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乳状液膜技术分离提取重金属离子

发布时间:2016-08-21 15:23

  本文关键词:液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民族大学》 2008年

乳状液膜技术分离提取重金属离子

杨雯雁  

【摘要】: 液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方法,它综合了固体膜分离法和溶剂萃取法的特点,具有快速高效、选择性强、富集比大、流程短、成本低等优点,在废水处理、生物医药以及化工分离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乳状液膜技术分离提取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概述了金属离子分离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第二章研究了银离子在乳状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在此分离体系中,以煤油作为膜溶剂,span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作为表面活性剂,TBP(磷酸三丁酯)作为载体,液体石蜡作为膜增强剂,NH3作为内相试剂。详细讨论了制乳搅拌速度、制乳时间和乳水混合时间,span80、TBP和液体石蜡浓度,内相NH3浓度对银离子迁移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迁移条件。 第三章研究了用span80-TBP -NH3液膜体系分离提取锌离子。载体TBP在溶液中迁移时,在外相与膜相界面与锌离子形成中性络合物后穿过膜相,在膜相和内相界面上络合物再与NH3反应,生成锌氨络离子,释放出来的TBP又返回膜相。利用内相中的NH3促使锌离子的迁移,从而实现锌离子和外相溶液的分离。在最佳条件下,锌离子的提取率达80%以上。试验了锌离子与共存金属离子的分离以及油相的重复使用。 第四章研究了以span80-APS(对氨基苯磺酸)-NH3液膜体系分离提取铜离子。最佳分离条件为:制乳搅拌速度3500 r/min,制乳时间以及乳液与外相溶液混合时间分别为10min和20min,乳水比和油内比分别为0.38和0.44,APS、span80和液体石蜡浓度分别为11%、4.4%和2.2%,内相NH3和外相HCl浓度分别为4mol/L和0.5mol/L。用该体系分离提取了模拟样中的铜离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金属离子分离方法概述10-12
  • 1.1.1 溶剂萃取10
  • 1.1.2 离子交换10-11
  • 1.1.3 吸附11
  • 1.1.4 共沉淀11
  • 1.1.5 膜分离11-12
  • 1.2 液膜分离技术简介12-15
  • 1.2.1 液膜的类型及其分离传质机理12-14
  • 1.2.2 乳状液膜的应用14-15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15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银离子在乳状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17-22
  • 2.1 引言17
  • 2.2 实验部分17-18
  • 2.2.1 仪器与试剂17-18
  • 2.2.2 实验方法18
  • 2.3 结果与讨论18-22
  • 2.3.1 制乳搅拌速度、制乳时间和混合时间的影响18-20
  • 2.3.2 span80、TBP 和液体石蜡浓度的影响20-21
  • 2.3.3 内相NH_3浓度的影响21
  • 2.3.4 结论21-22
  • 第三章 用span80-TBP-NH_3体系分离提取锌离子22-32
  • 3.1 引言22
  • 3.2 实验部分22-23
  • 3.2.1 仪器与试剂22
  • 3.2.2 实验方法22-23
  • 3.3 结果与讨论23-32
  • 3.3.1 分离试验23-30
  • 3.3.2 提取试验30-31
  • 3.3.3 结论31-32
  • 第四章 用span80-APS-NH_3体系分离提取铜离子32-42
  • 4.1 引言32
  • 4.2 实验部分32-33
  • 4.2.1 仪器与试剂32-33
  • 4.2.2 实验方法33
  • 4.3 结果与讨论33-42
  • 4.3.1 分离条件试验33-40
  • 4.3.2 模拟样中铜离子的分离提取40-41
  • 4.3.3 结论41-42
  • 全文总结42-43
  • 参考文献43-49
  • 致谢49-50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宁;王佩迪;;膜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制备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7年01期

    2 杜昌顺;管志远;任钟旗;杨彦强;王厚林;张卫东;;低浓度含铬废水萃取分离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兰兴华;;非洲南部有色金属工业的溶剂萃取(四)[J];世界有色金属;2007年01期

    4 潘碌亭,肖锦;乳状液膜法从电镀废水中提取铬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5 尔丽珠;秦晓丹;张惠源;;离子交换法移动处理重金属废水[J];电镀与精饰;2007年02期

    6 林德茂,王维德;液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化工;2002年01期

    7 石生勋,王海岗,杨志强;分光光度法测定相纸、定影液中的银[J];分析仪器;1999年03期

    8 李丽娟;韩勇华;李彦旭;;纳滤膜用于给水深度处理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7年01期

    9 陈飞,骆广生,王玉军;改性壳聚糖树脂对利尿剂的吸附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5年01期

    10 刘斐文,王萍,杜春文;液膜法处理含镍废水的最佳条件试验[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艳;铂、铱的溶剂萃取分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文,黄万抚;综述乳状液膜法处理含镍废水的原理与研究现状[J];四川有色金属;2004年01期

    2 张敏;周家春;;油相体系中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性能的改进及表征[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4期

    3 王红梅,郑振晖;改性膨润土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化工;2005年01期

    4 叶生梅;蔡昌凤;廖春燕;;粉煤灰吸附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尹学梅;徐建平;;城市景观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王敏;;COD开管消解测定法的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丽娜;;宜春市袁河水质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8 陈琳;;氟化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3期

