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8-25 09:04

  本文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代写论文  来源:星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5-01-23 10:03:00

  摘要: 本文将对现代化测绘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水利工程中测绘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从而说明现代化测绘技术对水利工程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此外,本文还将对测绘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讨论。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nd researches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to show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will also briefly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关键词: 现代测绘技术;水利工程;实际应用 
  Key words: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pract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00-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代化测绘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测绘工作量以及工作成本。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测绘技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数字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已经不断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水利工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防洪抗旱,在水土流失监测、水质评价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1  现代测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相比较传统的光学测量技术,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现代测绘技术已经逐渐向数字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方向发展。目前采用的测量仪器多为全站仪和超站仪,实现了测量技术的数字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标准,已逐渐替代传统的光学测量设备和技术。就全站仪而言,其能够自动跟踪反射器并实现测量中的三维坐标转换,同时,还可以通过内置微计算机的计算性能自动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有助于现代测量工作数据转换。对于一级控制测量里面中采用的超站仪,已经实现了GPS和全站仪的结合,已经不受空间和基准站点的限制,在实际工程放样、碎步测量以及控制测量作业中,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以“3S”技术为主导,“3S”技术分别为GPS、GIS和R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技术发挥出来的效果不同,在数据采集、处理等方面发挥出常用软件难以想象的测量效果。例如,GIS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对数据的分析和集成、对地理空间的分析、对空间准确定位、查询能力以及模型化图形创造以及可视化表达等。现代化摄影测绘技术主要是将摄影技术发挥到实际工程中,并凭借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实际化测量,在精度上和测量工作量上有着很大的优化,大大降低了摄影测量的难度。 
  测绘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应用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代表了我国测绘技术在宏观的调控和相关技术之间的配合使用方面有着很大的突破,测绘技术的兴起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测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工程精度,并在进度管理上有很大的影响,减少了建设成本。 
  2  现代化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 水利勘测中RS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在施工中需要提前对现场地形进行勘测和绘制,方便后续施工,传统的测量方式会导致采集的数据和绘制的地图分开,不利于后续施工工序的进行。RS技术会采用遥感成像技术将水利工程建设地绘制成小型比例的施工地形图。同时可根据数据库中的地质信息、地形特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编制施工方案,利用RS技术可以对水域现场施工环境进行选择。 
  2.2 水利工程监控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中采用GPS技术可以对复杂的地形进行勘测,摆脱空间的束缚,在保证测量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完成任务。尤其是在大坝工程变形监测的应用中,传统仪器的应用前提是保证国家控制点和基准点,在复杂地形中受到很大限制,GPS技术的采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对工程进行测量,并且可以对所测数据进行适当处理,保证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 
  2.3 水利工程规划中数字地图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中,需要采用实际地形地图,结合地理环境来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和编制。数字地图的采用,可以快速确定建筑物的高程、规模和坐标点等。此外,数字地图的采用在水库面积的确定上,有着很大的优点。

  数字地图的采集多数由全站仪来完成,用全自动测图系统和平板仪来获取相关数据,必要时,还可通过数学地面模型和数字地图断面图来编制方案。数字地图可以准确地将图纸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投射到地面上,选用施工控制网和控制点来完成布局。 
  水利工程中对水坝的储水量、储水时间以及排水时间等都有着很大的要求,传统的计算受到仪器精度的限制会产生较大误差,并且计算效率低下,采用数字地图和GPS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按照实际要求来增加采集密度,得到所需数据。 
  3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测绘信息化是指在测绘工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测量,将所要测绘的内容用数字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应用范围较广,可以是防洪抗旱、水量调度、水土流失监测和水质评价等。信息化测绘系统主要有应用系统和决策系统。 
  3.1 信息化测绘应用系统  信息化测绘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了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表示层、支撑层和接口层。采集层可以完成测绘数据的采集,信息的获取。网络层可以完成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数据层可以完成与水利工程相关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应用层可以完成各种模型的演示,例如水利信息服务、预报决策等,其应用的最先进技术有3S技术。表示层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各个环节的共享和传播。接口层可以完成各级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整个水利工程连成一个整体,实现信息化控制。支撑层可以保证整个测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 信息化测绘决策系统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最终目的是防汛抗旱、水环境管理以及水土保持等决策应用,为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管理方案。水资源决策系统包括了防汛抗旱、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水环境支持系统等,它们在各个环节中起到的作用不同。 
  防汛工程主要利用遥测技术、遥感技术等来预测洪水、暴雨等,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和相关措施。抗旱决策支持系统主要通过遥感和旱情采集系统实现相关模型建立,准确获取第一手的决策资料。水土保持决策系统是建立在水土流失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的前提下,通过相关辅助系统完成水土流失的评价和预测,保证水保工程的科学规划和实施。实力综合系统可以辅助相关管理人员迅速作出科学决策,尽可能减少损失。 
  4  结语 
  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是当前建筑行业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测绘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将现代新型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不仅仅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工程控制造价成本、施工进度及运营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在未来发展中,测绘技术将会随着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生重大变革,逐渐走向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会给工程测绘和工程建设带来很大便利。 
  参考文献: 
  [1]沈伟.水利工程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164. 
  [2]高焕晨,李白羽.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08:45-46.
  [3]闾国年.地理信息共享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李雪梅,周艳,赵琪,等.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0,08(05):132-134. 
  [5]刘晓红,刘军伟.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引用,2013,07:57. 


本文TAGS:

  • 上一个文章: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探析
  • 下一个文章: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的EPC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   本文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02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