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现代测绘技术在高架道路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9-29 19:56

  本文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在高架道路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常州市高架道路测绘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各项目作业依据、内外业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并探讨了采用GPS、GIS、精密水准测量、三维仿真技术等先进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常州市高架道路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为常州市高架道路的顺利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测绘保障作用。

第3 5卷第 1期 21 0 2年 O 1月

Vo . 5, .1 13 NO

M o e n Su v y n n a p n d r r e ig a d M p ig

J n 2 1 a.02

现代测绘技术在高架道路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宗庆, 敏 陈 (常州市测绘院,江苏常州 2 30 ) 1 0 2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常州市高架道路测绘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项目作业依据、各内外业数据采集与处理

流程,,并探讨了采用 GP、 I、密水准测量、 S GS精三维仿真技术等先进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常州市高架道路测绘工程中

的应用,为常州市高架道路的顺利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测绘保障作用。 关键词高架路测量三维仿真技术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6 2—4 9 (o 2 0—0 3 17 0 7 2 1 ) 1 0 3—0 4中图分类号:11 6 1J9

1前

双频 GP S接收机七台,样率设置为 5秒,频接采双收机标称精度为平面: 3mm+ 1p mXD。作业方 p法采用静态定位模式进行观测,与常州 C S系统 OR基站和常州市 C级 GP S控制点进行联测。观测前 G S接收机经江苏省质量监督测绘专用仪器检查 P站检验,仪器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3 2 2 G S接收机主要参数设置 .. P

常州市高架路建设是常州市的重点工程,为促进常州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开城市框架,拉打通城市交通脉络,州市市政府着手实施常州市高常架道路工程。为满足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的设计 及施工需求,常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常州市测 绘院进行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测绘工程项目,常为

观测时 GP S接收机主要参数设置如下: 几何强度因子 ( D )应不大于 6卫星高度 P OP值;截止角不小于 1。有效观测卫星总数不小于 5观 5;;测时段长度不大于 4数据采样间隔为 5 5;”。外业观测过程严格按 GP S操作规程及技术设计书要求进行。观测时,收机天线经严格对中,接 其对中误差水大于 2mm,线高在开关机时各量 天取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次量取较差两不大于2mm。关每一测站观测日期、名、器

有点仪高、关机时间等均在野外作了现场记录。开 3 3 GP . S数据处理 3 3 1平面坐标系统 ..

州市高架道路工程提供测绘保障。

2工程概述 2 1测区范围 .

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以龙城大道、龙江路、长 虹路、洋路四条城市主干道路相连,通江南路青在西侧、目山路东侧落地,龙城大道相接,成一天与构个环线,线长约 5 m,线共设置立交枢纽 5全 6k全 处,出人口 6 8个。 2 2测量任务 .

为满足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需求,常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常州市测绘院进行 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测绘工程项目,体工作内容具如下:四等 GP S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形图现地势测量、线断面测量、交匝道及集散车道高程主立

控制网平差坐标系统采用 1 5 94年北京坐标系, 投影面为椭球面,央子午线为 10的 3投影带,中 2。。 起算点为常州 C RS系统基站点和常州市 C级 O G S控制点。 P 3 3 2网平差软件 . .

测量、现有桥梁测量、沉降监测。

3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四等 G S P控制测量 3 1作业依据 .

基线解算软件采用商用软件 L IA e fc EC G oof e i C mbn dVeso 1 0控制网平差软件采用武汉大 o ie rin .,

《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7 全 ( J 3— 9 )《市测量规范》C J—9 ) 7、城 ( J8 9 3 2外业数据采集 . 3 2 1使用仪器 ..

学“科傻 G S P数据处理系统 V .” 30进行网平差。

4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四等水准测量 4 1作业依据 .

外业观测共采用 T p o, o t o c n S uh和 L i ec种 a三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 188— (/ 29


  本文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在高架道路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6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e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