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淮南舜耕山断裂泉山段地质构造特征

发布时间:2017-04-05 06:00

  本文关键词:淮南舜耕山断裂泉山段地质构造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淮南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处于与华南板块的交界处,且地质构造发育,区域内的淮南煤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产区,所以对本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形成机制以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探讨就显得很重要。本文以淮南煤田南缘的舜耕山断裂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周边地质构造的相互作用,通过野外实测和室内后期研究,利用区域内地层节理、断层、褶皱形态,结合岩石光片、薄片观察分析,对区域内断裂带地质构造进行了宏观、微观地质特征的研究,利用节理统计分期配套,绘制玫瑰花图、密度图,分析构造运动期次,恢复应力场形态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断裂带呈东西向展布,属于逆掩推覆断层,断层倾角变化大,浅部倾角约在60-70。,向下逐渐变化,深部为20-30。。在应力挤压下断裂带发育较宽,约20-30米,断裂带内岩石破碎严重,断层面有断层泥形成,并发育碎粉岩、碎粒岩、碎斑岩和初碎裂岩,局部区域有重结晶现象,断裂带内岩石面理化发育明显,部分断裂带内有凸镜体出现,且具有规律性排列。区域内裂隙均以高角度产状展布,主要发育有3期节理:走向近东西的节理组、NE30-40。以及NW300-330。的节理组,节理组切割错断,为分期配套和后期地质构造运动的耦合提供了地质信息。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是区域内主要的地质构造运动。印支期的运动决定了断裂带的基本走向,控制了断裂带的形态,后期构造运动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叠加,形成了现今的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
【关键词】:宏观地质构造特征 微观地质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演化规律 淮南舜耕山断裂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依据11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5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4 采取方法及技术路线图16-17
  • 1.4.1 采取方法16
  • 1.4.2 技术路线16-17
  • 1.5 工作量17-19
  • 第二章 地质背景概况19-31
  • 2.1 位置和自然地理19-20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19
  • 2.1.2 自然地理19-20
  • 2.2 区域地层20-24
  • 2.2.1 青白口系21
  • 2.2.2 震旦系21
  • 2.2.3 寒武系21-22
  • 2.2.4 奥陶系22
  • 2.2.5 石炭系22-24
  • 2.2.6 二叠系24
  • 2.3 区域地质构造24-31
  • 2.3.1 区域褶皱24-26
  • 2.3.2 区域断层26-31
  • 第三章 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31-57
  • 3.1 断裂带宏观地质构造31-45
  • 3.1.1 断层带东段出露特征32-36
  • 3.1.2 断裂带中段出露特征36-40
  • 3.1.3 断裂带西段出露特征40-42
  • 3.1.4 节理统计分析42-44
  • 3.1.5 本节小结44-45
  • 3.2 断裂带微观地质构造45-57
  • 3.2.1 晶类变形45-46
  • 3.2.2 显微裂隙特征46-50
  • 3.2.3 显微构造特征50-55
  • 3.2.4 本节小结55-57
  • 第四章 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特征57-67
  • 4.1 断裂带形成机制57-63
  • 4.1.1 断裂带形成机制概述57
  • 4.1.2 断裂带形成的动力条件57-63
  • 4.1.3 边界条件63
  • 4.2 断裂带演化规律63-67
  • 4.2.1 地层基底演化63-65
  • 4.2.2 断裂形成过程65-6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5.1 主要结论67
  • 5.2 研究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5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纯;;台湾海峡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探讨[J];石油学报;1993年03期

2 李桂群,李学伦;东海陆架外缘隆起带地质构造特征[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3 刘应安;对中梁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2期

4 陈德基;王思乔;范中原;李子治;陈晓秀;;丹江口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的几点认识[J];人民长江;1965年02期

5 朱履喜;;上海及邻区基岩地质构造特征[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6 刘福寿;王冠荣;;旅顺地区沿岸地质构造特征及海岸类型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89年04期

7 康岚;罗胜富;奉行和;;论常德市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J];湖南地质;1990年01期

8 夏怀宽;许东满;雷清清;史兰斌;李如成;;朝鲜北西部地质构造特征及主要断裂活动性[J];东北地震研究;1992年03期

9 林修坤;;武平宁洋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控煤作用[J];煤炭技术;2010年04期

10 刘允良 ,刘翰;应用陆地卫星图象处理资料研究京北地区地质构造特征[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利;张允华;;观音堂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特征探析[A];三门峡市第四届自然科学论文集(2002-2004)[C];2004年

2 蔡高特;潘兆龙;;某隧道地质构造特征及洞身稳定性评价[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3 胡承祖;吴瑞忠;张懋功;王成善;;藏北双湖地区地质构造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9)[C];1985年

4 张德宝;李声固;李淑香;;江西省德安县彭山及邻区地质构造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5 裴放;巴燕;王朝栋;;平顶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6 韩子芳;;白银铜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初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C];1980年

7 温珍河;张训华;姚长新;尹延鸿;郭振轩;侯方辉;;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地质构造特征与演化[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8 邢相荣;;交口县地质构造特征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名魁;肖一坤;;四川省会理县拉拉南部地质构造特征及对铁铜矿的控制作用的初步认识[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10 赵奉林;刘文德;;对积石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初步认识[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9)[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兴川 柳絮恒;海洋“淘金”四十载辛勤人生七十年[N];科技日报;2005年

2 冯海波 钮海东;三大转折成就精彩人生[N];广东科技报;2006年

3 吴丹;四川的矿泉水 市民请放心喝[N];成都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壹;淮南舜耕山断裂泉山段地质构造特征[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闫昆;淮南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与环境效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冯超;摩天岭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廖驾;云南绿春牛孔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任文清;陕西勉略宁三角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探讨[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淮南舜耕山断裂泉山段地质构造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6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