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8 07:22

  本文关键词: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安大学》 2009年

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郭新亮  

【摘要】: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是全球淡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严峻挑战,合理有效地利用中水资源是水文水资源学科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电力工业是我国重要产业之一,随着能源消耗日增,燃煤电厂废水以及粉煤灰排放量急剧增长,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加剧了水资源与能源的供给矛盾。合理开发利用电厂中水资源,使电厂废水回收利用达到最大化,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粉煤灰又是可以开发的资源,特别是用于土木建筑材料方面,且粉煤灰中往往含有固定碳、活性氧化硅、活性氧化铝、空心玻璃微珠、铁、锰等有用成分,每种成分都是单独可以利用的资源与能源财富。因此将电厂废水及粉煤灰都作为资源看待,研究其利用方式和利用途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准格尔燃煤电厂废水及粉煤灰特性的分析,发现电厂排放的各类废水水质差别比较大,粉煤灰的物化性质基本相近,但在物相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此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合实际的综合利用方案,特别是氧化铝提取的最佳技术方案,同时对粉煤灰中富含的硅铁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回收,最终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准格尔燃煤电厂水资源、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最优途径,探索研究一种能耗低、产渣量少、提取率高、无新污染产生、成本低、利润高、工艺实施过程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的提取方法。本论文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综述燃煤电厂中水资源及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分析研究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技术,指出其存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工艺路线。 (2)分析准格尔燃煤电厂中水资源及粉煤灰的基本特性,并实验模拟电厂废水回收后的中水资源作为实验用水,进行粉煤灰中氧化铝提取实验。 (3)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证明,粉煤灰各成分在烧结过程中反应的可能性,得出最佳的煅烧实验条件。 (4)通过理论、实验和计算分析证明,采用改良酸碱联合法和二次出溶法,使用水浸、盐酸酸浸粉煤灰烧结产物,分离硅胶,制得纯净氧化铝产品,并通过调节碱溶液浓度使Fe(OH)_3以溶胶形式存在,多次碱溶液洗涤提高其纯度。 (5)在实验过程中回收碳酸钠、盐酸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7
  • 1.1 燃煤电厂中水资源10-12
  • 1.1.1 中水资源10-11
  • 1.1.2 燃煤电厂废水资源化利用11-12
  • 1.2 粉煤灰资源利用现状12-14
  • 1.2.1 粉煤灰在水泥工业的应用12
  • 1.2.2 粉煤灰在农林牧业方面的应用12-13
  • 1.2.3 粉煤灰处理废水的应用13
  • 1.2.4 从粉煤灰中回收金属镓13
  • 1.2.5 粉煤灰在烟气脱硫方面的应用13
  • 1.2.6 粉煤灰砖13-14
  • 1.2.7 从粉煤灰中选取漂珠14
  • 1.3 粉煤灰资源国外利用现状14-17
  • 第二章 粉煤灰中氧化铝提取技术研究现状17-26
  • 2.1 硫酸铵烧结法17-18
  • 2.2 石灰石烧结法18-19
  • 2.3 碱石灰烧结法19-20
  • 2.4 酸碱联合法20-21
  • 2.5 氟化铵助溶法21-22
  • 2.6 微波助溶法22-23
  • 2.7 存在问题23-24
  • 2.8 研究目的、内容及工艺路线24-26
  • 2.8.1 研究目的及内容24
  • 2.8.2 工艺路线24-26
  • 第三章 燃煤电厂中水资源及粉煤灰的基本特性26-38
  • 3.1 燃煤电厂中水资源特性26-27
  • 3.2 燃煤电厂粉煤灰的形成过程27-28
  • 3.3 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征28-38
  • 3.3.1 物理特性28-33
  • 3.3.2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33-35
  • 3.3.3 物相特征及活性35-38
  • 第四章 实验部分38-44
  • 4.1 主要仪器设备38
  • 4.2 主要原料与试剂38-39
  • 4.2.1 主要原料38
  • 4.2.2 主要辅料38-39
  • 4.2.3 主要试剂39
  • 4.3 测定方法39-40
  • 4.3.1 铝的测定方法39
  • 4.3.2 铁的测定方法39-40
  • 4.4 实验步骤40-41
  • 4.4.1 粉煤灰煅烧实验40
  • 4.4.2 浸取实验40-41
  • 4.4.3 分离实验41
  • 4.4.4 回收实验41
  • 4.5 工艺过程分析41-44
  • 4.5.1 煅烧阶段41-42
  • 4.5.2 浸取阶段42-43
  • 4.5.3 碳分阶段43
  • 4.5.4 回收阶段43-44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44-61
  • 5.1 粉煤灰粒度分布特征44
  • 5.2 煅烧分解实验44-49
  • 5.2.1 以氧化钙为配料44-46
  • 5.2.2 以氢氧化钠为配料46
  • 5.2.3 粉煤灰直接煅烧实验46-47
  • 5.2.4 以碳酸钠为配料47-48
  • 小结48-49
  • 5.3 Al_2O_3浸提实验49-55
  • 5.3.1 氢氧化钠溶液浸取49-51
  • 5.3.2 水浸取51-53
  • 5.3.3 盐酸浸取53-54
  • 小结54-55
  • 5.4 分离实验55-58
  • 5.4.1 碳分条件55
  • 5.4.2 硅胶分离实验55-56
  • 5.4.3 铁红分离实验56-57
  • 5.4.4 氧化铝的分离57
  • 小结57-58
  • 5.5 回收实验58
  • 5.5.1 碳酸钠的回收58
  • 5.5.2 盐酸回收58
  • 5.6 Al_2O_3提取工艺设计58-61
  • 主要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金根;唐锦霞;王翠平;;粉煤灰碱石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2年01期

