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银杏对中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期:2012/3/12 浏览[826] 银杏生长较

发布时间:2015-12-11 13:21

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的定林寺内有一棵大银杏树,相传是商代种植的,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多么古老的树啊!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 

  银杏身上有许多较为原始的特征。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裸子植物中绝无仅有,但在蕨类植物中却很常见。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这一特征在裸子植物中仅苏铁有,而在蕨类植物中也很普遍。这就说明,银杏是一种比松、杉、柏等树木更为古老的植物。所以植物学上将它列为一纲、一目、一科、一属、一种。 

  银杏寿命长,中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初期生长较慢,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银杏树的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四川,河北,湖北,河南等地。全国最大的银杏培育基地是山东省郯城县。
 
  银杏的多种作用
  一、绿化环境:银杏抗病虫害,被公认为无公害的种树,是观赏绿化最理想树种。公园,园林,住宅小区,行道两旁,城市绿化,,栽植银杏,可谓"一劳永逸"。

  二、净化空气 :银杏具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能。可在工业区、住宅小区、城镇、人口密集地、休间小区、等按一定比例种植银杏树,形成银杏林区,银杏林带,自然净化空气,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三、保持水土 :银杏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效。在森林被伐,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地带,栽培银杏防护林区、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防沙林等,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人类对银杏生态价值的认识较晚,银杏价值的最高层次--生态价值,无价之宝。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干果;属于林木--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对中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d=767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公司


上一页: 唤起愉快情绪的天然造化和人工创造的和谐组成:立体绿化    下一页: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的几大要点

更多>> 

城市景观设计和规划也逐渐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助 2014-7-5

城市融入大自然这一目标对城市的公共空间提出了 2014-7-5

如何规划城市让它更美好 2014-7-5

浅谈世界正在消失的自然景观 2013-9-10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分类及特点 2013-9-10

优质的校园景观环境使人心情愉悦 2013-9-9

探讨城市三维景观系统的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2013-8-1

 

更多>> 

归属感是“幸福城市”的设计重要指标 2015-1-24

安全是城市发展考虑最重要的元素 2014-6-28

立体垂直农场正在发展到世界各地 2014-6-28

想要知道未来你们的食物可能会产自哪里吗?请向 2014-6-28

专业景观设计师:市场上各种驱蚊花草借机热卖 2013-8-4

充分发挥景观生态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3-1-8

景观设计--人类艺术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2013-1-8

首 页 公司简介 新闻中心 招商加盟 成功案例 团队介绍 精彩博文 服务范围 设计师简介

德森(安徽)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景观设计公司地图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波路19号天怡国际商务中心906 电话:0551-63417627 18949891019 邮箱:kraniche@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皖ICP备10000802号 一流的景观设计公司,中国景观设计专家! 技术支持:数字114



本文编号:19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19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