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混凝土重力坝外部变形测量系统及资料处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6 15:09

  本文关键词:关于在测绘工程专业中设置Matlab课程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年

混凝土重力坝外部变形测量系统及资料处理的研究

赵键  

【摘要】:目前我国的水电装机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一,各水利工程及其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运行也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然而我国一些流域上的大坝,尤其是中等规模的水利工程中,对大坝的外部变形监测仍未得到十分重视。大坝变形监测的目的在于进行大坝性状分析和变形预报,而想要准确地进行分析预报,就需要有一个先进可靠的外部变形测量系统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在现场检查并结合定期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对整个大坝的外部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对混凝土重力坝变形数据资料的处理提出了流程化的施行方法,为进一步进行工程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和预报提供了较为可靠易用的数据来源,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 (1)介绍了现今流行并在各大工程上均有应用的垂直位移监测系统和水平位移监测系统,对各种方法的优劣、能够达到的精度和不同监测项目的施测周期进行了详细介绍。 (2)将本文提出的改进数据跳跃法应用于工程实际。用它进行数据异常值的识别探测,不仅使异常值识别的准确度得到提升,同时也保证了测量数据的时间属性不丢失。将MATLAB编程简便,运算能力强,输出结果可视化程度高的特点运用到监测数据异常值识别的过程中,为监测数据异常值识别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高效的方法。 (3)在变形监测网平差方面,本文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应用,利用工程界广泛应用的MATLAB软件,编制了垂直位移监测网的秩亏自由网平差及拟稳平差的程序。其中拟稳平差程序不仅可以完成平差过程,还可以有效选定拟稳点,非常实用方便。 (4)提出用MATLAB对进行剔除粗差后的数据进行插值或多项式拟合。对于数据序列较短的情况,用线性插值即可达到要求。多项式拟合幂次不宜太高。 (5)利用MATLAB中自带的小波函数工具箱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序列的小波去噪。其中Haar和db3小波基为监测工程上使用较为合适的两种,选择小波基函数时可根据所要保留的原信息量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分解层数和去噪函数。 (6)本文对某重力坝外部变形监测的实施过程及数据处理进行了整体性的阐述,,应用改进数据跳跃法剔除了粗差,对用多种方法进行插值拟合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工程的控制网进行了平差校核,不仅使得上述方法得到了直观的应用,并且为今后安装有原理相同的监测系统的水利工程进行变形监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V698.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征东;;Matlab在测量平差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9年11期

2 唐敏,何金平,李珍照,吴云芳;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测值分析及其模块的实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3期

3 陈健;;MATLAB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9年02期

4 宋恩来;;混凝土坝变形监测中的精度问题[J];大坝与安全;2009年05期

5 何金平;张博;施玉群;;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问题[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3期

6 周世虎;高彦国;;大黑汀大坝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评定初探[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5期

7 鲁铁定,周世健,张立亭,官云兰;测量平差教学中MATLAB软件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4年01期

8 吴兆福;高飞;陶庭叶;;小波变换后的噪声信息在大坝变形监测精度评定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9 程化迁;;工程测量精度评定方法的探讨[J];工程勘察;1982年04期

10 陈天伟;建立基于MATLAB的测量控制网设计工具箱[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慧锋;;泡菜中亚硝酸根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熊严军;;水和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9期

3 侯继人;燃烧碘量法测定硫滴定终点判断新方法[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张晓娟;黎永秀;王胜碧;;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索鎏敏;华宁;韩英;康雪雅;;氧化沉淀法制备纳米级Mn_3O_4粉体及影响因素[J];微纳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6 王继刚;;关于在测绘工程专业中设置Matlab课程的探讨[J];北京测绘;2009年02期

7 穆向荣 ,张秀林 ,章守华 ,张弘 ,沈功田;双相钢的巴克好森效应[J];北京钢铁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8 乔欣;赵玲;;浅议强制合并仲裁[J];北京仲裁;2008年01期

