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高速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景观设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6-10-18 11:51

  本文关键词:高速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景观设计系统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2年

高速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景观设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肖振发  

【摘要】:国内的公路CAD系统大多使用传统的公路设计方法,即通过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3个二维设计来表达公路的三维空间位置,完成路线的整体设计。这种将复杂问题分步简化的设计方法虽然可以使设计人员易于对路线平、纵线形指标进行把握,但不能真实地表现道路的三维状况,不能获得道路与环境的协调信息,也不能对设计的道路其线形指标以及道路安全状况作出直观的评价。这种传统的设计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不断提高的高速公路对景观、线形、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设计要求。随着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公路设计成果进行三维可视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开发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设计系统已成为公路CAD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本文在研究DEM建模理论、TIN三角构网理论等理论基础上,详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述了三维可视化建模的方法。系统在航测地形图形数据和Iroad路线设计软件生成的道路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带真实地形景观的道路三维工程建模,并采用参数化设计与建模方法实现了桥梁、隧道、道路附属设施等构造物的快速建模。文中详细论述了地形、道路、隧道、桥梁、交通设施和各种景物模型等构造物的建模方法和过程,讨论了如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地形模型,对于大范围的复杂地形,当数据量比较大时,给出了地形简化技术。通过建立纹理库,将纹理图像映射到所建立的模型上,从而实现公路三维可视化景观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笔者所在实验室开发了高速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景观设计系统,,对高速公路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进行系统论证,实现了三维地形模型的快速构建、地形模形与道路模型的无缝拼接以及整个道路三维场景可视化。系统的成功开发使设计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设计方案的质量与合理性,能真实反映道路设计的成果。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表明了本文所论述的建模方法与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11.52;U4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炳;基于CARD/1的高智能化互通立交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军,龚健雅;约束数据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与修改算法[J];测绘学报;2001年01期

2 武晓波,王世新,肖春生;Delaunay三角网的生成算法研究[J];测绘学报;1999年01期

3 刘永和;王燕平;齐永安;;一种快速生成平面Delaunay三角网的横向扩张法[J];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4 陈杰,徐生明;公路设计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系统RealRoad[J];公路;2000年11期

5 符锌砂;王彦军;;道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系统的系统分析[J];中外公路;2006年01期

6 赵建军,王启付,王小刚;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实时三维动画[J];计算机工程;2005年12期

7 马小虎,潘志庚,石教英;基于三角形移去准则的多面体模型简化方法[J];计算机学报;1998年06期

8 李勇;吴潇潇;苗超;;“安全、环保、舒适、和谐”新理念——浅谈新理念在高速公路上跨桥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7年01期

9 陈业斌;;关于天空动态仿真技术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06期

10 欧军;黄地龙;;逐点插入法在三维地质可视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曲文元;基于顶点度的二次误差度量的边折叠算法[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梁耀龙;道路与地形整体三维可视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杨重阳;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在路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晓琳;路表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及其空间曲线提取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斌;严江;;对任家坝大桥震后承载力的评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许琦;张南;;车辆碰撞钢筋混凝土桥墩撞击力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李青宁;江永跃;尹海军;;东风双曲拱桥病害检测与加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李存宝;李元鑫;戴玉双;朱哲明;;车辆荷载和静荷载对路肩式挡墙影响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5 郭莹;姚勇;;德阳王官村互通式立交桥连续梁静动荷载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6 朱劼;;泊口河桥的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胡鹏;丁克伟;夏顶;;弯桥上简支梁板布设法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建华;;三横梁整体式槽形长大张拉台座设计[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9 龚静;;桥梁伸缩缝开口宽度的分析[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10 陈晓诰;;某环城高速匝道处桥梁缺陷原因分析及加固方案[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云;万水;;GFRP桥面板截面设计与结构分析[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言磊;郝庆多;欧进萍;;FRP-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热应力分析[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东平;涂万堂;何冬梅;;高速公路上车辆爆胎事故的动力学分析及对策[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小祥;张佳佳;熊小冬;;基于AutoCAD的特征数据构建不规则三角网[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温永宁;张红平;闾国年;张宏;陶虹;;基于房产空间数据的楼宇空间疏散路径建模研究[A];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宋伟东;李兰勇;隋心;董山;;露天矿采场时空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郭恒燕;胡伍生;;数字化勘测设计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荣;;无桥台斜腿刚构桥的温度应力分析[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飞;戈若愚;左仁广;罗庆;;长大下坡路段重型车辆刹车毂温度预测模型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蔡先华;郑天栋;;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综合方法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瑞生;矿山开采沉陷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田峰敏;水下地形导航模型求解与导航区初选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刘文静;LRB隔震桥梁的可靠性与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雯璐;侧填荷载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俊;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刘帅;面向陆地边界场景的三维建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缪鹍;公(铁)工程三维选线的群智能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牛;煤系地层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庆;土石坝坝下涵洞三维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俞顺;基于模型修正及体系可靠度的桥梁结构性能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4 夏富友;基于结构检算的公路混凝土旧桥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郭玮;橡胶坝锚固系统充排水系统及坝端处理模式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吕进国;煤矿床数字化建模插值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刘晓亮;三维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与地形分析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马明舟;残采期露天矿测量验收计算方法研究和实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秀秀;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露天矿测量验收系统开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耿春雨;露天矿虚拟采场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洪荣;吴保国;;异构数据库间数据交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S2期

