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龙首山中段古生代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03 18:13

  本文关键词:龙首山中段古生代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选择龙首山中段产铀芨岭复式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等方法和手段,系统研究芨岭复式花岗岩岩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岩浆物质来源、岩浆演化过程及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项目组及前人资料,基本查明了龙首山中段地区古生代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主要分布在玉石沟-芨岭-新水井一带,受马路沟断裂控制,呈长条状或岛屿状形式产出,包括早古生代晚期第一次侵入体(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早古生代晚期第二次侵入体(肉红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晚古生代早期侵入体(肉红色细粒花岗岩、细粒钾长花岗岩)。复式花岗岩岩体中不同期次岩石具有低硅、低钾、高钠、富ALK(K2O+Na2O)、中等分异指数DI值、A/CNK1.1(准铝质)和钙碱性-碱性特征;具相似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配分模式,富集LREE、LILE(U、Pb)和REE(La、Nd),相对富集Th和HFSE(Zr、Hf),亏损Rb、Nb、Eu、Sr、Ti、P、Ba、Ta及δEu呈负异常(均值分别为0.65、0.6、0.514),岩石U和Th含量高。花岗岩的(87Sr/86Sr)i值介于大陆地壳范围内;从早到晚,(87Sr/86Sr)i均值具有先升后降、εNd(t)均值先降后增的特征,其T2DM均值分别为2030 Ma、1814.66 Ma、1737.5 Ma,接近残留地壳年龄;不同阶段岩体的Pb同位素比值均较高,μ=9.36~9.49(平均9.41),显示为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特征。研究认为,龙首山中段地区古生代花岗岩(芨岭复式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为后碰撞构造环境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花岗岩的岩浆源区物质以古元古代龙首山群组成的残留地壳为主,其次是中元古代墩子沟群组成的地壳物质,同时也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和混染作用。研究区碱交代型铀成矿主要与肉红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早古生代晚期第二次侵入体)密切相关,是铀成矿主要物质来源,同时也是铀矿找矿重要识别标志。
【关键词】:古生代 花岗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 铀矿 龙首山中段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88.1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7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依据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内外花岗岩研究现状12-13
  • 1.2.2 研究区花岗岩研究现状13-14
  • 1.2.3 存在的问题14-15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5-16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6
  • 1.4 完成工作量情况16-17
  • 2 区域地质特征17-23
  • 2.1 大地构造背景17-18
  • 2.2 地层18-20
  • 2.3 构造20-21
  • 2.3.1 褶皱20
  • 2.3.2 断层20-21
  • 2.4 岩浆岩21-22
  • 2.5 区域矿产22-23
  • 3 花岗岩岩相学特征23-29
  • 3.1 概述23
  • 3.2 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23-25
  • 3.3 肉红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25
  • 3.4 肉红色细粒(钾长)花岗岩25-28
  • 3.5 钠交代岩28-29
  • 4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29-53
  • 4.1 测试方法与参数29-30
  • 4.2 主量元素特征30-39
  • 4.2.1 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30-31
  • 4.2.2 肉红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31-32
  • 4.2.3 肉红色细粒(钾长)花岗岩32
  • 4.2.4 钠交代岩32-39
  • 4.3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39-48
  • 4.3.1 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39-40
  • 4.3.2 肉红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40-41
  • 4.3.3 肉红色细粒(钾长)花岗岩41-43
  • 4.3.4 钠交代岩43-48
  • 4.4 Sr-Nd-Pb同位素特征48-53
  • 4.4.1 灰白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48
  • 4.4.2 肉红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48-49
  • 4.4.3 肉红色细粒(钾长)花岗岩49
  • 4.4.4 钠交代岩49-53
  • 5 研究意义53-65
  • 5.1 花岗岩成因类型53-54
  • 5.2 花岗岩构造环境及演化趋势54-57
  • 5.2.1 构造环境判别54-55
  • 5.2.2 花岗岩演化趋势55-57
  • 5.3 物质源区判别57-62
  • 5.3.1 微量元素判别57-58
  • 5.3.2 Sr-Nd同位素判别58-60
  • 5.3.3 Pb同位素判别60-62
  • 5.4 花岗岩与铀成矿62-65
  • 5.4.1 时间关系62-63
  • 5.4.2 空间关系63-64
  • 5.4.3 成因关系64-65
  • 6 结论65-67
  • 致谢67-69
  • 参考文献69-75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厚;丰成友;沈灯亮;李大新;王辉;张明玉;马圣钞;;新疆祁漫塔格维宝矿区西北部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5年03期

2 梁明宏;张新虎;刘建宏;丁仨平;;甘肃侵入岩及岩石构造组合特征[J];甘肃地质;2014年03期

3 郭志军;李进文;黄光杰;关继东;董旭舟;田京;杨郧城;佘宏全;向安平;康永建;;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赋矿花岗岩Sr-Nd-Pb-Hf同位素特征[J];中国地质;2014年04期

4 刘亮;邱检生;杨泽黎;;浙江临海猫狸岭岩体的成因:年代学、地球化学与Sr-Nd-Hf同位素制约[J];岩石学报;2013年12期

5 魏俏巧;郝立波;陆继龙;赵玉岩;赵新运;石厚礼;;甘肃河西堡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年06期

6 李磊;孙卫志;孟宪锋;杨小芬;张灯堂;冯建之;;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3年08期

7 刘飞;杨经绥;陈松永;李兆丽;连东洋;周文达;张岚;;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基性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新特提斯洋内俯冲的证据[J];中国地质;2013年03期

8 贾丽琼;莫宣学;董国臣;徐文艺;王梁;郭晓东;王治华;韦少港;;滇西马厂箐煌斑岩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约束[J];岩石学报;2013年04期

9 赵如意;陈云杰;武彬;王刚;;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钠交代型铀矿成矿模式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3年01期

10 宗春蕾;袁洪林;戴梦宁;;一次溶样分离地质样品中Pb-Sr-Nd方法的可行性研究[J];岩矿测试;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海鹏;北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及其与构造演化的关系[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田黎萍;阿尔金山南缘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与成矿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春丽;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汤琳;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花岗岩特征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强;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变质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刘勇;甘肃金川古元古代花岗岩的特征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关键词:龙首山中段古生代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4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d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