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设计改革

发布时间:2016-07-14 20:12

  本文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设计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设计改革

......................................................................................................................................................................................................................................................................................

[日期:2012-01-27]作者:隋涛,刘娟娟 收录:中华论文网[字体:]

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设计改革


  关键词: 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 plan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engineer;course design;practical ability;sense of originalit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91-02
  0 引言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见严峻,一方面企业抱怨工科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弱化、不适应企业要求;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大学生 实习 ,不愿意参与工程师培养,,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为了顺应国际 发展 趋势、适应企业需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地培养各类型工程师、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薄弱的现象,国家 教育 部于2009年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 经济 社会 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1 针对“卓越工程师计划”提出人才培养的方向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为了促进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尤其强调对工科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应体现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的综合特征。而不是继续培养目前我国所遵循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灌输、请自学的“填鸭式”人才。因此该计划的实施重中之重就是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1]。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或实践活动四大类。
  其中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基础或专业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素养和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因此针对本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等都需要开设课程设计,这些设计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创新设计技术、掌握绘图技能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该实践环节或流于形式,或作用微小。
  2.1 课程设计教学中评分制度落后 现有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课程主要以卷面考核成绩为主,课程设计的评分为辅,致使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中。即使在课程设计中,也是遵循相关的设计实例,修改设计参数后进行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特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2.2 设计内容陈旧 当前专业课程的讲师往往从事一门专业课的教学多达数年,每年教学内容相差无几,为方便起见设计课题也是数年不变。并且设计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学生在整个设计中不接触实际场地,没有地形、水文、气象等基础数据分析的概念,不能做到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只是按照设计任务书及课本内容依葫芦画瓢,设计方案千篇一律。
  2.3 理论与实践环节脱离,设计缺乏感性认识 一方面环境工程理论性强,相关原理比较抽象;另一方面与实际工程结合度高,是工程设计的理论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期间,没有形象的认识,只能死记公式,无法理解一些工程的设计原理,在整个理论课过程中,出现学了就忘的现象。即使在课程结束后对相关污水、垃圾等处理厂进行参观实习,由于间隔时间过长,知识记忆模糊,从而达不到实习的效果,致使在课程设计中没有整体框架的认识,立体感不强,设计原理似是而非,无法活学活用进行创新设计。
  2.4 课程设计教学管理不善 在环境工程专业中,其课程设计往往是一个班一个题目。这就导致部分同学在设计中敷衍了事,出现抄袭现象。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一个人在指导管理中无法做到全面监控,从而使部分同学把课程设计的时间当做假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无法达到实践应用的效果。
  2.5 设计绘图不标准 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以绘制设计图为主,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态度不严谨。对于设计尺寸不按正确比例绘制,为方便起见经常目测处理,并且对于制图中图线宽度、线型要求、标高标注、管道编号表示等基础内容掌握不熟练,往往随意绘制。整体设计在小环节方面问题百出,多次强调,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主要因为学生在 心理 上未把课程设计作为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对待。
  3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措施
  3.1 适应发展的需要,改革评分制度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进行考核评分制度的改革。对于卷面理论知识的考察可以放在课程学习中,每一阶段学习进行一次考核,成绩占总分的30%,按部就班的完成课程设计,分数占到总分的50%,如果设计具有特色,有所创新,成绩附加20%。


  本文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设计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1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1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