2 杨娜;周溢辉;;论敏捷开发和重构[J];福建电脑;2008年12期

3 王华;互通立交CAD系统开发的新思路及在CARD/1软件二次开发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4年04期

4 陈元;;企业内部软件开发的特点和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5期

5 梁永幸;;浅谈敏捷开发与其他传统开发方式的区别[J];电子世界;2012年24期

6 汪代俊;;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J];北方交通;2009年07期

7 孙志远;;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设计[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香娟;复杂软件测试数据进化生成理论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张娟;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复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明;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钱李进;基于Google Earth三维道路设计系统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金全;基于测试设计标准化的软件质量保证[D];西南大学;2011年

4 俞磊;基于CMM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钱成会;互通式立交交通适应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焦鹏欢;基于敏捷软件过程的软件测试研究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盾;基于图论的道路平面设计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铖;一个自动化软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望东;敏捷型项目管理在软件项目中的运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江良华;道路选线三维虚拟视景构建方法[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婷;王铁良;;土方量计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胡金星,潘懋,马照亭,吴焕萍;高效构建Delaunay三角网数字地形模型算法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徐世法;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与行车安全性[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4 慕永峰,朱昌勇,李建;三角网结构DTM的土方计算及应用[J];测绘工程;2000年01期

5 周秋生;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算法研究[J];测绘工程;2001年01期

6 廖晓和;;1/2000数字地面模型在高速公路勘测中的精度验证及应用[J];测绘工程;2006年04期

7 刘永和;谢洪波;袁策;;一种基于三角网扩张法的Delaunay三角网逐块归并算法[J];测绘科学;2007年03期

8 陈楠,林宗坚,汤国安,李成名;数字高程模型的空间信息不确定性分析[J];测绘通报;2005年11期

9 武晓波,王世新,肖春生;Delaunay三角网的生成算法研究[J];测绘学报;1999年01期

10 何全军;;基于IDL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系统开发[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占峰;道路线路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柳玲;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及可视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伟;;三维可视化设计体系初探[J];水电站设计;2009年01期

2 李演兵;王振光;高立业;;三维可视化设计手段在工程设计中的优势[J];中国工程咨询;2010年09期

3 毛健;苏笛;;地理场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J];城市勘测;2012年04期

4 汤晓安,陈敏,刘桂清,赵新华,耿振伟;大规模实测数据的快速三维可视化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2期

5 周美玉,何鸿云;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可视化[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1年09期

6 杨建国;数字城市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J];建设科技;2002年11期

7 林婕;;三维可视化设计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初探[J];小水电;2007年03期

8 黄志辉;叶达忠;;矢量地形图三维可视化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07年04期

9 朱利东;阚瑷珂;王绪本;罗丽萍;罗虹;龚建辉;陈中林;王成善;;考古地层的三维可视化及应用研究——以成都金沙遗址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程亮;龚健雅;范冲;杨晓霞;;一种因特网上城市三维可视化的实用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澎;战守义;唐定勇;;基于振动仿真平台的三维可视化[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林卉;赵长胜;张连蓬;盛辉;;校园三维可视化与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贾连兴;王应泉;金海;宣国民;;三维可视化作战仿真[A];2001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钟宝荣;侯艳;;地质数据体三维可视化中有关裁剪算法的研究[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姜慧研;;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立体图象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C];2009年

6 汤晓安;陈敏;刘桂清;赵新华;耿振伟;;大规模实测数据的快速三维可视化算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7 王哲;郑亚丽;;三维可视化信息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2002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8 陈能;江男;施蓓琦;;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李晓勇;许丽萍;陈晖;姜娟;;区域地层三维可视化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王晓敏;张雪君;李林枫;;三维可视化在远程诊断系统中的实现[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佳星;[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侯静 通讯员 苏文慧 罗国金;[N];科技日报;2011年

3 胡珍玲;[N];经理日报;2007年

4 戈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5 胡珍玲;[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

6 陈立民;[N];中国测绘报;2008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云芳;[N];人民铁道;2012年

8 ;[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邱燕娜;[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10 邵薇/译;[N];北京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智勇;面向地质勘查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研制与开发[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民;三维可视化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3 黎华;地形与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朱英浩;城市三维可视化GIS的研究[D];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8年

5 顾清华;复杂矿井三维可视化生产调度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谢小棉;医学序列图象ROI分割与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陈永华;WebGIS三维可视化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0年

8 施松新;大规模流域三维可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软件系统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周美霞;单—多Z值地质体的统一数据模型与三维可视化、空间分析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冯治东;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会森;面向旅游资源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平台设计与实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利锋;非开挖导向钻进轨迹三维可视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朱程程;城市战场三维可视化及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顾洪成;钻井工程井筒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雷建明;地矿三维可视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栗超;一种三维可视化系统的优化策略[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李莉;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高速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景观设计系统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144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