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基于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汽油机排放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2 20:07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汽油机排放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大学》 2008年

基于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汽油机排放性能研究

张桐山  

【摘要】: 国内外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净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靠传统改善发动机排放指标的技术手段已明显不能突破排放标准的限制。很多研究表明,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不但能够提升车用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在改善排放性能方面也有良好表现,使之成为一种控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新手段。 本论文以国内某一知名公司开发的一款1.5L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在进气侧加载了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可变气门正时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上。通过查阅大量技术资料和论文,对国内外先进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和实现机构进行分析研究,在理论上就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影响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原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可变气门正时的实际控制策略。同时,重点研究了实验用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构造、原理以及工作特性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在发动机上的布置进行了分析。 通过台架实验研究可变气门正时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进气侧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能够较大幅度的改善汽油机在大部分工况下的排放性能,特别是常用工况的部分负荷下,NOx可降低10%-15%,HC可降低10%左右,总体而言,对CO排放的影响不大,但在高速高负荷阶段,CO的改善较为明显。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先进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可变气门正时这一新型的发动机排污控制手段,验证了可变气门正时在改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排放,为进一步研发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K4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6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7-8
  • 1.2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8-15
  • 1.2.1 基于凸轮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9-12
  • 1.2.2 无凸轮轴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12-14
  • 1.2.3 我国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14-15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5-16
  • 第二章 可变气门正时影响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基本原理16-27
  • 2.1 汽油机排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16-19
  • 2.1.1 CO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6
  • 2.1.2 HC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6-17
  • 2.1.3 NOx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7-19
  • 2.2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对各排气污染物的影响19-22
  • 2.2.1 VVT影响CO排放的原理19-20
  • 2.2.2 VVT影响HC排放的原理20-21
  • 2.2.3 VVT影响NOx排放的原理21-22
  • 2.3 VVT的不同实现方式对排放性能的影响22-25
  • 2.3.1 进气凸轮相位连续可变22-23
  • 2.3.2 排气凸轮相位连续可变23-24
  • 2.3.3 进排气等相位调节24
  • 2.3.4 进排气独立相位调节24-25
  • 2.4 可变气门正时的控制策略25-26
  • 2.5 本章小节26-27
  • 第三章 CVCP 系统组成、原理、影响因素及在发动机上的布置27-37
  • 3.1 CVCP系统的组成27-32
  • 3.1.1 凸轮相位器和油压控制阀的结构组成27-29
  • 3.1.2 凸轮相位器和油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29-32
  • 3.2 CVCP系统的控制原理32-33
  • 3.3 CVCP系统的布置方案33-34
  • 3.3.1 原机结构介绍33
  • 3.3.2 CVCP系统在发动机上的布置33-34
  • 3.4 影响相位器工作特性因素的研究34-36
  • 3.4.1 供油油路对相位器工作特性的影响34-35
  • 3.4.2 机油温度对相位器工作特性的影响35-36
  • 3.5 本章小节36-37
  • 第四章 实验方案及主要实验内容37-49
  • 4.1 实验方案的确定37
  • 4.2 实验测试设备及仪器介绍37-44
  • 4.2.1 主要硬件系统37-41
  • 4.2.2 标定采用的软件系统41
  • 4.2.3 曲轴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布置41-44
  • 4.3 主要实验内容44-48
  • 4.3.1 可变气门执行机构的正确性验证44-46
  • 4.3.2 电控系统基本控制模型的标定46-47
  • 4.3.3 点火提前角的确定47
  • 4.3.4 VVT相位确定47-48
  • 4.4 本章小节48-49
  • 第五章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49-63
  • 5.1 VVT相位的选点标准49-53
  • 5.2 VVT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53-62
  • 5.2.1 负荷特性下标定VVT与原机配气相位排放数据的对比分析53-60
  • 5.2.2 标定VVT与原机配气相位下排放数据的三维坐标图分析60-62
  • 5.3 本章小节62-63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63-65
  • 6.1 全文总结63-64
  • 6.2 工作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8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8-69
  • 附录69-73
  • 致谢7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蔡锐彬,司徒达擎;EGR对改善汽油机排气热反应净化效果的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0年02期

