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景观设计术语解释_景观设计的道路走线_景观设计与可拓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6-07-14 14:05

  本文关键词:景观设计与可拓学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ARCHITECTURAL THEORY

R1=

R11=(探险地A,      形态,坑+崖+坡)R12=(地貌展示公园A,形态,坑+崖+坡)……

景观设计由于设计思维过程存在黑箱性,一直难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方案设计。可拓学能够对事物进行形式化表达,对思维过程作形式化推导,由此形成的景观可拓设计方法具有可传达性和可模拟性,对于计算机辅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物元理论将事物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模型化、量化,可以建立数据库,可应用计算机识别、运算、生成结果。计算机辅助方法的可用信息数量多,变换速度快;同时避免了人脑在选择数据时由于主观思维定势造成的无意识干扰作用,可以生成出乎意料的、不拘一格的、数量较多的新颖方案,供人们选择、发展,同时大大提高设计方案的生成效率,也能保证相应的设计水准。

三、景观设计理论研究与可拓学方法1. 为景观理论研究提供形式化方法

传统景观理论研究多依靠自然语言的描述,而自然语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拓学的数学化物元模型可以将景观概念、理论形式化,使景观理论研究更形象、直观、严谨,有利于景观理论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以表述植物季相变化为例,可建立如下的物元模型:

植物A(5月),

R1=

花色,

叶色,果色,高度,……花色,叶色,果色,高度,……

白绿无15m无黄红15.3m

同时,利用发散树的一征多物、一征多值原理将R5进行发散:

R51=(日本园林A,, 功能,

R5=

(废矿区A,功能,待定)

游赏)

R52=(游乐场A,   功能,娱乐)

R53=(森林A,     功能,生态平衡)R54=(艺术作品A, 功能,审美)……

同理,利用发散树原理可以将R2、R3、R4……RN进行发散。(3) 利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各发散方案进行评价,初步确定R11

与R54方案可以发展。以R54=(艺术作品A, 功能,审美) 方案为例,利用发散树的一物多征原理将R54进行发散:

R54=(艺术作品A,功能,审美)

R541=(艺术作品A,形式,具象雕塑)R542=(艺术作品A,形式,大地艺术)

利用发散树的一征多值原理将R542进行发散:

R542=(艺术作品A,形式,大地艺术)

R5421=(艺术作品A,材料,连续布料)R5422=(艺术作品A,材料,矿区废物)

(4)利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各发散方案进行评价,确定R5422 方案为最终方案。

(5)利用物元变换方法,将物元R(废矿区)变换为R5422=(艺术作品A, 材料,矿区废物)。

例如,应用置换变换,将旧墙板的功能特征由围护构件变换为艺术作品构件;其位置特征由房屋处变换为山顶处,其结构特征由建筑结构关系变换为艺术结构关系;其内涵特征由“废弃”变换为“意味”。同理,对地形、植被等元素进行一系列的可拓分析与物元变换,形成最终的景观设计创新结果(如图),使矛盾问题得到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推演过程中,可拓分析与物元变换是开放结构,可以与各种方法交互使用。可拓设计方法是诸多设计方法中的一种,没有必要必须或仅用此方法,它可以全过程介入或在某些设计环节中介入。

2. 突破矛盾问题中的思维局限

在景观设计中常常会遇到矛盾问题。可拓学提出了物元变换的思想,通过物元变换、准则变换、论域变换等方法,通过突破思维局限,将矛盾化为相容,将对立化为共存。以准则变换为例,矛盾问题是按一定的准则来界定的,可以通过准则变换,即对考察对象的准则进行重新的分析、变换与界定,突破原有的局限来解决矛盾问题。

现代主义建筑在刚刚出现时与传统建筑存在着形式的矛盾,柯布西埃不是通过改变建筑形象来适应既有的审美标准,而是极力倡导“机器美学”来取代传统审美准则,从而使现代主义建筑终被接受并广泛传播。

在西雅图煤气厂景观重建中,在投入有限、土壤污染、维护费用低等不利条件下,景观设计师哈克以欣赏自然枯荣过程的生态美学准则取代单纯追求视觉效果的传统美学准则,以自然生长的浅根性的草地作为主要景观元素,加上对原有厂区设施的形象与功能的变换,从而解决了景观重建过程中美学、生态与经济的矛盾。

3. 推动景观设计的人工智能化进程

植物A(10月),

R2=

可见,用物元模型进行理论表述就很准确、明晰,便于研究与交流。

2. 为阐释景观现象与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可拓学提供了认识事物及其结构的原理与方法,如共轭性原理,对科学阐释景观领域的现象、概念、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古典园林现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如果按现代游线、行进速度、行进方式会消解其传统意境。这可以用软硬共轭性原理来阐释。可拓学从事物的系统性考虑,将事物组成部分的全体称为硬部;事物与它的组成部分之间及与该事物以外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称为事物的软部,硬部与软部存在相关性、转化性,称为软硬共轭性。我们一般对硬部重视较多,实际上软部作用举足轻重。在景观欣赏中,人们最终认识的是整体的景观系统,而非各自独立的局部景点。其中,道路(软部)对景观系统起到剪辑、组织作用,同样的景观点(硬部),在观赏过程中出现的顺序、角度、距离、显隐的不同,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所以会出现前述问题。

园林意境讲求的“虚实相生”、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底反转”、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讲的都是虚实问题,这并非是主观论断的巧合,而是其背后存在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可拓学认为,从事物的物质性考虑,任何事物都由虚实两部分组成,实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虚部来解决,虚部与实部存在相关性、转化性,称为虚实共轭性,应用虚实共轭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虚实共轭对。前述虚实、图底、黑白理论的本质即虚实共轭性。

3. 促动景观新理论的生成

基于对物质世界的可变性、运动性、相关性、多样性的科学认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农林牧渔、自然科学、行业论文、求职职场、表格模板、医药卫生以及景观设计与可拓学方法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景观设计与可拓学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0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70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