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中扬子地区晚中生代构造转型—秭归盆地沉积及黄陵背斜隆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4 11:17
  中扬子地区晚中生代盆-山演化对深入理解华南大陆中生代构造转型及南北重力梯度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秭归盆地侏罗纪地层沉积相及砂岩碎屑组分的系统分析,结合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探讨了秭归盆地沉积充填、周缘造山带盆-山构造演化及区域构造地貌转型过程。(1)通过秭归盆地多个剖面的野外地质观察,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结构及沉积构造特征,对秭归盆地沉积相进行了分析。早侏罗世早期为河流沉积,中晚期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湖泊相碎屑岩。中侏罗世由温暖潮湿的湖泊环境过渡为炎热干燥的河流环境,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曲流河相碎屑岩。晚侏罗世继承了中侏罗世的沉积特征,主体为一套曲流河相沉积。(2)综合秭归盆地砂岩碎屑组分、古水流方向、黄陵背斜及周缘造山带隆升历史分析,秭归盆地沉积物来源在侏罗纪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变。早侏罗世,秭归盆地下侏罗统桐竹园组古水流方向自北北西向南南东。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石英含量高,变质岩岩屑为主要岩屑成分,指示盆地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北北西方向的南秦岭地区。中侏罗世,前陆盆地湖盆沉积中心逐渐向西迁移,古水流方向转变为南西向。中侏罗统砂岩长石及岩屑含量明显增多,火山岩屑和变质岩屑特征明显,结合部分碎屑锆石...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秭归盆地研究现状
        1.2.2 黄陵背斜隆升研究现状
        1.2.3 物源分析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研究方案
        1.3.1 野外研究内容
        1.3.2 室内研究内容
        1.3.3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
    2.2 研究区周缘岩石类型
    2.3 黄陵背斜地质背景
    2.4 研究区内重要断层
第3章 秭归盆地沉积相及古水流分析
    3.1 秭归盆地地质背景
    3.2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特征
    3.3 秭归盆地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3.4 秭归盆地古水流分析
第4章 砂岩碎屑组分分析
    4.1 碎屑组分镜下碎屑特征
    4.2 砂岩碎屑组分
        4.2.1 早侏罗世桐竹园组
        4.2.2 中侏罗世千佛崖组
        4.2.3 中侏罗世下沙溪庙组
        4.2.4 中侏罗世上沙溪庙组
        4.2.5 晚侏罗世遂宁组
        4.2.6 晚侏罗世蓬莱镇组
    4.3 岩屑组合特征
    4.4 碎屑组分的垂向变化
第5章 秭归盆地侏罗纪地层物源分析
    5.1 物源构造背景分析
    5.2 秭归盆地沉积充填过程
    5.3 秭归盆地沉积物源分析
第6章 黄陵背斜隆升分析
    6.1 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分析山体隆升的原理
        6.1.1 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基本原理
        6.1.2 裂变径迹退火行为
        6.1.3 裂变径迹长度的数据解释
    6.2 利用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计算剥蚀速率
    6.3 黄陵背斜剥蚀速率分析
        6.3.1 晚侏罗世(160~140Ma)阶段
        6.3.2 早白垩世(140~120Ma)阶段
        6.3.3 黄陵背斜的隆升模式
第7章 秭归盆地盆-山演化分析
第8章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区域构造转型
    8.1 区域地貌格局的变化
        8.1.1 晚侏罗世(160-140Ma)阶段
        8.1.2 早白垩世(140-120Ma)阶段
    8.2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74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74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