    2 赵毅,赵英,陈颖敏;从粉煤灰中分离镓的实验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1998年01期

    3 王俊;肖波;魏群;;中水回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6年08期

    4 刘国光,刘兴旺,,候杰;粉煤灰吸附性能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4年05期

    5 宗润宽,王慧,苏艳霞,胡金榜;粉煤灰综合利用开发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2003年10期

    6 张金利,李韡,张秀英;粉煤灰吸附处理酸性红3B染料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2001年05期

    7 杨久俊,毋雪梅,黄明,杨怡娜;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分析研究[J];河南建材;2003年03期

    8 宋剑飞,李立清,李丹;粉煤灰资源化及其综合利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3年02期

    9 李样生,李璠,刘光华;国内外从粉煤灰提锗现状[J];江苏化工;2000年12期

    10 谢炜平,张策;利用酸溶—微波热解法从粉煤灰中制取聚合氯化铝的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邬国栋;粉煤灰资源化利用中碱溶法溶出硅铝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2 李强;火电厂废水零排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竹青,易晓娥,安从俊;粉煤灰对单体直接染料脱色效果的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3年01期

    2 衣守志,石淑兰,贾青竹,苏继成,段瑛博;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造纸;2003年04期

    3 阎存仙;粉煤灰的综合利用[J];上海环境科学;1996年02期

    4 陈永红,朱其永,张玲玲;固体废渣制取复合净水剂的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1999年03期

    5 薛方亮;高彦林;张雁秋;;改性粉煤灰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2期

    6 李剑超,褚君达,丰华丽,林广发;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最新应用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7 王鹏飞;;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8 卢素焕,张振声,许佩瑶,张建平;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电力情报;1998年02期

    9 季惠明,吴萍,张周,徐明霞;利用粉煤灰制备高纯氧化铝纳米粉体的研究[J];地学前缘;2005年01期

    10 钱觉时,范英儒,徐锋;粉煤灰活性激发试验研究[J];房材与应用;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志民;杨静;丁浩;;硅酸盐固体废弃物应用的研究进展Ⅰ——粉煤灰应用研究新成果[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徐利华;王体壮;化金良;张雷;张殿一;李文超;;新型生态耐火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再循环技术[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3 陈登福;杨剑;林杰;刘瑞斌;刘清才;温良英;;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技术进展[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4 翁端;杨磊;;环境治理材料与废弃物资源化[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5)[C];2005年

    5 曹先艳;岳钦艳;高宝玉;徐强;;粉煤灰处理分散黄SE-6GFL废水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志梅;占永革;;染料废水治理工艺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秀文;张林涛;马鸿文;袁柯;;由粉煤灰合成铝硅介孔分子筛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杰;刘瑞斌;陈登福;;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技术进展[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9 佟志芳;邹燕飞;李英杰;;以KF为助剂焙烧粉煤灰活化机理[A];2008年全国湿法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吴艳;翟玉春;牟文宁;孙扬;;粉煤灰提铝渣中二氧化硅在高浓度碱液中的溶解行为[A];2008年全国湿法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雅曦;城市污水污泥重金属控制机理及堆肥利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胡家国;电厂粉煤灰矿山充填胶凝机理研究及水化反应动力学特性[D];中南大学;2004年

