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联合干涉测量和偏移量追踪提取大梯度地表形变

发布时间:2023-05-13 18:4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n SAR)可以从空间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形信息及地表微小形变信息,同时具备SAR本身固有的全天时、全天候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它的出现大大弥补了传统的测量手段如GPS、水准测量的不足之处。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小基线集In SAR、PS-In SAR等技术更是极大的扩宽该技术的应用场景。然而矿区形变剧烈,当两个相邻像元间的形变量大于雷达波长的1/4时,将会产生相位混叠,基于相位解缠的DIn SAR就无法获取到形变信息。像素偏移量估计(offset-tracking)技术基于SAR影像强度信息通过多级配准实现亚像元级精度的方位向和距离向二维地表形变信息获取,该技术对SAR影像相干性不敏感,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失相干现象。基于SAR影像强度信息的偏移量追踪方法为矿区大尺度、大梯度形变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利用升降轨数据使用DIn SAR技术和偏移量跟踪方法联合可以获得地表三维形变,可以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地面的形变情况。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概括如下(1)总结了现有DInSAR技术监测矿区形变的研究现状,阐述了...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DInSAR的研究现状
        1.2.2 偏移量追踪的研究现状
        1.2.3 三维形变提取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InSAR地表形变监测基本原理
    2.1 InSAR技术概述
        2.1.1 InSAR的基本成像原理
        2.1.2 InSAR获取地面高程的原理
        2.1.3 InSAR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2.2 DInSAR概述
        2.2.1 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
        2.2.2 差分干涉测量的处理流程
    2.3 偏移量追踪技术概述
        2.3.1 偏移量追踪技术原理
        2.3.2 偏移量追踪误差分析
    2.4 DInSAR和偏移量追踪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联合SBAS-InSAR和偏移量追踪获取矿区形变场
    3.1 时间序列InSAR技术
        3.1.1 高相干点选择
        3.1.2 最小二乘法时序InSAR
        3.1.3 小基线集InSAR技术
    3.2 小基线集的偏移量追踪原理和处理流程
    3.3 实验过程
        3.3.1 实验区概况与实验数据
        3.3.2 小基线集的DInSAR处理
        3.3.3 小基线集的偏移量追踪处理
        3.3.4 时序干涉测量和时序偏移量结果融合
        3.3.5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形变场的反演
    4.1 三维形变反演原理
    4.2 数据处理流程
        4.2.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源
        4.2.2 数据处理流程
    4.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的成果和结论
    5.2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参与的研究工作



本文编号:3816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816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d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