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探地雷达检测地下缺陷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1:18

  本文关键词:探地雷达检测地下缺陷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对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从而诱发诸多地质灾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不影响正常使用及不破坏原有地质结构的前提下,要能准确地评价工程质量并提出维护方案,采用无损检测手段是必然要求。探地雷达具有效率高、无损、抗干扰能力强、结果直观等特点,在工程物探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实际工程检测中,探地雷达的资料解释主要依靠物探工作者的个人能经验,且每个人对原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各不相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导致对探地雷达资料的解释不准确,影响实际的勘探质量,因此建立常见地下目标体的图像数据库尤为重要。本选题以此为背景,介绍电磁波基本理论,了解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测量参数设置,使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正演研究,模拟电磁波传播的过程,得到正演剖面图,了解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机制。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以土壤为实验环境进行试验,这样更接近实际状况,以获得更准确的图像。进行单一目标体的模型实验并改变相关实验参数,了解各个目标体波形的基本特征,研究模型和波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波形变化的规律,作为后续实验的判断依据。然后考虑实际工程应用,设计干扰条件下的新观测模型,通过测量得到对应的波形图,分析总结干扰情况下目标体的图像特征,建立观测图形样本库,为工程检测提供解释依据。最后去现场实地测量,以样本库为依据,推断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构缺陷的类型,验证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指导后期工作,真正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
【关键词】:探地雷达 无损检测 地下缺陷 模型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3;TU9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4
  • 1 绪论14-23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4-16
  • 1.2 探测方法16-18
  • 1.2.1 工程质量传统检测方法16-17
  • 1.2.2 地下目标无损检测方法17
  • 1.2.3 课题的意义17-18
  • 1.3 国内外探地雷达技术的研究现状18-21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18-19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19-21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21-22
  • 1.5 本章小结22-23
  • 2 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23-37
  • 2.1 探地雷达的理论基础23-29
  •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与本构方程23-24
  • 2.1.2 电磁波的波动性24-25
  • 2.1.3 电磁波传播特性25-27
  • 2.1.4 平面波的反射和折射27-29
  • 2.2 探地雷达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29-30
  • 2.2.1 探地雷达系统组成29
  • 2.2.2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29-30
  • 2.3 探地雷达的相关参数30-35
  • 2.3.1 探地雷达的技术参数30-31
  • 2.3.2 探地雷达测量参数的选取31-33
  • 2.3.3 探地雷达信号采集方式的选择33-34
  • 2.3.4 探地雷达测量方法的选择34-35
  • 2.4 探地雷达资料的数据处理35-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3 探地雷达反射波形的理论分析及正演模拟37-47
  • 3.1 反射波形的理论分析37-41
  • 3.2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理论基础41-42
  • 3.2.1 差分格式41
  • 3.2.2 数值稳定性41-42
  • 3.2.3 吸收边界条件42
  • 3.3 正演算例42-46
  • 3.3.1 模拟软件介绍42-43
  • 3.3.2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43-46
  • 3.4 小结46-47
  • 4 地下缺陷模型实验47-69
  • 4.1 实验方案设计47
  • 4.2 实验装置的制作47-48
  • 4.3 无干扰情况下的模型实验48-55
  • 4.3.1 单一目标体模型实验48-52
  • 4.3.2 不同大小目标体模型实验52-53
  • 4.3.3 不同埋深目标体模型实验53-54
  • 4.3.4 目标体充水模型实验54-55
  • 4.4 干扰情形下的模型实验55-68
  • 4.4.1 管线干扰下探测空洞模型实验55-57
  • 4.4.2 管线与空洞不同间距对探测的影响57-58
  • 4.4.3 管线体积对探测空洞的影响58-59
  • 4.4.4 管线材料对空洞探测的影响59
  • 4.4.5 管线延伸方向对空洞探测的影响59-61
  • 4.4.6 多管线干扰下空洞探测的实验研究61-65
  • 4.4.7 多钢筋干扰下的空洞模型实验65-68
  • 4.5 小结68-69
  • 5 工程实例69-78
  • 5.1 管线埋深实测69-71
  • 5.2 混凝土内钢筋分布测定71-73
  • 5.3 尾矿初期坝顶内部探测73-75
  • 5.4 管线周围的空洞探测75-77
  • 5.5 本章小结77-78
  • 6 结论和展望78-81
  • 6.1 本课题研究总结78-79
  • 6.2 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4
  • 作者简历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文泉,叶霜;模型实验的相似方法[J];工业加热;1999年01期

2 刘杰鸣;康荣玉;郭峰玮;王译鹤;;自升式平台冰荷载模型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11年06期

3 许小芳;;浅谈“数学模型实验”课程教学[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严宗毅;在大尺度模型实验中由于可变形圆盘流过而引起分叉处的附加压降[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年05期

5 钟桂辉;刘曙光;匡翠萍;郑永来;;港航工程模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1期

6 徐为兵;朱克强;张天宇;王自发;张洋;章浩燕;;海洋管线模型实验若干问题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3年11期

7 石德新;罗培林;张淑茳;江世媛;;结构承压能力的模型实验原理[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8 胡凤玉,蒋娟,汪萌芽;迷宫学习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彭一民;孙进忠;;超声地震模型实验相似准则[J];勘察科学技术;1987年05期

10 李海旺;郭可;魏剑伟;秦冬祺;;撞击载荷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动力响应模型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鹤;史庆增;宋安;;动冰力模型实验模型律初探[A];2003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徐为兵;朱克强;张天宇;王自发;张洋;章浩燕;;海洋管线模型实验若干问题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海洋装备与海洋开发保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常秀娟;孙晓萍;张帅;;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实验研究[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阮江涛;佟景伟;孙宗磊;何伟;;刚构大桥斜腿与梁部固接处模型实验和数值分析[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5 刘国丹;丛晓春;胡松涛;;空调硬卧列车车厢内气流组织的CFD研究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6 王玉山;李林安;金波;佟景伟;康焯;王向平;贾海坤;;高速公路跨铁路线钢桁架桥结构优化的模型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余建星;孙凡;田佳;;基于模型实验的海底管跨动力特性研究(英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8 黎友伦;罗永艾;陈保文;沈小兵;苏城;王国治;;“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豚鼠结核病模型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超;美丽的折扇这样打开[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孔令翔;探地雷达检测地下缺陷的应用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

2 张炜;新型拖曳锚模型实验系统关键技术[D];天津大学;2008年

3 李洋;地下电磁波法模型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潘洁;城市隧道射流通风的模型实验及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胜;地下管涵施工对现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高涛;拖曳锚安装缆绳在海床土中的嵌入特性[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探地雷达检测地下缺陷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5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a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