    2 陈勤学,崔可润,朱国伟;可变气门系统的研究与发展[J];车用发动机;2002年03期

    3 徐百龙,刘金山,谭满志,姜立永,刘巽俊;利用排气再循环降低汽油机的NO_x排放[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0年02期

    4 李晓萍,朱彤,吴家正;高温空气燃烧中燃气/空气速度比对NO_X生成的影响[J];工业加热;2004年04期

    5 毛华永,李国祥,徐秀兰,杨滨,王伟;汽油机NO_x的形成及控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4期

    6 苏岩,李理光,肖敏,曾朝阳;可变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汽车技术;2000年10期

    7 王立彪;何邦全;谢辉;赵华;;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的研究进展[J];汽车技术;2005年12期

    8 杨祥海,李志军,赵谊,韩宝初,刘天宇;车用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危害[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云川;汽油机未燃碳氢排放的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朱涛;EGR对汽油机排放和性能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秀勇;李国祥;胡云萍;;喷雾夹角影响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CFD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7年01期

    2 朱尚龙;陈丽;朱彤;吴家正;;矩形空气喷口长宽比对高温空气燃烧NO_x排放的影响[J];工业炉;2005年06期

    3 陈宇杭;郑百林;武秀根;瞿承伟;;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压缩冲程影响的数值模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7年03期

    4 蔡锐彬,农加进;车用发动机排气再循环试验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2年05期

    5 冯迎霞,俞水良;车用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技术进展[J];机电工程技术;2005年01期

    6 张廷羽,张国贤;电液气门驱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J];流体传动与控制;2005年03期

    7 朱远志,尹志民,曾渝,郝勇刚;重型发动机气门座圈磨损机理与材料[J];内燃机工程;2004年04期

    8 毛华永,李国祥,胡云萍,刘海涛,王伟;机动车排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J];内燃机;2005年02期

    9 李理光,苏岩,王云开,陶建武;液压张紧器式可变配气相位机构的设计与试验[J];内燃机学报;2002年04期

    10 汪波,赵雨东,吴亚楠,付雨民;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开环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J];汽车技术;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忠民;俞小莉;沈瑜铭;;配气机构正时特性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继夏;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与环境交通容量计算模式和因子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2 刘昊;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探索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希珍;电磁全可变气门的仿真控制及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曾文;催化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其在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中应用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谭德荣;小排量汽油机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及其优化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蒋坚;直喷式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闭环控制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石秀勇;喷油规律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杜宝国;基于近距撞壁的柴油机准伞状喷雾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村供;适应环保新标准的汽车排放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2 石祥义;采用二次空气喷射和催化转化器的摩托车尾气后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苏炎玲;内燃机无凸轮电液驱动配气机构的设计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徐玉梁;车用四气门汽油机气道及缸内气体流动状态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朱涛;EGR对汽油机排放和性能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王建伟;6102增压柴油机燃烧过程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王勇波;内燃机配气机构优化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贺玉海;柴油机中压共轨液力增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志锐;基于电液驱动的内燃机无凸轮配气机构的设计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尹晓青;135型柴油机气门定时及升程的电控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适应,邓康耀,崔静,顾宏中;进排气管一维非定常流动计算方法的比较[J];车用发动机;2000年03期

    2 丁旭;石垚;巨天珍;任正武;;道路交通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综述[J];甘肃科技;2006年10期

    3 韩同群;马祥宁;;应用CFD/CAD技术对柴油机进气管进行优化设计[J];内燃机;2006年01期

    4 张江城,顾宏中;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容积法一维非定常流模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常思勤;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中网格划分方法的研究[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6 徐秀华,夏少华;模拟计算在发动机优化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车用动力;2002年03期

    7 许元默 ,帅石金 ,王燕军 ,孙勇;发动机缸内数值模拟现状及发展方向[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2年05期

    8 许海洲;一种间隙密封叶片式摆动液压马达的泄漏控制[J];机床与液压;1998年01期

    9 李新平,霍族亮,于仁萍,史庆国,葛云燕;基于Matlab/Simulink的液压缸建模与仿真[J];煤矿机械;2005年07期

    10 熊光楞,王克明,陈斌元,杨流辉,范小东,王丹妮;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祖炳锋;基于虚拟设计的车用四气门汽油机工作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李彬轩;柴油机电控单元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其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邹博文;基于模型的汽油机空燃比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苗苗;CNG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李景渊;发动机进气系统性能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杨宝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汽油机上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王德春;车用汽油机进排气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邵治家;6106柴油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伟涛;增压柴油机进气系统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吴俊刚;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VVT机构的研制[D];重庆大学;2005年