    3 霍晓君;配施粉煤灰等三种废弃物改良包头砂化土壤生态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周学武;粉煤灰与污泥配施改良山东郑路、华丰盐碱地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王丽华;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聂轶苗;SiO_2-Al_2O_3-Na_2O(K_2O)-H_2O体系矿物聚合材料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张战军;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等有用资源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陈建刚;粉煤灰合成沸石固磷机制及固磷能力强化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李宏;Fenton高级氧化技术氧化降解多环芳烃类染料废水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王湖坤;复合累托石颗粒材料的制备及处理铜冶炼工业废水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晔;粉煤灰各组分絮凝性、酸碱处理对絮凝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王志刚;环境友好型渠道衬砌材料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邬国栋;粉煤灰资源化利用中碱溶法溶出硅铝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耿健;混合水泥水化产物中C-S-H凝胶的半定量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彭伟;改性淀粉两性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刘盛余;钢渣吸附处理废水的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7 陈晓婷;几种改良材料对镉铅锌污染土壤上小白菜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8 王兆锋;新型复垦基质与适种植物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9 殷承启;造纸废水处理及工业回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10 郭建民;废物研制聚硫硅酸铁铝新型混凝剂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瑛瑛;李来时;吴艳;宁志强;翟玉春;;粉煤灰精细利用——提取氧化铝研究进展[J];轻金属;2006年05期

    2 赵剑宇,田凯;微波助溶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工艺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华;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祥;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与工程实现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丁宏娅;采用改进酸碱联合法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宋晓晨;大连机场升降带回填土力学特性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衍初,曲长菱;粉煤灰利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3年04期

    2 陈颖敏,赵毅,张建民,马双忱;中温法从粉煤灰中回收铝和硅的研究[J];电力情报;1995年03期

    3 李剑超,褚君达,丰华丽,林广发;我国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最新应用研究[J];广西电力工程;2001年02期

    4 郭永龙,王焰新,蔡鹤生;粉煤灰在工业污水处理上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1年12期

    5 周光,王廷吉;利用非金属矿制备白炭黑现状及发展前景[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孙俊民,韩德馨;粉煤灰的形成和特性及其应用前景[J];煤炭转化;1999年01期

    7 哈丽丹,卢晓泉;沉淀法制取白炭黑[J];牙膏工业;2000年04期

    8 喻青;赵新华;秦琦;薛岩;;中水回用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9 徐建华;史雪霏;张道方;;分散式小区污水回用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5期

    10 林英姿,韩相奎,艾胜书;城市中水回用初步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澄;开发空中水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J];决策咨询;1997年08期

    2 郭光琳,张化力,贾秀峰;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中水资源利用[J];中国环境管理;2004年02期

    3 杨复生,刘子杰;开发中水资源 建设中水工程[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1年04期

    4 华德尊;李春艳;陈景岩;王忠良;张怀姝;;哈尔滨市松北区景观渠道沿岸湿地恢复的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5 赵蕾;代世峰;张勇;王西勃;李丹;逯雁峰;朱兴伟;孙莹莹;马玉文;;内蒙古准格尔燃煤电厂高铝粉煤灰的矿物组成与特征[J];煤炭学报;2008年10期

    6 张学文;;新疆的水源问题[J];自然杂志;1988年08期

    7 卫严敏,何大明;西部开发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年S1期

    8 翟滨;中水市场若隐若现[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10期

    9 舒燕;褚华;高继红;;中水在包钢人工湖和绿地灌溉中作用的分析[J];包钢科技;2010年05期

    10 张恒君;乔思华;;晋中水资源及其污染[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安强;;浅谈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利用的几个问题[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邢大韦;;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问题[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阎烨蓉;;论西部开发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4 苟俊华;何大明;;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王铮;郑一萍;冯皓洁;;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供需分区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陈江峰;邵龙义;Colin R Ward;;高铝粉煤灰特性及其合成莫来石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进福;史贞伟;宗金伟;李秀东;;莱西市污水无害化处理及中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许自昌;王颖;;土地整理中水资源平衡研究——以谷城县冷集镇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9 胡利光;;钢铁生产中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A];第二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怀有;赵安成;脱中平;白文瑷;;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关于集雨节灌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严真 王泠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记者 汪志祥;[N];中国气象报;2000年

    4 戴随刚 庞鸿魁;[N];中国气象报;2004年

    5 宫卫平;[N];中国气象报;2003年

    6 穆东升;[N];中国气象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雄 实习生 李宏;[N];陕西日报;2006年

    8 ;[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连言;[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中国科协青少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德彬;人工草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新亮;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沈淑红;城市住宅小区节水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云;成都郫县的现代农业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杜丹丹;滦河大河口西山湾串联水库优化调度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长安大学

    相关作者

    >贾德彬 >杜丹丹

    >郭新亮 >刘云

    >沈淑红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18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