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发布时间:2017-04-13 19:08

  本文关键词: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山西省是我国北方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省份之一,岩溶地下水以其水量集中、流量稳定和水质良好等特点一直是山西省城市与工农业最重要的供水水源。晋祠泉是山西省著名的岩溶大泉,属太原西山岩溶裂隙水系统。晋祠泉不仅承载着晋祠风景区旅游景观的功能,而且担负着晋祠地区的工农业供水重任。上世纪80年代以来,岩溶水的大量开采等人类活动致使晋祠泉流量大幅衰减,采煤的矿坑水以及古交地区的废污水渗入地下严重污染了泉域岩溶水。水动力及环境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场及其演化特征。本文在分析晋祠泉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水化学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泉域内由补给区到排泄区水化学指标具有如下变化规律:水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H值呈下降趋势,岩溶水由偏碱性向中性过度;TDS总体上呈升高趋势,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呈升高趋势,但变幅有所差别,Ca2+、SO42-分别增大了7.39和17.47倍。水化学类型由最初的HCO3-Ca?Mg型转化为HCO3?SO4-Ca型、HCO3?SO4-Ca?Mg型,过渡为SO4?HCO3-Ca?Mg型,最终演变为so4-ca?mg型和so4?ca型。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从泉域北部补给区向南部排泄区水质由Ⅱ类水向Ⅳ类水渐变,Ⅱ类水基本分布在泉域补给区和径流区,排泄区各点均为Ⅳ类水,水质较差。(2)利用eof分解法对水化学场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空间分布特征上,由补给区到排泄区ph逐渐降低,tds、ca2+、mg2+、hco3-和so42-逐渐升高。从时间演化特征上来看,从2001年到2014年,ph、mg2+、k++na+、hco3-和cl-基本在平均值上下波动;ca2+、so42-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通过聚类分析将泉域内各水样点的水化学特征亲疏关系分为三组,其中第一组又进一步分为两类。第一组位于泉域的补给径流区;第二组位于边山排泄区;第三组局部分布于边山排泄区东北部。同在一组的水样点间水化学特征的关联性较强,水力联系密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岩溶水中各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不同组、同一组不同区样点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形成作用各异。相关性分析法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中各主要离子主要来自矿物溶解,但na+和so42-还有着其它来源。(4)饱和指数计算反映了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各主要矿物的溶解沉淀平衡状态:方解石(所有样点)、白云石(大部分样点)在地下水中呈过饱和状态,沿着渗流路径的变化无明显的趋势性规律;石膏和硬石膏均处于溶解状态向饱和状态过度阶段,且沿着渗流路径呈明显的增大趋势;co2在岩溶水中的分压高于空气而低于土壤。通过溶蚀模量的计算,石膏的溶蚀量明显较大,方解石处于过饱和状态,并伴随有去白云岩化作用;方解石的沉淀量大于石膏的溶解量,但地下水对岩石的改造作用仍会形成少量的新空隙。(5)对泉域内7条典型路径的质量平衡和反应路径模拟结果表明:从补给区到排泄区,泉域的东北部、中部、西南部以及山前排泄带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差异较大,水动力场和地质构造对泉域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多元统计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晋祠泉域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1.134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1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14-15
  • 1.2.2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15-16
  • 1.2.3 晋祠泉域研究现状16-17
  • 1.3 研究内容17-18
  • 1.4 技术路线18-21
  • 第二章 晋祠泉域概况21-35
  • 2.1 自然地理概况21-23
  • 2.1.1 地理位置21
  • 2.1.2 地形地貌21
  • 2.1.3 水文气象21-23
  • 2.2 地质条件23-30
  • 2.2.1 地层岩性23-28
  • 2.2.2 地质构造28-30
  • 2.3 水文地质条件30-32
  • 2.3.1 岩溶水含水介质特征30-31
  • 2.3.2 岩溶水循环条件31-32
  • 2.3.3 富水性特征32
  • 2.4 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32-35
  • 2.4.1 年际变化32-34
  • 2.4.2 年内变化34-35
  • 第三章 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35-59
  • 3.1 水样采集与数据的可靠性检验35-37
  • 3.1.1 水样的采集35-36
  • 3.1.2 数据的可靠性检验36-37
  • 3.2 岩溶地下水水化学一般特征37-43
  • 3.2.1 温度与pH值37-38
  • 3.2.2 主要阴阳离子与TDS38-41
  • 3.2.3 水化学类型41-43
  • 3.3 岩溶地下水时空演化特征分析43-50
  • 3.3.1 研究方法43-45
  • 3.3.2 地下水化学空间变化特征45-48
  • 3.3.3 地下水化学时间变化特征48-50
  • 3.4 岩溶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50-57
  •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形成作用机制研究59-79
  • 4.1 研究方法59-65
  • 4.1.1 聚类分析59-61
  • 4.1.2 因子分析61-63
  • 4.1.3 相关分析63-65
  • 4.2 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聚类分析65-69
  • 4.3 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69-75
  • 4.4 岩溶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来源浅析75-78
  •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79-105
  • 5.1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原理79-86
  • 5.1.1 质量作用定律79-80
  • 5.1.2 活度及活度系数80-81
  • 5.1.3 饱和指数81-82
  • 5.1.4 逆向模拟方程和数值方法82-86
  • 5.2 岩溶含水介质矿物溶解沉淀状态分析86-94
  • 5.2.1 矿物相的确定86-87
  • 5.2.2 饱和指数计算结果分析87-92
  • 5.2.3 矿物溶蚀模量计算92-94
  • 5.3 水文地球化学逆向模拟94-103
  • 5.3.1 模拟路径的选取94-95
  • 5.3.2 矿物相确定95-96
  • 5.3.3 模拟模型的建立96
  • 5.3.4 质量平衡模拟结果分析96-103
  • 本章小结103-10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5-109
  • 6.1 结论105-107
  • 6.2 展望107-109
  • 参考文献109-117
  • 致谢117-11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王金生,林学钰;水文地球化学模型研究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6期

