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华南西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双壳类动物群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06:34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不但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海洋生态系结构的重大转折也在此时发生,为当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现代海洋生态系结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次重大生物群和海洋生态系结构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海洋底栖生态系中优势生物从有铰纲腕足类转变软体动物双壳类,并且双壳类的兴起和演变真正拉开了海洋新兴生物群和新型生态系建立的序幕,因此系统地研究这一时期底栖生态系的转变过程是全面揭示这一重大事件的关键。因此,本文重点选择了二叠纪-三叠纪过渡层及其三叠纪初期的双壳类化石开展研究,从双壳类的类别结构和生态组成两方面入手,系统解析这一重大关键时期的生物演变过程和规律,为全面揭示这一重大生物事件提供基础支撑。研究发现,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块西部康滇古陆东侧的川黔滇交界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双壳类化石丰富且演化序列比较完整,能较好地反映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底栖群落和生态系的演变过程。因此本文重点在该区域选择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剖面,对其中的双壳类化石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过渡层)和早三叠世早期(飞仙关组)的双壳类时间和空间演化过程和规律。同时对其中16属31种双壳类进行了系统清理和补...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华南西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双壳类动物群研究


华南部分过渡层剖面位置图(修改自Yinetal.,2014;剖面名称等信息见附表1)

过渡层,双壳类化石,多样性,双壳类动物群


壳类化石较少(童金南和熊鑫琪,2006)。在统计华南大量过渡层及其化石组合后,本人认为华南过渡层根据生物组合和岩相类型可以细分为 3 类:第一种是古陆边缘碎屑岩型,生物组合以双壳类和腕足类 lingulids 为主体,并含少量植物化石;第二种是浅水碳酸盐岩台地型,生物组合以双壳类和腕足类(lingulids 和 Crurithyris类等)为主,菊石较稀少;第三种是深水斜坡相型,生物组合以腕足类和菊石占主导,双壳类化石少见。华南不同相区过渡层中双壳类多样性差别较大。根据华南多个不同相区过渡层双壳类化石属种统计,从古陆边缘碎屑岩类型到深水斜坡相大冶组底部型,过渡层中双壳类化石属种多样性变化整体呈现抛物线的形状:近陆碎屑岩相属种多样性中等,至近海碎屑岩相多样性增加到峰值,到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多样性稍降低,与近岸碎屑岩相多样性相近,最后到斜坡相区多样性显著降低(图 1.2A)。从生态类群上看,碎屑岩相区过渡层中双壳类生活方式多样性最高,斜坡相区最低,整体趋势为从近陆碎屑岩相向斜坡相区方向表栖足丝固着类群属种多样性逐渐增加,內栖移动类型显著减少,到斜坡相区变为全部为表栖足丝固着类群(图 1.2 B)。

古地理图,早三叠世,双壳类,全球


1.3 早三叠世双壳类化石研究现状双壳类自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在全球早三叠世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是早三叠世海洋中底栖生动物群落中的优势成员,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SchubeandBottjer,1995;Hallamand Wignall,1997;Boyeretal.,2004; FraiserandBottjer,2002007; Chen et al., 2010; Kolar-Jurkovsek et al., 2013)。在早三叠世双壳类动物群中有许多属(种)的分布是全球性的,包括 Claraia,Eumorphotis,Promyalina,UnionitNeoschizodus 和 Bakevellia(殷鸿福,1983; Broglio Loriga and Miranella, 198SchubertandBottjer,1995;PetsiosandBottjer,2016;FraiserandBottjer,2007),其中,许多双壳类属种具有良好的地层对比意义,是全球早三叠世双壳类生物地层中最重要的建带分子(McRoberts, 2010)。目前,早三叠世双壳类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 5 个方面:类别组成、生物地层格架、灭绝和复苏模式、大小变化以及群落多样性变化。其中,华南的双壳类研究仅包括前 3 项属种面貌、生物地层格架、灭绝和复苏过程的研究,后 2 项在华南地区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威宁金钟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及其对比[J]. 仇鑫程,童金南,田力,楚道亮,宋婷,李东东.  地球科学. 2016(10)
[2]三叠纪年代地层与中国建阶[J]. 童金南,殷鸿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02)
[3]早三叠世生物-环境-年代地层研究[J]. 童金南,黄云飞,梁蕾.  地学前缘. 2014(02)
[4]贵州遵义地区早—中三叠世双壳类生物地层研究[J]. 熊鑫琪,黄云飞,童金南.  地质科技情报. 2010(06)
[5]湖北兴山峡口早三叠世双壳类生物地层及古群落分析[J]. 李慧,童金南,任江波,张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05)
[6]广西中三叠世的“克氏蛤”之订正[J]. 陈金华,小松俊文.  古生物学报. 2002(03)
[7]华南晚二叠世克氏蛤研究[J]. 杨逢清,彭元桥,高勇群.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01)
[8]论卡以头组[J]. 王尚彦.  地层学杂志. 2001(02)
[9]华南古生代末大绝灭后的生态系复苏[J]. 童金南.  地球科学. 1997(04)
[10]四川马角坝地区飞仙关组的双壳类动物群[J]. 苟宗海,林茂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04)



本文编号:2908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08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