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云南香格里拉县阿热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2 18:17

  本文关键词:云南香格里拉县阿热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通过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阿热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差异性研究,通过与东斑岩带普朗及西斑岩带春都岩体形成机制与物质组成的差异性对比,揭示阿热岩体的岩浆来源、岩浆属性、岩浆演化过程和构造背景。依据基础地质学原理、岩相学理论等作为依据厘定了阿热岩体的侵位机制,对阿热岩体与围岩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岩体侵位于图姆沟组砂岩和板岩当中,产出形态以岩株为主,脉体较少。岩石具块状构造,斑状结构,岩体中捕虏体较为发育,未见明显分带现象。依据地球化学原理、同位素定年等理论与方法对阿热岩体南、北部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锆石U-Pb同位素研究显示阿热岩体南、北部岩体成岩时代分别为228Ma和219Ma,属于晚三叠世早期洋壳俯冲阶段产物,俯冲致使板片部分熔融,岩浆多期次上侵后经同化混染结晶作用形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阿热岩体与春都、普朗岩体存在岩性上的差异,前两地岩体的岩性偏向于二长岩与正长岩大类,普朗侵入岩体则属于花岗闪长岩、二长岩及碱性系列,ALK含量表现为普朗春都阿热。阿热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岩浆岩,形成环境与准造山隆起及裂谷型花岗岩类相关。阿热岩体具备I型花岗岩类型特征,并具备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春都、普朗岩体具有一致性属于过铝质。矿物学特征上表明,阿热北部岩体相对南部岩体蚀变程度相对较小,也表明南部岩体在形成时代上更接近岩浆作用高峰期充分的热液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阿热侵入岩体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有洋底—岛弧的转变过程,印证了区域板块俯冲导致古构造环境的转变。北部岩体在结晶过程中相对温、压条件稳定于南部岩体,而南部岩体则表现出相对结晶分异的过程。阿热岩体成岩过程存在围岩的砂岩部分熔融,这与普朗岩体有较强的相似性,但与春都岩体围岩的泥岩部分熔融不同,表明阿热与普朗地区在洋壳俯冲的过程中古构造环境较为相近,但与春都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岩浆在侵入过程中未受外来熔浆或流体等多方面的影响,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属于同源岩浆。阿热侵入岩体的形成环境更接近碰撞接触带的应力作用范围。春都地区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均表现为壳-幔型特征,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普朗侵入岩体则表现出受壳源与壳幔混合的共同作用。本区中酸性岩的形成伴随着火山弧的演化,具有部分熔融而非分离结晶的特征。地球化学方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春都地区斑岩型铜矿的载矿岩体相对阿热岩体更为偏碱性,而阿热岩体和侵入的围岩条件与春都地区接近,具备一定的成矿有利条件。
【关键词】:阿热岩体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性分析 香格里拉县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1;P58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5
  • 1.1 选题依据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区自然地理13-14
  • 1.4 研究内容14-15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5-29
  • 2.1 地层17-20
  • 2.2 构造20-21
  • 2.3 岩浆岩21-25
  • 2.4 变质作用25
  •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25
  •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25-27
  • 2.7 区域矿产27-29
  • 第3章 阿热岩体地质特征29-34
  • 3.1 岩浆岩类型29-30
  • 3.2 阿热岩体岩相学特征30-34
  • 第4章 阿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34-62
  • 4.1 主量元素特征34-53
  • 4.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53-62
  • 第5章 阿热岩体成矿性分析62-70
  • 5.1 阿热岩体时代及成矿62-66
  • 5.2 岩体演化与成矿关系66
  • 5.2.1 岩浆同化混染作用66
  • 5.2.2 结晶分异作用66
  • 5.3 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成矿66-68
  • 5.4 阿热岩体蚀变作用与成矿68-69
  • 5.5 成矿潜力探讨69-70
  • 结论70-72
  • 致谢72-73
  • 参考文献73-7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义刚,梅厚钧,许继峰,黄小龙,王岳军,钟孙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两类岩浆分异趋势及其成因[J];科学通报;2003年04期

2 王玉往;王京彬;王莉娟;方同辉;;新疆尾亚矿区3期岩浆混合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2007年02期

3 齐有强;胡瑞忠;刘q,

本文编号:301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1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