 GIS的功能18-19
  • 3.1.2 GIS的构成19-20
  • 3.1.3 GIS在边坡变形分析中的应用20
  • 3.2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20-23
  • 3.2.1 空间数据结构21
  • 3.2.2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几种模式21-23
  • 3.3 数字地面模型23-32
  • 3.3.1 DTM与DEM的概念23
  • 3.3.2 DEM的表示方法23-24
  • 3.3.3 空间统计与内插24-28
  • 3.3.4 DEM应用28-32
  • 3.4 边坡变形综合信息GIS模型的构建32-37
  • 3.4.1 AcrGIS32-33
  • 3.4.2 数据格式33
  • 3.4.3 栅格化33-36
  • 3.4.4 边坡变形综合信息数据库建立36
  • 3.4.5 GIS应用于边坡变形危险性评价研究36-37
  • 3.5 变形数据的处理37-40
  • 4. 基于GIS系统边坡空间变形FUZZY预测方法的研究40-52
  • 4.1 模糊数学基本原理40-42
  • 4.1.1 客观世界中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40-41
  • 4.1.2 关于随机性和模糊性41-42
  • 4.1.3 岩体的不确定性42
  • 4.2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原理42-43
  • 4.3 基于GIS边坡危险性模糊数学评判43-52
  • 4.3.1 危险区域概况43-44
  • 4.3.2 评价因子选取44-45
  • 4.3.3 确定等级指标45
  • 4.3.4 确定隶属度~(P_i)和权数~(g_i)45-47
  • 4.3.5 边坡危险程度区划分级47-50
  • 4.3.6 结论50-52
  • 5. 基于GIS系统边坡稳定性蒙特卡洛评价方法52-64
  • 5.1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基本原理52-53
  • 5.2 蒙特卡洛模拟法边坡失稳概率分析的基本步骤53-55
  • 5.2.1 产生随机参数53-54
  • 5.2.2 确定功能函数54
  • 5.2.3 计算54
  • 5.2.4 根据失稳概率对稳定性进行评价54-55
  • 5.3 西北帮边坡失稳概率分析55-63
  • 5.3.1 边坡稳定性空间分析61-62
  • 5.3.2 结论62-63
  • 5.4 结果对比63-64
  • 6. 基于GIS系统边坡变形的预测方法64-87
  • 6.1 三维实体长期预测理论基础研究65-68
  • 6.1.1 三维实体模型65-66
  • 6.1.2 相空间理论66-68
  • 6.1.3 ARMA模型68
  • 6.2 实际应用68-87
  • 6.2.1 模型参数拟合69-71
  • 6.2.2 模型参数预测71
  • 6.2.3 模型预测71-78
  • 6.2.4 基于GIS的预测结果分析78-87
  • 7. 结论87-88
  • 参考文献88-90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90-91
  • 致谢91-9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永波,刘明贵;滑坡预测预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土工基础;2005年02期

    2 殷坤龙,晏同珍;滑坡预测及相关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01期

    3 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杨敏;陈占清;;一种简单Hamilton系统的叉形分岔[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陈国兴,朱骏,黄广龙;大直径桩承载性状分析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和迭代算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洪家宝;陈镠芬;许永振;张华华;;膨胀桩承载性状的有限元分析[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11年02期

    4 钱玉莹;李淑华;;基于混沌理论的海杂波背景下雷达回波数据处理[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刘红军,董淑云;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平面应变有限元法[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郭海燕,孙琦,刘凌云,王元斌;门架式水力插板桩的抗滑移稳定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7 王楠;吴建政;亓发庆;许振强;;黄河水下三角洲表层粉土的冲切破坏与残留楔体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丁佩民,张其林;土中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及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焦五一;;Oedometer试验指标的剪刀型错误及用弦线模量的改正[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郑乐琴;;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最近发展[J];青海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丹丹;徐刚;;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四川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2 陈恒超,李承,王来;土钉支护结构内部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徐祖信,尹海龙;黄浦江二维有限元计算网格生成技术[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3期

    4 岳玉芳,尤忠生,张玉双;基于COM的VB与Matlab混合编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01期

