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编写.doc

发布时间:2016-08-05 10:22

  本文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编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wuxwivg046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编写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总结、范文、事务文书、最新期刊论文---精品可编辑文档《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编写摘要: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和《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的特点,提出了 5 点设计教学大纲的思路,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通过在本科教学中实施了制定的教学大纲,达到了预期目标。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法;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47-03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和本门课程的特点,规定该课程的性质、学分、开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参考资料等。课程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学管理部门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的基本教学文件,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强制执行,而且课程教学大纲也是学生与教师就课程预期及政策达成的合同,师生共同参与[6],“教”与“学”相互渗透。一、《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的特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定位为“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培养扎实的理论知识,(来源:[])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富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先修课程为《水污染控制工程(一)》、《水总结、范文、事务文书、最新期刊论文---精品可编辑文档污染控制工程(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实验技术》涵盖了我校环境工程的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课程总学时为 60 学时,包括 5 个学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课堂集中授课、17 个必做实验和 4 个选做实验。课程系统地介绍实验优化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物理性污染与控制、大气污染与控制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的主要实验,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验证并加深对水处理、大气处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二、大纲的设计思路在设计本课程教学大纲时,我们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时效性。课程教学大纲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及时反映(来源:[])环境工程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成就,反映当代环境工程处理的最新水平,反映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具有时效性的大纲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用人要求。第二,内容详尽。大纲的内容应尽可能详尽,内容详尽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为课程大纲内容详尽,应包括基本信息(学时、学分及相关课程等等)、目的与任务、要求与安排方式、课程内容即实验项目设置、考核与成绩评定、教学参考资料等;其次为教学内容详尽,包括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空气处理、固废处理和物理性污染控制 5 个专业课程 21 项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都是各专业经典的实验。第三,开放性。课程教学大纲为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教学大纲也不能成为刚性文件,使之总结、范文、事务文书、最新期刊论文---精品可编辑文档过于僵化,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是稳定中具有开放性的体系,开放性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为新的处理方法如水中特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实验,是从现阶段热点雨水研究成果中转化过来的,新技术可及时反映(来源:[])在实验大纲中,可以作为选做实验项目;二为实验原理不变,处理样品可以为开放的,如混凝实验,可以处理不同的样品中如实际河流中的水、自配水、工业废水等,也可以是处理同种样品中的指标。第四,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学习机会,使大多数学生获得同样的收获。由于我们高校实行“严进宽出”的招生、培养制度,导致进入大学后,学生放慢了求学的步伐,笔者认为目前我们本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的缺失。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前提,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大纲中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实验内容安排见表 1,首先支持学生自主实验;在必做 17 个实验项目中纯演示验证性实验项目仅 5 项占实验总数的 29%,其他都可以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训练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环境处理方法基础上,留给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第五,可实施性(来源:[])。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执行不能仅流于形式,且二者不能脱勾。课程大纲的编写应以少而精、量力而行为原则,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独立操作与分组合作相结合为原则。学生工作量要适当、合理,教学内容难易合适,既发挥学生的现有水平,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据跟多年实验经验,确定合理的实验学时,在规定的实验学时内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总结、范文、事务文书、最新期刊论文---精品可编辑文档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参与者、指导者的“勘导式”实验教学法。三、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1.实验内容。《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内容见下表。2.要求与安排方式。实验要求:实验前学生需预习有关实验内容的指导书和实验课件,指导教师按组通过口试的形式抽查实验预习情况。实验分组原则上为 4 人/组,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实验安排方式:必做实验在实验室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统一安排时间,实验采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方式,采用“勘导式”实验教学法安排实验过程。选做实验为学生在必做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做的专业实验,(来源:[])时间单独安排。3.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预习情况、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出勤。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由实验成绩(70%)、平时成绩(30%)和选做实验加分(不大于 10%)综合确定,按百分制记分。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测验、口试等。4.“勘导式”实验教学法。实验课前通过集中授课或者网络发布通知方式,布置实验预习内容和预习思路,如提供实验原理、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实验装置的流程、实验指标的确定、指标的分析方法、实验中的分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提供参考书目,学生经过自己查找准备实验预习,分组预约汇报实验预习。在汇报预习过程中,采用随机指定人员汇报相应问题,其他人补充方式,教师勘误学生准备资料、梳理内容思路,由点及面发散提问,根据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勘导式”总结、范文、事务文书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编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85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