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滇西湾甸—凤庆地区新生代沉积地层特征及变形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0 11:23

  本文关键词:滇西湾甸—凤庆地区新生代沉积地层特征及变形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之间的特体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域),东部与兰坪-思茅前陆盆地相邻,中部为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昌宁混杂岩带,西部为保山地块东缘;并且是中国西南板块运动学、动力学和板块边缘造山与成岩成矿作用的理想研究场所,具有良好找矿前景。湾甸坝—凤庆地区地层出露较好,是研究该区新生代地层及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地层变形分析的良好载体。本文是在云南保山—龙陵地区湾甸坝、勐统街等5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前人对本区和邻区的研究资料以及对本研究区的新生代地层及新构造运动资料分析研究后完成的。采用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以研究区木瓜河组(E1mg)与芒棒组(N_2m)地层实测剖面研究为基础,综合标准剖面和前人研究资料,系统分析研究区新生代地层岩石组合特征、生物特征、原生沉积构造、沉积序列特征和变形特征等因素,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湾甸坝—凤庆地区木瓜河组(E1mg)为一套由粗至细的山麓堆积—河流—湖泊环境的碎屑岩建造;芒棒组(N_2m)为一套由粗至细的冲积扇—河流—湖泊环境的碎屑岩含火山堆积建造,其中湾甸—勐统地区芒棒组(N_2m)未见火山岩,凤庆地区芒棒组(N_2m)可见火山岩。(2)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新生代地层木瓜河组(E1mg)和芒棒组(N_2m)及第四系(Q)的地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情况。(3)湾甸坝地区湾甸大河两岸不同程度发育三级阶地,以现代湾甸大河河床作为参考,推断湾甸盆地隆升总幅度约为40m;(4)研究区存在上新世时期形成的夷平面,其高程范围是2000m-2200m。(5)研究区由西向东的湾甸盆地、勐统盆地、凤庆盆地均为新构造运动背景下由区域控盆断裂形成的断陷盆地;(6)新生代芒棒组(N_2m)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实质为大陆板内碱性橄榄玄武岩,为造山后陆内拉张作用下形成,为新构造运动产物。
【关键词】:沉积地层特征 变形分析 木瓜河组 芒棒组 滇西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3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1
  • 1.2.1 研究区新生代沉积地层特征9-11
  • 1.2.2 滇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11
  •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问题11-12
  • 1.4 技术路线、完成工作量及论文时间安排12-14
  • 1.4.1 技术路线12-13
  • 1.4.2 完成工作量13-14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14-25
  • 2.1 地层14-19
  • 2.2 大地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史19-22
  • 2.3 岩浆岩22-23
  • 2.4 变质岩23-25
  • 第3章 新生代沉积地层特征25-50
  • 3.1 木瓜河组(E_1mg)25-35
  • 3.1.1 沿革及分布25
  • 3.1.2 剖面列述25-29
  • 3.1.3 岩石组合特征29-32
  • 3.1.4 剖面结构与沉积层序特征32
  • 3.1.5 沉积环境分析32-34
  • 3.1.6 与其它地层接触关系34-35
  • 3.2 芒棒组(N_2m)35-46
  • 3.2.1 沿革及分布35-36
  • 3.2.2 剖面列述36-37
  • 3.2.3 岩石组合特征37-39
  • 3.2.4 剖面结构与沉积层序39-40
  • 3.2.5 沉积环境分析40-46
  • 3.2.6 与其它地层接触关系46
  • 3.3 第四系(Q)46-50
  • 3.3.1 岩性及分布46
  • 3.3.2 地貌类型46-50
  • 第4章 新生代沉积地层变形分析50-72
  • 4.1 新生代地层变形表现50-53
  • 4.1.1 木瓜河组(E_1mg)50-51
  • 4.1.2 芒棒组(N_2m)51-52
  • 4.1.3 第四系(Q)52-53
  • 4.2 新生代其它变形因素分析53-71
  • 4.2.1 河流阶地53-60
  • 4.2.2 夷平面60-65
  • 4.2.3 断陷盆地65-71
  • 4.2.4 火山作用71
  • 4.3 小结71-72
  • 结论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泽轩,姚毅锋,陈勇,李国新;龙川江盆地上第三系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J];铀矿地质;2004年05期

2 郭长宝;李海华;陈溪华;和勇;歹家文;张能;;滇西芒棒盆地芒棒组碳质粉砂岩的工程地质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吕勇;王宇;甘伏平;蒋忠诚;杜毓超;杨启军;王s

本文编号:29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a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