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

发布时间:2016-10-03 10:27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

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

张继贤  唐新明  翟亮  

【摘要】:通过科技攻关,我国将基本建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本文在分析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含义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研究内容,并针对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陆海天一体化地球观测基准及动态实现技术、高精度地理空间数据实时获取平台、自动化和智能化地理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网格化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以及地理空间信息集成与应用技术六个部分。最后,本文提出了构建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保障措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208
【正文快照】:

1简介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发展战略。作为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空间信息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测绘正在更加紧密地融入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和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俊勇,文汉江,程鹏飞;中国大地测量学发展的若干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年06期

2 王新洲;;论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数据挖掘[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叶嘉安,朱家松;提升地理信息数据可获取性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4期

4 陈俊勇;面向数字中国 建设中国的现代测绘基准——对我国“十五”大地测量工作的思考和建议[J];测绘通报;2001年03期

5 李德仁;苗前军;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论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与应用[J];测绘工程;2002年03期

2 周星,陈军;面向国家电子政务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J];测绘科学;2003年01期

3 宋小冬;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的探讨与建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5年03期

4 顾旦生,张莉,程鹏飞,王权,李夕银,成英燕,秘金钟;我国大地坐标系发展目标[J];测绘通报;2003年03期

5 张全德,张燕平;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5年04期

6 林良光;应用GPS网络RTK技术建立区域性空间定位动态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东北测绘;2002年03期

7 毕硕本;闾国年;陈济民;;郑州—洛阳地区史前连续文化聚落的K-means聚类挖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5期

8 陈军;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构建[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9 陈俊勇,文汉江,程鹏飞;中国大地测量科学发展的若干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10 王新洲;;论《空间数据处理》课程建设[J];地理空间信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宁津生;罗佳;;卫星跟踪卫星模拟系统的创建[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2 张全德;;建立国家现代大地控制网的探讨[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施宝湘;曹学礼;施立群;陈为民;张旭东;;宁波市控制网改造方案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曹学礼;史秀保;;宁波市高程基准网的复测及数据处理[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铎;三维城市模型的数据内容[D];武汉大学;2004年

2 宁伟;非线性最小二乘测量平差与空间数据误差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述山;多源多维多类型多精度非线性数据处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正涛;卫星跟踪卫星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D];武汉大学;2005年

5 罗佳;利用卫星跟踪卫星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D];武汉大学;2003年

6 李景文;面向对象空间实体矢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荣;建立高程基准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3年

2 李春华;成都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田冉;房产地理信息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济民;基于连续文化序列的史前聚落演变中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沈萍月;基于ArcGIS 9 Geoprocessing的处理技术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郑良仁;气象空间数据共享库分析设计与实现[D];兰州大学;2007年

7 翁韬;基于VRS的成都市城乡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初步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健;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系统架构及软件体系设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黄海文;地图制图系统中组合式对象的应用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黄宇;单站CORS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洲;最小不确定度约束下的极大可能性估计[J];测绘工程;2003年01期

2 陈俊勇;面向数字中国 建设中国的现代测绘基准——对我国“十五”大地测量工作的思考和建议[J];测绘通报;2001年03期

3 陈述彭,周成虎,曾杉;我国城市化问题与城市信息系统的紧迫任务[J];地球信息科学;1998年02期

4 孔云峰,林珲;中国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状况的初步调查——由一组统计数据引起的思考[J];地球信息科学;2000年02期

5 陈俊勇,庞尚益,张骥,张全德;珠峰峰顶雪面高程和全球变暖[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6 孔云峰,林珲;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商业和经济中的应用初探[J];经济地理;1999年05期

7 王新洲;基于信息扩散原理的估计理论、方法及其抗差性[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李德仁,王树良,史文中,王新洲;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年06期

9 李德仁,王树良,李德毅,王新洲;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理论与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王树良,李德仁,史文中,王新洲;地学粗空间的理论与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刚;支撑向量机在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秦昆;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图像数据挖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星;周德军;乔朝飞;;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与战略重点探讨[J];测绘科学;2008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继贤;唐新明;翟亮;;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9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