    5 余智荣;徐阳铭;;蒙特卡罗法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年07期

    6 张平;田红花;李日运;;挡土墙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探讨[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王月香;陈竹安;;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36期

    8 郭明;;GIS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7期

    9 兰恒星,伍法权,周成虎,王思敬;基于GIS的云南小江流域滑坡因子敏感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10 许冲;李琰庆;蒋日波;;基于GIS与数值模拟的边坡稳定性评价[J];岩土工程技术;2008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作鹏,张志文;简述滑坡的观测方法和滑坡预报[J];四川测绘;1999年03期

    2 何思明,王全才;人工高切坡的长期强度指标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薛强,梁冰,马士进;边坡失稳系统的固流耦合模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雷承弟;韩啸;;表面加载测定岩体深部变形的试验研究[J];水电站设计;1986年02期

    5 黄昌乾,丁恩保;边坡工程常用稳定性分析方法[J];水电站设计;1999年01期

    6 胡康宁;滑坡现场监测用的HA-1P数据测量仪[J];山地研究;1991年04期

    7 黄润秋,许强;斜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J];山地研究;1997年01期

    8 李晓红,靳晓光,亢会明,卢义玉,杨新华;GM(1,1)优化模型在滑坡预测预报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1年03期

    9 林立相,徐汉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可靠度方法[J];山地学报;1999年03期

    10 张可能;;边坡监测仪和位移传感器[J];世界采矿快报;1990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光银;熊瑛;朱自强;韩旭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湖南省地质灾害区划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翟俊;何强;肖海文;夏冰雪;朱阳春;;基于GIS的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3 邹应双,王义祥;基于RS和GIS的民勤湖区环境恶化动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孙明明;利用图形属性数据计算煤层储量的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S1期

    5 胡荣明;GIS信息处理模式和信息服务网络[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陈锁忠;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J];江苏地质;1999年01期

    7 赵俊三,赵耀龙;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研究[J];矿山测量;2001年01期

    8 刘兴权,梁艳平,姚京成;GIS的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的关系[J];矿山测量;2001年01期

    9 苟学敏,陈季高,张华义,党黎棠,汪福勇;基于GIS的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建设[J];天然气工业;2002年S1期

    10 刘治国,池顺都,周顺平;成矿预测中应用GIS的主要步骤[J];地质找矿论丛;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婷;张书亮;;丽水市GIS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柳林;李万武;卢秀山;;GIS三维动态符号库的研究与实现[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庄学强;李品芳;;基于GIS的海运液化气泄漏事故应急信息系统[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田福金;;基于GIS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5 薛正哲;马强;;基于GIS的煤矿测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6 罗芳;安廷波;;基于组件技术进行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昊;吕文彦;吕婷;王吉田;秦雪峰;王国昌;王刘豪;王运兵;;基于GIS的河南蝗虫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8 曾涛;何玉良;钟江文;;基于多GIS平台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案——以栾川钼钨矿评价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9 钱云飞;;基于ArcEngine的基础GIS数据符号化与显示[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谢储晖;;面向对象的GIS数据模型与实现[A];数据库研究与进展95——第十三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英;[N];光明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杨黎明 卢伟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记者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10年

    4 刘建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娟;[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6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王亮;[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记者 刘修兵;[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立实;[N];中国测绘报;2009年

    9 李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巍巍;[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杨同辉;宁波市新农村GIS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海民;基于面向对象的高速铁路网络资源时空GIS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伟;GIS内多绝缘缺陷产生混合局部放电信号的分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杜君;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虞汉华;基于GIS的城市重大危险源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朱惇;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区域土壤侵蚀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芳;布沼坝露天边坡变形分析与GIS预报体系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伟;基于分布式存储的移动GIS技术与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黄仪;基于GIS的宝安区收地拆迁管理信息系统研发[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詹伟;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春阳;基于GIS的小班立地因子提取与立地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蒋熠;基于GIS的“数字园林”系统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阚龙攀;GI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培斯;城市排水管网G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淼;基于GIS的军用通信网管线资源管理与决策系统设计及实现[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曾爽;H市数字城管GIS平台升级探索[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3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