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创新性实验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7-10 03:02

  本文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实验与环境工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论文发表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创新性实验的探索与思考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创新性实验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14-06-04 发布:  

  2013年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3年8期

  摘 要:人类社会对环境的污染,可以追溯到19世纪工业文明的开始。20世纪中下旬,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达到了顶峰,地球大气层因受到人类排放出的各种废气和有害气体而出现了臭氧空洞。针对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大气控制工程的实验创新,也为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创新性实验;探究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所谓“大气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的活动中或自然过程中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在达到足够的时间后,危害到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1 大气污染的形成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越高,污染就越严重,危害也相继增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之外,排放源的高度、气象和地形因素也有一定的关联。
  污染物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受外力的影响稀释扩散。因为大气层中大气湍流极不稳定,如果因大气湍流加强,是大气不稳定,加快了污染物的扩散稀释速度,反之,污染物的稀释速度就会减慢。大气活动中降水可以缓解一下大气层中的污染物,但是污染物随着降水运动降落,又造成了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2 我国大气污染问题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的大气问题开始出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大气问题已经日益严重。据环保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大气污染之中,酸雨覆盖面积在全国总面积的1/3;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球首位,臭氧层消耗量居全球第二。我国自2002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之后,大气污染问题对于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有严重的影响。
  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为防止大气污染问题的继续恶化,我国在八十年代启动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1995年,我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内容进行了修订,2000年再次进行修订。从这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以防治和降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污染为目的的一项工程。这一项工程已被国家教育部纳入“十五”规划当中,纳入了高等教育院校的基本课程之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以实验课为主,针对工科学生的而设置。核心内容是污染的控制技术。课程内容多是实验课与理论课。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和实践大气污染的控制方法。
  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创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以“理论为辅、实验为主”的一门课程。实验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传统的验证实验课,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客体。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满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人才需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验课程需要改革创新。
  第一、实验课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球首位,因为二氧化硫排放而引起的酸雨污染面积已达我国领土的1/3,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据这个课题,课题组可以设置“吸收法排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实验”,变化原有的操作条件,以教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新实验课的环境下,充分掌握脱硫技术,对于技术发展有新的认识。
  第二、实验课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对于无回收价值的低浓度废气,生物膜法以其投资低、运行维护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广大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对此,课题组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开发生物膜应用工程。
  第三、创新实验设备。在废气排硫等试验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污染物质泄露挥发的问题出现。这些污染物质对于人体危害性极大,严重时会影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更新室内空气净化设备非常有必要。在国内,纳米催化技术效率高、成本低,对于环境和人体也没有损害,所以学校可以采用该设备,对实验时可能造成的废气挥发进行净化。
  5 实验教学的创新
  第一、改革原有的评分机制。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实验课程中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课程内容,教学课程的质量非常重要。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按责任分工,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可进行岗位轮替,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实验环节中都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享各自得到的数据。实验操作占期末总评分的30%,评分要以实验思路清晰、操作认真谨慎、态度严谨为标准。实验报告课占评分的50%,评分标准则是对于数据的分析、思考、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第二、丰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实验本身,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入,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方便授课,加强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在拓展学习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6 结束语
  针对本课程中的独有特点,进行合理有序的创新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丽芬,,全燮,杨凤林.大气污染控制实验与环境工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
  [2]柴立元,王云燕.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3]徐竞成,黄翔峰,朱毓秀,等.环境学科创新实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4).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实验与环境工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8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a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