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多孔吸附材料对水中氯代烃的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2 01:16
  氯代烃水体污染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吸附技术由于反应快速、简单操作等特点被广泛研究,寻找高效吸附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活性炭纤维和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改性,制备了ACF/SiO2和UiO-66/GrO复合材料,研究其对水中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T)、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和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PCE)的吸附性能,并探讨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吸附机理等。制备了ACF/ZnO、ACF/La2O3和ACF/SiO2三种改性材料,研究表明,ACF/SiO2复合材料吸附效果最好。表征显示SiO2颗粒成功负载到ACF表面;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下降,但孔径增大。研究ACF/SiO2对CT、TCE和PCE吸附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同一浓度下,三种氯代烃(Chlorinated hydrocarbons,CHCs)的去除效率为R<...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氯代烃的性质与危害
    1.2 氯代烃污染现状
    1.3 氯代烃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活性炭纤维材料研究进展
        1.4.1 活性炭纤维特点
        1.4.2 活性炭纤维吸附研究进展
    1.5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进展
        1.5.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特点
        1.5.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金属/非金属改性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活性炭纤维改性方法
        2.2.1 ACF/ZnO材料的制备
        2.2.2 ACF/La2O3 材料的制备
        2.2.3 ACF/SiO2 材料的制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步骤
        2.3.2 氯代烃的配制
        2.3.3 氯代烃检测方法
    2.4 吸附剂表征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ACF/ZnO吸附性能
        2.5.2 ACF/La2O3 吸附性能比较
        2.5.3 ACF/SiO2 吸附性能比较
        2.5.4 不同改性条件吸附性能比较
        2.5.5 ACF/SiO2 材料表征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改性ACF/SiO2 对水中氯代烃的吸附性能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步骤
        3.2.2 氯代烃溶液的配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CF/SiO2 吸附氯代烃影响因素
        3.3.2 ACF/SiO2 吸附动力学
        3.3.3 ACF/SiO2 吸附热力学
        3.3.4 ACF/SiO2 吸附等温线
        3.3.5 吸附剂再生性能
        3.3.6 吸附机理探讨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UiO-66/GrO对水中氯代烃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UiO-66/GrO的制备与溶液的配制
        4.2.1 UiO-66/GrO的制备
        4.2.2 氯代烃溶液的配制
    4.3 UiO-66/GrO表征方法
    4.4 实验方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UiO-66/GrO材料的表征
        4.5.2 UiO-66 与UiO-66/GrO吸附性能对比
        4.5.3 UiO-66/GrO-5 吸附氯代烃影响因素
        4.5.4 UiO-66/GrO-5 吸附动力学
        4.5.5 UiO-66/GrO-5 吸附热力学
        4.5.6 UiO-66/GrO吸附等温线
        4.5.7 吸附剂再生性能
        4.5.8 吸附机理探讨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992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992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