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6-07-11 11:12

  本文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公路 2006年5月 第5期                         HIGHWAY May.2006 No.5  文章编号:0451-0712(2006)05-0153-06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B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

王 云

1,2,3

,李海峰,崔 鹏,吴 浩

214

(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市 610041;2.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信息所 北京市 100029;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 100039;4.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 610041)

摘 要:遵循四川“川主寺~九寨沟”旅游公路(川九路)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并继续深化,即在深入分析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组成要素与人文景观组成要素及各自特征基础上,提出景观特色带、景观过渡带、景观特色点的景观规划概念,并在各带内依据客观景观要素组成及特征重点突出各带美学设计特征,包括景观变化性、独特性、自然性、整体性、娱乐性、历史文化性和生动性等,要求景观特色带内至少要突出一种美学设计特征,而在景观过渡带内只要公路与周围景观协调即可。景观特色带对道路使用者起到视觉兴奋或审美娱乐功能,而景观过渡带对道路使用者起到休息与放松作用。应用该景观规划理念对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映日路)进行景观规划,共划分出15个景观特色带、5个景观过渡带及16个景观特色点,为该旅游公路景观规划及景观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景观设计;景观美学

  公路景观学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较高级阶段的体现。随着2004年长安大学张阳老师的著作《公路景观学》的

出版和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魏中华博士的论文《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的完成,及其他相关研究的促进,我国公路景观学学科体系正在逐渐形成,相关研究正在铺开和深入,呈现良好局面。在欧美发达国家,公路运输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单纯追求通车里程和公路数量上发展到当今十分重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公路景观美学规划和设计上。早在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要求:联邦政府尽一切可能确保所有美国人享有安全的、健康的、有效的、美学的和文化的环境,美国交通部法案也明确要求“要尽可能保护具有如下特征的区域——乡村的自然美、公园、娱乐休

[1,2]憩区域、野生生物和水鸟栖息地、历史区域”。我

路景观规划和设计仍然需要继续总结与深化川九路规划设计理念与经验,并试图继续发展之。本文在阐述川九路景观规划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美学设

计特征,试图进一步发展景观规划与设计思路,并以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为例进行规划和设计。1 景观规划思路

公路景观是一种序列性的景观类型,在行车过程中,游人难以感受到构成景观的各种细部特征,仅能体验到行驶过程中景观序列的转变。而这些明显的序列变化,都是由于原始地形地貌本身的变化和人类对于土地利用形式的不同所形成的。这些景观序列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景观特色带、景观过渡带及景观特色点。1.1 景观特色带

通常是指公路所经过的具有同类景观资源的地理区域,也是公路景观设计中体现控制原则的最基本单元。依据景观的自然程度,公路景观特色带可划分为不同类别,如美国农业部林业局以原始、半原始、自然、乡村、都市这一系列的类别作为环境自然度的分类标准;依据我国公路自身特点,从大的分区

国公路景观研究及其实践的典范当属2003年被交

通部指定为中国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交通环保示范样板“四川省川主寺至九寨沟旅游公路”,成为新中国公路建设50多年来,我国的第一条环保标志性路段和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路。目前,我国景区公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202007),WWF项目《生态敏感区公路建设指南》。

Word文档免费下载: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 (下载1-6页,,共6页)


  本文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68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