    8 王立彪;全可变气门机构闭环控制策略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范俊民;465Q汽油机电控系统冷启动性能的标定[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向禹;491QE型汽油机电控系统的匹配标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佐华,周龙保,潘克煜,蒋德明;点燃式发动机缸内未燃HC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车用发动机;1993年05期

    2 王天灵,黄为钧,韩永成,于光;利用EGR技术降低CA6102汽油机NO_x排放的基础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1998年04期

    3 汪映,周龙保,蒋德明;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车用发动机;2002年05期

    4 杨帅,张振东;增压直喷柴油机EGR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3年06期

    5 曲明辉,张春润,贺宇;采用排气再循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J];柴油机;2000年06期

    6 蔡锐彬,,杨建威,陈子健;汽车排气热反应净化机理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7 武得钰,史久明,周龙保;用排气再循环控制汽油机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1990年01期

    8 郭海涛,黄佐华,周龙保,蒋德明;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未燃碳氢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1996年04期

    9 平银生,张逸敏,蔡东波,吴旭陵,何国炜,侯洪川;利用EGR降低柴油机排放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0年04期

    10 史绍熙,苏万华;内燃机燃烧研究中的几个前沿问题[J];内燃机学报;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泠风;;我国高辛烷值汽油的发展历史(一)[J];中外能源;2009年12期

    2 李志军,刘书亮,林建生,刘伍权,王健;车用汽油机稀燃及其净化技术[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1年02期

    3 汪长军,李岳林,刘志强;基于基本竞争型网络的车用汽油机失火度的识别[J];汽车电器;2004年01期

    4 杨永平;汽油机功率的校正—对内燃机功率标定的讨论[J];内燃机工程;1981年03期

    5 吴铁生;;提高汽油机低速扭矩的探讨[J];内燃机;1986年01期

    6 崔心存;汽油机燃用高甲醇混合燃料的研究[J];汽车技术;1987年12期

    7 魏励勇;吴佩洁;;日本摩托车用汽油机参数之分析[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78年04期

    8 韩浩然;;高压缩比车用汽油机燃用低标号汽油的措施[J];内燃机;1987年04期

    9 刘巽俊,王天灵,刘忠长,袁忠庄,于光;车用汽油机EGR率、点火定时和空燃比的优化[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10 吴义虎,张志沛,张利军;基于神经网络的车用汽油机失火程度模糊诊断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锐;朱军;;汽车燃料效率先进技术及其应用[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周锐;朱军;;汽车燃料效率先进技术及其应用[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灵;詹樟松;闵龙;谯鑫;韦颂;刘斌;张晓宇;朱玉明;王茂辉;;VVA发动机润滑系统CAE优化[A];2010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4 史绍熙;;四气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缸内滚流运动的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杨杰;;面对环保与能源的双重压力内燃机企业发展应对——柴油机的技术发展[A];第二届(2002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信息报;2008年

    2 李安定;[N];国际商报;2007年

    3 ;[N];国际商报;2008年

    4 胡启林;[N];中国工业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晓惑;[N];当代汽车报;2006年

    6 郝红波;[N];中国质量报;2004年

    7 ;[N];当代汽车报;2007年

    8 ;[N];消费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修霄云;[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10 日尧;[N];福建工商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颜伏伍;车用汽油机电控、催化转化及匹配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邱先文;降低车用稀燃汽油机有害排放物NO_X的排气再循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梁金广;混合动力车用汽油机效率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桐山;基于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汽油机排放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贾国海;车用汽油机喷油系统性能仿真及智能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树青;基于涡轮增压技术的车用汽油机性能提升及试验评价[D];湖南大学;2012年

    4 冯康;基于Atkinson循环的车用汽油机节油潜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陈喆;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宝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汽油机上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石来华;基于GT-POWER的车用汽油机动力性能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8 王海龙;车用汽油机低排放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李子非;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配气相位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10 俞晓璇;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停缸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汽油机排放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23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a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