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渤海海峡地区高分辨率地震层序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化

发布时间:2022-12-04 01:37
  通过对渤海海峡1096 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进行解译,并结合钻孔岩心资料,探讨渤海海峡地区地层结构及第四纪环境演化过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在单道地震剖面上共识别出7个地震反射界面,划分出7个地震反射单元,组成5套地震层序.其中,层序Ⅰ由U1组成,为一套强振幅、连续性较好的平行、亚平行反射波组成,厚度为0~30 m,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层;层序Ⅱ由U2组成,为低振幅、连续性较差的平行、亚平行反射波组,部分为声学透明或半透明反射层,厚度为0~50 m,为中更新世沉积层;层序Ⅲ由U3-U5组成,上部为低振幅的杂乱反射,部分为声学透明或半透明反射层,中部为连续性较好的强反射单元,下部以杂乱反射为主,最大厚度超过300 m,为早更新世沉积层;层序Ⅳ由U6组成,以杂乱反射为主,局部褶皱变形,仅在老铁山水道地区残留;层序Ⅴ由U7组成,为渤海海峡沉积地层的基底,由一套弱振幅、低连续、成层性差的地震反射单元组成.研究表明,渤海海峡第四纪以来经历多期环境变迁,并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不同的反射特征.早更新世早期-中期,地震反射以杂乱反射为主,连续性较差、反射弱,指示陆相沉积;早更新世晚期,声学透明或半透明...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层位标定
    3.2 地震反射界面识别
    3.3 地震反射单元划分
    3.4 地震层序及展布特征
    3.5 活动断裂及展布特征
    3.6 区域沉积过程与环境演化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海海峡BHS01孔海陆交互相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 孙军,路月,杨慧良,褚宏宪,祁江豪,刘长春,李攀峰,窦振亚.  海洋地质前沿. 2019(08)
[2]渤海海峡BHS01孔沉积物磁性地层学研究[J]. 孙军,杨慧良,何磊,褚宏宪,路月,李攀峰,刘长春,祁江豪,强小科.  现代地质. 2019(02)
[3]南黄海3.50Ma以来海陆环境演变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J]. 梅西,张训华,刘健,王中波,郭兴伟,黄湘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1)
[4]渤海海峡跨海桥隧建设的海洋地质环境分析及修建方案思考[J]. 尹延鸿,叶思源,赵铁虎,尹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3)
[5]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质条件调查与分析[J]. 赵铁虎,齐君,梅赛,高小惠,冯京,李攀峰.  科技导报. 2016(21)
[6]渤海盆地演化的年代学研究[J]. 易亮,姜兴钰,田立柱,于洪军,徐兴永,石学法,秦华锋,邓成龙.  第四纪研究. 2016 (05)
[7]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J]. 侯方辉,王保军,孙建伟,李日辉,温珍河,孟祥君,陈晓辉.  海洋地质前沿. 2016(05)
[8]渤海海峡及邻区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活动特征[J]. 刘忠亚,彭轩明,赵铁虎,孙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1)
[9]海域高分辨率24道地震采集技术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中的应用[J]. 史慧杰,赵铁虎,褚宏宪,孙运宝,秦轲,杨源,齐君,梅赛.  海洋地质前沿. 2015(10)
[10]渤海新生代盆地浅部构造迁移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探讨[J]. 信延芳,郭兴伟,温珍河,吴智平,李伟,罗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4)

博士论文
[1]渤海南岸LZ908孔海陆交互相地层气候代用指标及沉积环境研究[D]. 姚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硕士论文
[1]渤海海峡地区微震监测与活动断层研究[D]. 于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D]. 刘忠亚.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6
[3]黄渤海表层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D]. 王双.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基于高分辨率声学探测的渤海海峡地貌及灾害地质研究[D]. 冯京.中国海洋大学 2014
[5]渤海海峡地震海洋学特征研究[D]. 尉佳.中国海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07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707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