    9 金杰;俞志敏;蔡敬民;吴克;;蠕虫(蚯蚓)处理生物垃圾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10 程水清;周贯勇;;蔬菜中重金属元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宋鹏;郭家秀;楚英豪;尹华强;;印染废水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崔海航;刘顺东;沈萍;张鸿雁;常志英;;基于介电电泳微流控芯片的微细颗粒物分离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3 刘艳;党志;;DSRBa处理水中重金属镉的实验研究[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龚福忠;马培华;罗艳;刘力恒;张丽梅;;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钕的工艺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刚;武春瑞;吕晓龙;;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蒸馏性能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燕;刘士莉;漆轩;;成都东区大气分级颗粒中酸性阴离子的测定及危害性分析[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赏国锋;沈国清;;海水淡化膜蒸馏装置传热表面的处理[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董靖;邹汉法;;胆红素吸附剂的制备和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简敏;付道贵;王美玲;刘晓珍;王贯春;邹从沛;;硼酸在D201强碱性阴离子树脂上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焦炎;胡海宏;;ICP—OES法测定铀钛合金中钛等5种杂质元素[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4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登军;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桂芳;铝柱撑蒙脱石的制备、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兴权;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甲基紫废水及尾气中NO_x的光谱分析及机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统福;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相洋;杂质存在条件下的乳酸锌结晶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述忠;纳米掺锑氧化锡(ATO)粉体制备及其浆料稳定性[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宇雄;木质素基吸水吸附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芳;蛭石—水溶液体系中锌、镉离子吸附特性与离子吸附理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岩;构建化学和生物传感界面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黄健;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与预警平台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琪;杜仲绿原酸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微胶囊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宁芯;鲢酶解蛋白的脱盐及其对功能特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洪伟;酪蛋白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金洪洙;浊点萃取光度法测定铬及萃取剂回收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盛侠;宣木瓜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勇;离子交换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对Cu(Ⅱ)离子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明明;腈纶废水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国锋;灵武长枣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孙亮;基于LabVIEW的臭氧法海水化学需氧量分析仪的研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綦鹏飞;锂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爽,沈亚领,迟莉丽;L-谷氨酰胺在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稳定性[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4期

    2 蒋明,王祥云,刘新起,刘元方;从铂族金属混合溶液中分离和提纯铱的新方法及其有关络离子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3 焦凌霞,李保国;纳滤膜技术及其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J];保鲜与加工;2004年02期

    4 姜翠莲,郝素梅,薄少英,刘爱鸾;超滤技术在中药注射液制备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6期

    5 毛晓青,杨光伟,毛北星;中空纤维膜萃取方法与进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李灵芝,李建渠,张淑琪;纳滤膜深度处理自来水中有害物质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6期

    7 尹军峰,权启爱,罗龙新,钱晓军;超滤膜澄清乌龙茶饮料技术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3年S1期

    8 陈惠国;论电镀废水治理技术发展动态[J];电镀与环保;2001年03期

    9 薛罡,赵兴元,汪永辉,刘建勇;臭氧活性炭、纳滤联用制取优质饮用水的中试研究——纳滤优化运行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康万利,李凤兰,韩济亮,刘沛妍,严忠;表面活性剂液膜的稳定性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可龙;舒万艮;;pH 法研究(W/O)/W 乳状液膜的稳定性[J];湖南有色金属;1988年04期

    2 李全民,董爱,张秀英,徐海珠,孟 ,彭秀丽;乳状液膜迁移、分离Mn(Ⅱ)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3 张瑞华;全水清;;乳状液膜提取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4 张凯,朱宏杰,马新胜,施亚钧;乳状液膜包酶技术在生化工程中的应用[J];化学世界;1994年05期

    5 张瑞华;乳状液膜提取分离青霉素G的工艺状况[J];江西化工;1998年03期

    6 邹长英,李克安,童沈阳;Cyanex272-Span80-甲苯乳状液膜迁移分离锌、镉及其它元素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2期

    7 彭晓文;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邹长英,李克安,童沈阳;以Cyanex272为载体的乳状液膜迁移和分离铅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1994年03期

    9 韩景田,兰孝征,刘为忠,刘崇凤;乳状液膜传输Zn(Ⅱ)[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6年05期

    10 张瑞华;用乳状液膜从硫酸铵型浸出液中浓缩稀土[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宁宁;朱世昶;;高效乳状液膜迁移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费德君;赵立峰;文嘉杰;党亚固;罗妮;;乳状液膜法提取制革废水中Cr~(3+)[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3 邓佐国;徐廷华;秦庆伟;徐志峰;;新型萃取剂Cyanex272为载体的乳状液膜富集稀土的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梁锋;张成功;马铭;陈波;姚守拙;;乳状液膜分离提取博落回中四种生物碱的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新伟;王杰;张小勇;郑明东;;高浓度焦化废水的液膜分离应用研究[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龚福忠;马培华;罗艳;刘力恒;张丽梅;;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钕的工艺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7 高赛男;王俊儒;刘佳;陆丽君;黄翔峰;徐竟成;;一株兼性嗜盐嗜碱菌Alcaligenes sp.XJ-T-1产生物破乳剂性能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车丽萍;乳状液膜技术回收处理白云鄂博稀土矿中钍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程靖;乳状液膜的稳定性及离子传递的可视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3 焦飞鹏;β-肾上腺素类药物对映体的手性拆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罗凡;高压脉冲电场破除油包水型乳状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谋盛;乳状液酶在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董晶颢;破乳—分置式MBR工艺处理特低渗透油田采出水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敏;应用乳状液膜分离检测尿液中毒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山东;流动载体对乳状液膜分离效果的影响[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燕启社;乳状液膜法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梁锋;乳状液膜法分离富集中草药中生物碱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培楷;乳状液膜法提取分离水中对氨基苯甲酸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史艳丰;乳状液膜法去除水中微量Cr(Ⅵ)及数学模型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尹皓亮;高酸低铜残液的处理利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8 罗艳;乳状液—中空纤维膜萃取钕与传质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9 赵旻;乳状液膜系统稳定性的显微分析及对含Cr(Ⅵ)离子工业废水分离效率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10 王海波;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富集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液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9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9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a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