2 丁元芳;;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东北水利水电;2011年03期

3 葆瑞;全国水文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年03期

4 潘乃礼;;确定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标志的定量方法[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5 余兆康,蔡诗凰,林家涛;两种类型爆破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1986年01期

6 V.L.Barsukov;G.M.Varshal;N.S.Zamokina;张根深;;苏联水文地球化学地震预报研究的最新成果[J];华北地震科学;1986年S1期

7 张先起;;谈谈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地质;1990年01期

8 陈锁忠,单爱琴;邯郸万年矿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年04期

9 胡宽tb,曹玉清,田莉玉;与元素丰缺有关的水文地球化学生态环境模型[J];世界地质;2000年04期

10 侯燕,陈水金,方丙四;岳阳张谷英天然矿泉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J];湖南地质;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兆康;蔡诗凰;林家涛;;爆破水文地球化学效应机理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2 汪蕴璞;;太平洋中部水文地球化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8号)[C];1992年

3 周运超;王世杰;谢兴能;罗维钧;黎廷宇;;贵州四个岩溶洞穴滴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意义[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静;宋林华;向昌国;;云南白龙洞碳酸钙景观恢复的水文地球化学试验[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5 王东升;赵迎昌;侯定远;魏宪生;;川25井富钾卤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找钾指示意义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3)[C];1987年

6 彭伦;傅雪海;权彪;王可新;陈莉;;沁南煤层气井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程秀明;;山东沂源土门岩溶发育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研究[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高柏;孙占学;王志明;刘金辉;张文;;东乌旗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公开出版物[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10 王强;;巴音戈壁盆地铀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明珠;不同土地覆被下表层岩溶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碳汇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曾溅辉;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4年

3 杨平恒;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悬浮颗粒物运移规律[D];西南大学;2010年

4 吴亚;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系统铀水文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桂和荣;皖北矿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判别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孙亚乔;粉煤灰浸出及浸出液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董维红;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可;金佛山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水文地球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裴蓓;小浪底灌区11号隧洞F29断层渗水问题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程凡;石河子市地下水环境演化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4 卞跃跃;兖州煤矿深部岩溶水水化学成分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凯;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曹德福;鄂尔多斯盆地南区洛河组地下水演化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长安大学;2005年

7 邢丽娜;华北平原典型剖面上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郑灵芝;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水文地球化学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9 刘鑫;临涣矿区主要突水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杨巧凤;深圳海岸带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关键词: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4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2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