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步枪恒定后坐发射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0 00:23
  步枪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后坐力。往往步枪的口径越大、射程越远、射击威力越大,所产生的后坐力也越大。后坐力太大会使得步枪振动加剧,造成射击精确度降低,系统质量增大,这样会影响战士的作战效率,不能满足现代战争高机动性和高效率作战的需求。因此,减小步枪后坐力将成为未来步枪设计与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步枪自动机为研究对象,以减小步枪自动机后坐力和提高射击精度为目标,拟定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发射原理的步枪自动机。在保证步枪作战效能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恒定后坐发射原理,提出了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的总体方案,并对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的主要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根据总体方案要求,运用MATLAB软件对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内弹道进行了编程计算,得到了膛底压力的曲线和相关的内弹道数据。在分析恒定后坐自动机运动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恒定后坐自动机的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程仿真,对不同的自动机结构参数进行了合理匹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案可以实现步枪自动机的恒定后坐发射。基于恒定后坐自动机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导气孔直径、导气孔的位置、活塞直径、气室初始容积、复进簧刚度和预压力)对自动机动力学特...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前冲击发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2.2 浮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2.3 恒定后坐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案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安排
2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的总体方案研究
    2.1 恒定后坐技术的发射原理
    2.2 步枪恒定后坐自动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2.2.1 枪管短后坐与导气式混合自动原理的研究
        2.2.2 前冲击发原理的应用研究
    2.3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总体设计方案
        2.3.1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战术技术指标
        2.3.2 确定自动方式
        2.3.3 自动机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2.4 自动机工作循环图的制定
    2.5 本章小结
3 内道学模型的建立
    3.1 建立内弹道方程组
    3.2 内弹道初始条件
    3.3 后效期膛底压力计算
    3.4 四阶龙格—库塔法
    3.5 内弹道计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结构设计
    4.1 枪管结构设计
    4.2 导气装置设计
        4.2.1 活塞结构设计
        4.2.2 导气筒结构设计
    4.3 闭锁机构结构设计
        4.3.1 枪机结构设计
        4.3.2 节套结构设计
        4.3.3 枪机框结构设计
        4.3.4 枪机回转销设计
    4.4 退壳机构结构设计
    4.5 机匣结构设计
    4.6 复进装置设计
        4.6.1 复进簧的设计
        4.6.2 导向件的设计
    4.7 前冲机构结构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气室压力计算方法
    5.1 气室压力计算的经验方法
    5.2 本章小结
6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6.1 仿真过程介绍以及流程图
    6.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2.1 自动机部件的受力分析
        6.2.2 自动机循环过程中各阶段的动力学模型
    6.3 自动机参数匹配实现恒定后坐发射原理
        6.3.1 参数匹配
        6.3.2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单发运动特性曲线分析
        6.3.3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连发运动特性曲线分析
    6.4 不同因素对自动机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1 导气孔直径对枪机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2 导气孔位置对枪机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3 导气室初始容积对枪机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4 活塞直径对枪机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5 复进簧刚度对自动机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6 复进簧预压力对自动机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5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设计总结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2 本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958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958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