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粘土质白云岩固化水中铜离子的作用与机理

发布时间:2017-04-03 05:05

  本文关键词:粘土质白云岩固化水中铜离子的作用与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粘土质白云岩是凹凸棒石粘土矿床中的重要矿石类型。本文以安徽明光和河南镇平白云石凹凸棒石粘土矿为典型研究矿床,粉晶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以主要研究手段,对粘土质白云岩原矿石、煅烧产物及除铜产物进行表征分析。利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不同溶液pH值、反应时间、初始Cu2+浓度、离子浓度、温度等条件下天然粘土质白云岩去除水中Cu2+的作用和机理;通过XRD、SEM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粘土质白云岩的结构演化规律,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样品与水中Cu2+的反应动力学;利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分别研究了最佳煅烧温度下粘土质白云岩去除水中Cu2+的影响因素(固液比、pH、浓度)和持续净化酸性含Cu2+废水(50mg/L, pH=4.5)的性能;此外还利用不同浓度的氨水对煅烧粘土质白云岩与Cu2+反应后产物进行浸取处理。结果表明:(1)天然粘土质白云岩相对于普通白云岩和凹凸棒石粘土具有更好的除铜效果,最佳反应pH为5,浓度50mg/L,30℃恒温反应4h,对Cu2+的去除率达到99.2%;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反应是自发、吸热且遵循Freundlich等温方程,Cu2+的饱和去除量(pH=5,30℃)为186.2mg/g。固化Cu2+的主要机制为矿物水化与溶解引起的表面沉淀和凹凸棒石与新生碱式碳酸铜[Cu2CO3(OH)2]胶体的静电吸附。(2)热活化粘土质白云岩的最佳温度点为650℃,此时产物组合为方解石+方镁石+白云石+凹凸棒石,在适宜条件(1g/L, pH=4, 100mg/L,4h)下对铜的去除率达99.6%,去除机理主要是由于纳米方解石与方镁石的溶解、水化、中和作用促进Cu2+形成碱式碳酸铜沉淀;利用25%的氨水对反应后产物中Cu提取率为90.3%。(3)650℃煅烧粘土质白云岩动态柱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未处理样品,当柱床体积(Bed Volume, BV)为2472时,动态柱开始穿透,对Cu2+处理容量为122.7 mg/g,且出水pH稳定在6.5-7.8范围内。
【关键词】:粘土质白云岩 铜离子 表面沉淀 煅烧 动态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P589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绪论16-27
  • 1.0 重金属污染来源、危害及特点16
  • 1.1 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处理方法16-19
  • 1.1.1 化学沉淀法17-18
  • 1.1.2 膜分离法18
  • 1.1.3 电化学法18
  • 1.1.4 离子交换法18
  • 1.1.5 生物法18-19
  • 1.1.6 吸附法19
  • 1.2 凹凸棒石与白云石矿物的基本特征19-21
  • 1.2.1 凹凸棒石的基本特征19-20
  • 1.2.2 白云石的基本特征20-21
  • 1.3 凹凸棒石粘土研究现状21-22
  • 1.4 白云岩作为环境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22-24
  • 1.5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24
  • 1.6 论文研究内容、方案与工作量24-27
  • 1.6.1 主要研究内容24-25
  • 1.6.2 实验方案设计25
  • 1.6.3 论文工作量25-27
  • 第二章 白云石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地质特征27-44
  • 2.1 安徽明光白云石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地质特征27-35
  • 2.1.1 地质背景27-31
  • 2.1.2 安徽明光粘土质白云岩矿物学特征31-35
  • 2.2 河南镇平白云石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地质特征35-44
  • 2.2.1 地质背景35-36
  • 2.2.2 河南镇平粘土质白云岩矿物学特征36-44
  • 第三章 粘土质白云岩固化水中铜离子的效果与机理44-63
  •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44-46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44-45
  • 3.1.2 样品加工与测试45
  • 3.1.3 吸附试验45-46
  • 3.2 结果与讨论46-62
  • 3.2.1 样品性质测试46-48
  • 3.2.2 不同初始pH的影响48-50
  • 3.2.3 反应动力学50-52
  • 3.2.4 等温模型52-55
  • 3.2.5 反应热力学55-56
  • 3.2.6 去除机理分析56-62
  • 3.3 本章小结62-63
  • 第四章 煅烧粘土质白云岩固化铜离子的作用63-74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63-64
  • 4.2 结果与讨论64-73
  • 4.2.1 不同温度煅烧粘土质白云岩样品表征64-67
  • 4.2.2 不同温度煅烧粘土质白云岩去除铜离子67-70
  • 4.2.3 最佳温度煅烧粘土质白云岩去除水中铜离子70-73
  • 4.3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煅烧粘土质白云岩净化水中铜离子动态实验74-80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74-75
  • 5.1.1 实验材料74
  • 5.1.2 颗粒强度测试74
  • 5.1.3 动态实验装置74-75
  • 5.2 结果与讨论75-79
  • 5.2.1 颗粒强度测试结果75-76
  • 5.2.2 动态柱出水分析76-79
  • 5.3 本章小结79-8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0-82
  • 6.1 结论80
  • 6.2 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廷芹 ,钱小鹗;白云岩微溶蚀研究某些新进展[J];广西地质;1992年02期