9 陈碧珍;;EDTA容量法测定着色剂铁粉中Fe的探讨[J];玻璃;2010年07期

10 张玉姿;;石油焦粉及玻璃中钒的测定[J];玻璃;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龙;刘斌;文鸿雁;;移动基准站GPS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的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肖云;夏哲仁;王兴涛;孙中苗;;一种改进的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基线法[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吴晓燕;车登科;戴芳;;影像与矢量结合的道路自动提取及变化检测[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永书;张黎;夏定辉;;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的网络建设[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5 万奇灵;;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设计[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6 秦昆;孔令桥;许凯;;智能空间信息处理课程体系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7 程凤侠;王亚平;方应森;马建标;应超燕;;毛皮铬复鞣液循环使用过程中铬配合物组成的变化[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赵丽莹;杨波;张荣丽;王小唯;;OA资源的质量控制[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晓琼;刘杰;钱昆;王文俊;胡念苏;;基于核心模块的汽轮机组性能监测系统[A];2007年鄂、皖、苏、冀四省电机工程学会汽轮机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卷)[C];2007年

10 曾鸣;尚德兴;徐志强;张荣曾;;煤泥燃烧复合脱硫技术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军娜;基于形态学多尺度图像分析的海藻细胞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姜登钊;中药百部归经的研究及其在海洋中药研发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邢坤;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龙冲;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马先蒿属植物繁殖特征和种子萌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胡平平;多屏同步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史海莹;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邓睿;多源遥感数据和GIS支持下的台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蒋廷臣;星载宽幅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形变监测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吴云龙;GOCE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数据的预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本富;;关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的若干思考[J];北京测绘;2007年01期

2 覃辉;数学工具软件对测量平差教学改革的启示[J];测绘工程;2002年03期

3 张勤,蒋廷臣,王秀萍;小波变换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工程;2005年01期

4 潘雄;付宗堂;;Matlab软件在测量平差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7年01期

5 聂桂根;MATLAB在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1年02期

6 王永尚,李以赫,肖学年,王明善,庞尚益;数字水准仪的试验结果及其分析[J];测绘通报;2002年04期

7 张书毕;加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4年05期

8 岳建平;秦茂芬;;观测条件对数字水准仪读数的影响试验[J];测绘通报;2006年09期

9 岳建平;方露;黎昵;;变形监测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测绘通报;2007年07期

10 黄声享,刘经南;GPS变形监测系统中消除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J];测绘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曹为民,朱岳明;埃德混凝土重力坝的战争破坏与重建[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年02期

2 小池直弘 ,邓宣仲;日本三高混凝土重力坝的加高设计与施工[J];水利水电快报;2003年06期

3 刘健;刘康;王广月;;混凝土重力坝沿建基面滑动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4 陈雯;李昕;周晶;;混凝土重力坝整体动力特性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4期

5 李文珍;李勇;雒翠;;浅谈混凝土重力坝加高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方法[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7期

6 张甲文;孟会林;卢江仁;;混凝土重力坝在侵彻及爆炸加载下的仿真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3期

7 吕乐;向衍;;混凝土重力坝与坝基相互作用的转异特征研究[J];人民黄河;2009年09期

8 杨会臣;王海波;;混凝土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初探[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5期

9 李树山;解伟;;基于随机有限元的混凝土重力坝可靠度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9年05期

10 苏何先;潘文;杨建荣;赖正聪;;非溢流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性能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向东;焦彩虹;;混凝土重力坝的多轴强度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杨会臣;王海波;;混凝土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初探[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3 段红霞;李守巨;于贺;刘迎曦;;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损伤数值模拟[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蕴龙;陆述远;;混凝土重力坝随机地震动力响应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5 宋常;冯新;周晶;;高混凝土重力坝在强震作用下损伤破坏的数值模拟[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杨璐;李士民;沈新普;;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数值模拟[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杨璐;李士民;沈新普;;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数值模拟[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8 涂劲;李德玉;欧阳金惠;;含裂缝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9 邱流潮;;基于联合有限——离散元法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过程仿真[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10 陈培培;张国新;;混凝土重力坝廊道拱顶裂缝成因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胡学萃;[N];中国能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强;混凝土重力坝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邬昆;非局部多尺度方法及其在混凝土重力坝细观分析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3 王忠耀;向家坝水电站二期工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仿真与实时控制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陆路;混凝土重力坝在水下冲击波作用下的损伤及防护决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范书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模型破坏试验及可靠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游敏;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质量及利用标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勇;高混凝土重力坝建基岩体超前信息分析及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华;混凝土重力坝静动力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2 贾璐;高地震烈度下混凝土重力坝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振;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仿真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佳佳;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抗震仿真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段小波;混凝土重力坝抗震优化设计[D];河海大学;2004年

6 刘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婷;混凝土重力坝的可靠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宋常;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损伤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吴峰;混凝土重力坝对地震作用的库水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邓涛;混凝土重力坝裂缝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在测绘工程专业中设置Matlab课程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0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10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e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