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Ⅱ油层组储层结构构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6:26

  本文关键词: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Ⅱ油层组储层结构构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扇三角洲储层在我国中、新生代盆地中不同程度的发育,对油气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辽河坳陷曙光油田杜84块兴Ⅱ油层组扇三角洲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岩心及钻、测井资料,建立了一套扇三角洲储层构型界面划分方案,并分级次对内部构型单元特征进行详细解剖。按照“层次分析”的研究思路,对杜84块兴Ⅱ油层组不同级次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进行了精细解剖。将构型界面划分为四个级别,其中六级构型界面对应多期辫状水道和河口坝的边界面;五级构型界面对应同期辫状水道复合体(河口坝复合体、河口坝和水道复合体)的边界面;四级构型界面分为两种:两期河道沉积砂体之间的泥质结构面与含砾砂岩层;三级构型界面主要表现为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泥质薄层。研究区地层属于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由两类六级构型单元组成:辫流带和漫洪带。其中辫流带又可以细分为辫状水道和河口坝两个五级构型单元。本文重点解剖了辫状水道砂体,涉及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将其测井相模式总结为五种,中—高幅厚箱形、中—高幅齿化厚箱形、中幅薄箱形、漏斗形和漏斗形—箱形组合,且在河道的不同部位,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第二,归纳出六种单一河道识别标志:测井曲线形态差异、顶面高程差、“厚—薄—厚”特征、砂体侧向叠置、“河在坝上走”和水道间沉积。第三,总结砂体接触样式,其叠置样式表现为垂向叠置、错位叠置、水平搭接和孤立分布四种,平面展布样式主要表现为三种:孤立条带式、交切条带式和连片式。第四,单一河道规模确定,通过对两条横切物源方向剖面进行河道砂体勾绘,统计边界明显的单河道砂体的宽度和厚度,并拟合出单一河道砂体宽度和厚度的关系公式。
【关键词】:扇三角洲 杜84块兴Ⅱ油层组 构型界面 构型单元 辫状水道砂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20
  • 1.1 选题意义及依据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1.2.1 扇三角洲研究现状11-13
  • 1.2.2 储层构型研究现状13-17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18
  • 1.4 完成工作量18
  •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18-20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20-24
  • 2.1 研究区概况20-23
  • 2.1.1 地理位置20
  • 2.1.2 构造特征20-21
  • 2.1.3 地层特征21-22
  • 2.1.4 沉积特征22
  • 2.1.5 储层特征22-23
  • 2.2 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23-24
  • 第3章 兴Ⅱ油层组等时地层格架24-34
  • 3.1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24-30
  • 3.1.1 单井层序地层分析25-26
  • 3.1.2 连井层序地层对比原则26-28
  • 3.1.3 连井剖面对比28-30
  • 3.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30-34
  • 3.2.1 层序划分方案30
  • 3.2.2 层序发育特征30-34
  • 第4章 扇三角洲储层构型级次划分34-39
  • 4.1 取心井构型分析34
  • 4.2 构型级次划分标准34-37
  • 4.3 构型界面特征分析37-39
  • 4.3.1 六级构型界面特征37
  • 4.3.2 五级构型界面特征37
  • 4.3.3 四级构型界面特征37-38
  • 4.3.4 三级构型界面特征38-39
  • 第5章 外部构型特征分析39-50
  • 5.1 六级构型单元分析39-41
  • 5.1.1 六级构型单元识别39-40
  • 5.1.2 六级构型单元平面展布图40-41
  • 5.2 五级构型单元分析41-46
  • 5.2.1 五级构型单元识别42-44
  • 5.2.2 五级构型单元平面展布图44-46
  • 5.3 构型模式46-50
  • 5.3.1 剖面特征分析46-49
  • 5.3.2 构型模式图49-50
  • 第6章 内部构型特征分析50-63
  • 6.1 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测井响应特征50-52
  • 6.2 水道边界识别标志52-57
  • 6.2.1 测井曲线形态差异53
  • 6.2.2 顶面高程差53-54
  • 6.2.3“厚—薄—厚”特征54-55
  • 6.2.4 砂体侧向叠置55
  • 6.2.5“河在坝上走”55-56
  • 6.2.6 水道间沉积56-57
  • 6.3 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砂体接触样式57-59
  • 6.3.1 垂向叠置样式57-59
  • 6.3.2 平面展布样式59
  • 6.4 单一河道的规模59-63
  • 第7章 结论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70
  • 附录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振远,蔡忠贤;储层构型研究方法简介[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4期

2 吴林;陈清华;肖斐;高峰;;井斜轨迹对储层构型及其油水分布研究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2期

3 印森林;吴胜和;许长福;张莉;冯文杰;;砂砾质辫状河沉积露头渗流地质差异分析——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克上组露头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雷霖霏;储层构型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宇;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Ⅱ油层组储层结构构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关键词: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Ⅱ油层组储层结构构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6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