2 王德景;;白云岩之谜[J];地球;1983年02期

3 田景春,陈洪德,侯明才,覃建雄,周雁,夏青松;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3期

4 孙钰;钟建华;袁向春;;惠民凹陷沙河街组一段白云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年03期

5 范海明;;山西省优质冶镁白云岩的找矿方向[J];华北国土资源;2007年03期

6 周强;邵兰芳;;鹤壁发现一特大型白云岩矿[J];资源导刊;2011年08期

7 赵建中;王晋南;;阳城县冶镁白云岩矿资源开发利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9期

8 何永年;郭金弟;;北京小汤山白云岩实验变形及其组构变化[J];地质科学;1965年01期

9 李昌文;孙加定;蔡自祥;林楚生;;安徽贵池黄龙群下部白云岩中Pseudostaffella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1966年01期

10 翁文卷;;烧失量的测定[J];地质与勘探;197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承运;;浅谈白云岩(石)的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查中的意义[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齐敦伦;;关于苏、皖南部黄龙组下部白云岩时代归属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3 刘铁庚;叶霖;王兴理;邵树勋;;白云鄂博“白云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世忠;;论长江下游的黄龙组白云岩的时代及淮南运动[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5 李耀西;陈宏明;;苏浙皖地区黄龙组下部白云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穿时的机理[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6 先大贤;;白云岩及其红粘土地基土洞溶洞浅析——以贵州省湄潭酒厂扩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为例[A];工程地质勘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1994年

7 ;苏浙皖地区黄龙组下部白云岩实测地层剖面[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8 胡兴旺;刘吉;李忠水;孙立岩;王健;;浑江九队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A];2011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勘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瑛;陈宏明;汤再如;;老虎洞白云岩的成因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10 高翔;王平康;彭强;高远;王成善;;松科1井嫩江组湖相白云岩的成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西文;徐州发现亿吨白云岩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甘晓妹 刘作霖;我市发现亿吨白云岩矿[N];徐州日报;2010年

3 尚德琪;谁识环县白云岩[N];甘肃日报;2005年

4 张绍伟;盂县羊泉冶镁白云岩普查野外施工结束[N];中煤地质报;2007年

5 记者 邹维荣 特约记者 杨鸿;钻透90米白云岩层引甘泉[N];解放军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郑小兰;重庆四大炼镁白云岩勘查靶区浮出水面[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实习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启石;内蒙古地矿局发现一大型白云岩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8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周正茂;彭水发现大型炼镁用白云岩矿床[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记者 周强 通讯员 邵兰芳;河南发现特大型白云岩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0 记者 周强 通讯员 邵兰芳;鹤壁发现一特大型白云岩矿[N];中国矿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生;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奥陶系马四组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飞宇;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呼和沙拉地区白云岩矿资源调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梦醒;外源水对白云岩流域岩溶碳汇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邱高;粘土质白云岩固化水中铜离子的作用与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何文秀;美姑河坪头水电站厂址区白云岩砂化成因及其对工程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子雪;吉林省白山地区白云岩矿可开发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6 周锋德;泌阳凹陷裂缝性白云岩油气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7 张桠楠;雷家地区沙四段白云岩裂缝型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8 孙永丽;白云岩地区土壤退化机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俊东;用沙坝矿开拓工程选择及白云岩爆破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何建中;雷39块杜家台油层难动用储量评价与部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粘土质白云岩固化水中铜离子的作用与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3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